201 0 NO.1 3 ChIna Eduostlon lnnovation Herald 教育心里研究 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① 万桂华 王晓晶 朱东辉 胡凤春 曹建琴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护理系 黑龙江大庆 1 6331 9) 摘要:提高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培养其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奠定基础。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护理专业离职学生共24 5人进行 心理洲评,测评工具为症状白评量表(SCL一90),对薛选出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29人进行心理干预 干预后,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个因 子外。干预对象总均分及其他各因子分低于干预前的所得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调查样本中的比例,由干 预前1 2.7 8%降至干预后6.1 7%。心理干预对改善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作用,但对其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嚼持续的工作。 关键词:高职护生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 6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3—9795(201o)o5(a)-o252-01 ● 体心理干预的学生排除,最终将适合团体 心理干预的学生l 5人分为两组进行干预, 在校学习期间的高职护生正处于身心 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职业心理素质形 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 2.78%, 各因子中以强迫(35.68%)、人际关系敏感 成的重要时期。加强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 全部为女生,干预方法相同,干预者为同一 教育及心理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 心理咨询专业教师,每周2次,90~120分 高共职业心理素质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钟/次,为期6周,每组安排一名沟通能力较 的需要,也是当前护理职业教育的要求。因 强的学生作为咨询助手(假被试),以便引导 此,在前期针对高职护生进行心理健康状 团体成员的自我暴露。③个体心理干预。对 况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心理干 不适合团体干预及自愿进行个体心理咨询 预。具体报告如下。 的学生开展个体心理干预。将干预前研究 对象的SCL一90 ̄1]评结果作为前测数据,干 1对象与方法 预后进行第2次心理测评为后测数据;主要 1.1研究对象 统计指标为sCL一90总均分和因子分。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护理专业高职 1.4统计方法 学生共245人进行心理测评,回收有效问卷 利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 为227份,有效回收率92.7%,筛选出有明 检验。 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共29人为干预对象,其 中2003级五年高职4人,2004级五年高职9 2结果 人,2005级五年高职10人,2006级五年高职6 2.1干预前后SCL-90结果的比较 人}男生2人,女生27人,平均年龄为19.1 3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干预和 ±1.22岁。 个体干预三种形式对筛选出有明显心理问 '.2研究工具 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对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90个项目组 象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干预前,除躯 成,包括9个因子,每个条目按l~5级评分, 体化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外,干预前后的 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量表 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2干预后对总体调查样本SCL一9O总均分 1.3研究方法 及各因子分的分段统计 心理干预包括三种形式。①心理健康 以小于2,大于等于2d,于3,大于等于3 教育讲座。在辅导员、教务处的支持下,对 的三个等级对SCL-90总均分、各因子分进 全体干预对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共 行统计分析,见表1。 24学时,主要包括学习方法、人际冲突等方 面的内容,使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 3讨论 节。⑦团体干预。通过访谈方式,对自愿报 3.1心理干预对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 名参加团体心理干预的学生20人进行筛 作用与分析 选,将心理问题严重、性格偏执等不适合团 本研究前期调查显示,护理专业高职 表1 干预后调查样本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分段统计分析[n(%)】 <2 ≥2且<3 ≥3 n % n % n % 总均分 2l3 93.83 l2 5.29 ’ O.88 躯体化 2l5 94.7l lO 4.4l 2 0.88 强迫症状 203 89.43 I9 8.37 5 2.20 人际敏感 203 89.43 l9 8.37 5 2、20 抑郁 2O4 89.87 2l 9.25 ’ O。88 焦虑 2ll 92.95 l3 5.73 3 1.32 敌对 2l2 93.39 11 4.85 4 1.76 恐怖 2l9 96.48 7 3.O8 1 O.44 偏执 2l5 94.7l 10 4.41 2 O.88 精神病性 2l2 93.39 13 5.73 ’ 0.88 ①课题项目:黑龙江十一五科学规划办课题,编号:HGG103。 作者简介:万桂华,l968年出生,女,护理系辅导员,学士。 252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26.87%)、抑郁(19.38%)、敌对(14.98%)、 偏执(i7.62%)等问题较为严重。干预后, 调查样本中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由干 预前1 2.78%降至6.I 7%,其他各因子均有 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心理干预对改善护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了解心理健 康的相关知识及自我调节的方式,对自身 适应集体生活、自我管理等方面有一定促 进作用。团体心理干预使生在团体中彼此 深入了解、互相观察、学习,从而认识自 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 人的关系,通过交流来缓解学习生活中的 各种共性心理问题;同时也为参加者创造 了一种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 员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 也学会为他人提供社会支持。个体心理干 预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相应的咨询 与治疗,使学生领悟心理问题的关键之处 及调节方式。日本学者稻冈氏对护士陷入 “心身耗竭综合征”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后,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职业价值观和 人际关系 。有文献报道,人际关系敏感、 强迫、抑郁、焦虑等心理l司题具有很大的 相关性。本研究基本支持上述观点。因此 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注重其职业心理素 质的优化和职业价值观的建立,包括人际 交往能力、适应能力、专业能力、职业情 感、自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2心理干预改善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 的思考与体会 本研究通过三种形式对有心理问题的 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干预效果显著,但干预 对象即使在干预后,其SCL一90总均分及各 因子分还是显著高于总体调查样本的平均 值。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其人 格、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心理 问题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其心 理问题的改善,护士角色人格的塑造同样 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 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4. f2]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