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是什么》有感

来源:哗拓教育


读《历史是什么》有感

总认为,要说历史是枯燥无味的,那就怪了,因为大多数历史是编造出来的。

----凯瑟琳·莫兰论历史

在字典中,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

原来一直认为历史只是对过去的回忆,但是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理由有两点。第一,因为我们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发现以一种如此简单的状态存在的事实,所以不能向我们保证这些事实是唯一真实的东西。互相矛盾的事实出现了,找们要被迫做出选择。历史学必然是一件选择和摒弃的事情、是一件斟酌和权衡的事情。文献的价值是非常不同的,为了真正有所进展,历史必须是批判的。但第二个理由远远重要得多。这就是,尽管各种事实都是公开的、不变的,所有的人都可以得到,但对人类的头脑来说,它们涉及判断的问题。所有的证据最后都依赖于某种推论。一件不加渲染的事实,那种只不过轰动一时的事情,不可能在回忆起来时没有一种判断。在纯粹被动接受的意义上,不偏不倚永远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不仅我们作为个人在观察事实时彼此不同,而且每种年龄、每种文明都有一种不同的观点,历史学不能随心所欲地放弃对它们的审查和提炼。这个难题不仅当我们在讨论各种发生在很早以前的事件时会困扰我们,因为关于它们的所有档案都已湮没无闻;这种难题也会在观察碰巧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事情时出现。因此,历史是具重有意义的。

我映像最深刻的是这句话:最好的历史学家是最有偏见的历史学家——而不是那些没有丝毫偏见的历史学家——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历史学家。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历史正如凯瑟琳·莫兰所说的那样,是被编造出来的,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事实从来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不以也不能以纯粹的形式存在: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着的头脑折射出来的。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书本里的历史当成圣典一般不容亵渎,而应该拥有怀疑精神,这样才能使编造的历史更加接近真相。就比如很多的事情,在没有直接的证据下,人们不能肯定当时发生了什么,只能努力地从其它地方间接地寻找这段历史,这就造成了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许多种不同的可能,一种可能就是一种历史,这些都是真实的吗?答案是不可能!因为事实只有一种,人们无法找到事实,只有去尽量接近真相的去编造,过去就是过去,不可能再重现。但是为什么会有很多种说法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无法完全赞同其他人的看法,他们保持着怀疑,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同样很有道理,因此,“百家争鸣”出现了。同样,史书里的东西也是历史家们编造的,里面有些是事实,但不一定全都是事实,更有可能 隐藏了一些事实,毕竟历史学家也是人,要受着主观和客观的影响,所以不可能轻易避免也根本无法避免的主动或被动地在其中加入一些

不符合史实的东西。

历史到底是什么?即使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还是有点懵懵懂懂,有些东西不是书上的内容能够解释或说明白的,它更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不过,这本书还是给我太多的启发,让我对历史愈加感兴趣了,至于历史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历史的学问,自然是非常重要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