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比较阅读《唐高僧鉴真、予观弈于友人所、伦有才学》

来源:哗拓教育
文言文比较阅读《唐高僧鉴真、予观弈于友人所、伦有才学》 原文:

【甲】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名师,专研戒律。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聚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五渡为成。其时僧盲目,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受戒法。

【乙】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丙】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参考译文:

【甲】唐朝的高僧鉴真,原本姓淳于,是扬州江阳人,十四岁出家成为僧人。年龄稍长后,遍游长安洛阳,寻访名师,专门研修佛教清规戒律。唐朝天宝元年,应日本僧人普照等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但是东海的风急浪高,鉴真他们有时翻船,有时缺粮,有时迷路.经过十二年,五次东渡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眼睛已经瞎了,只是东渡志向不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了日本,次年,在奈良的东部建造了法坛,传授了戒法。

【乙】我在朋友的住所(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失败(下输),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但是客人对弈之智却还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只整天默默地坐着观看。

【丙】蔡伦有才能学问,尽心尽力,诚实谨慎,多次触犯皇帝,匡正弥补(皇帝)的过失。自古以来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都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没有不采用他造的纸(的情况),所以天下人都说“蔡侯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