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史

来源:哗拓教育


1、中共一大(名词解释)

1921年7月23日开幕在上海和浙江嘉兴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纲,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组织纪律;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一大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使命,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

2、 廖案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兼财政部长廖仲恺,偕夫人何香凝等乘车去参加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务会议,抵中央党部大门前时,遭到国民党右派指使的暴徒的狙击,中弹身亡。廖案发生后,国民党即设立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和审理廖案特别法庭,负责检查处理廖案,并任命蒋介石为广州卫戍司令。据查证,廖案的主谋与当时国民党内粤系领袖人物胡汉民和许崇智有牵连。此时主犯早已潜逃香港。9月1日准许被遭拘捕的胡汉民出洋。20日,蒋介石以武力逼迫许崇智赴沪养病。蒋介石利用廖案控制了广东的军政实权。

3、废督裁兵

北洋政府时期的一种政治主张。辛亥革命后,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雄,长期割据混战,因而废督裁兵之说兴起。1921年12月,梁启超提出“裁兵或废兵”主张。次年7月,上海中华全国工商协会等二十多个团体联名发表《废督裁兵宣言》,吁请军阀“顺从民意”,放下屠刀,

1

并组织裁兵促进会以为推动。另有人提出,以人民和政府为主体,组织裁兵救国实行委员会,筹集基金,分期裁撤军队,安排退伍官兵到警察、民团及各建设事业中去。裁兵后采取征兵制。孙中山也曾是“裁兵”的积极提倡者。但这一主张始终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4、攘外必先安内(名词解释)

是“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抗战前夕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一项反动政策,反映了国民党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急剧变动时期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本认识。蒋介石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策略,反映了其置民族利益于不顾的本质。

5、一二八抗战(名词解释)

又称“淞沪抗战”, 指 “一二八事变”的抗战。“一二八事变”指日本武装侵犯上海的事件。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一起奋起抵抗。2月中旬,张治中率第五军部分部队到上海增援,坚持抗战月余,予敌军以沉重打击。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这次抗战终因被破坏而失败了。

6、淞沪会战(名词解释)

1937年8月9日,日本以虹桥事件挑起战端,13日,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淞沪会战开始。会战初期日军处于守势;8月23日以后战事迅速扩大,日军转入进攻;9月30日,日军发动总攻,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12日上海沦陷,会战结束。这次会战给日军以严重杀伤,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提高了全国

2

人民的抗日热情和胜利的信心,为沿海工业内迁赢得了时间。

7、太原会战(名词解释)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1937年10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发动以攻占太原为目标的作战。10月中旬至11月初,忻口会战是太原保卫战的中心战役。八路军有力地配合了会战的进行,是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互相配合抗日的一次成功范例。但在日军追击下,中国军队渡汾河西退。9日,太原失陷。

太原会战虽然由于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错误,导致娘子关作战失利,使日军得以由被动转为主动,攻占太原,担任不失为华北战区抵抗最坚决、坚持最久、战绩显著的会战之一,而且是国共双方军队配合最好的一个战役。

8、国民参政会(名词解释)

国民参政会是在抗战时期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1938年7月正式成立。1938年3~4月间,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之权,但所通过的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力。国民参政会共历四届,举行大会十三次。

初期,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其进步作用,于1948年3月宣告结束。

3

9、洛川会议(名词解释或简答)

为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基本任务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指出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而争取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指出必须坚持抗战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任务和基本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对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10、五四指示(名词解释或简答)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通称为《五四指示》。

背景:当时全面内战尚未爆发,国共关系尚未破裂,在农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对土地政策作重要的改变,并且不改变原来的减租政策。

内容: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有区别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保护地主富农经营的工商业。

结果:“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

4

明了方向。“五四指示”发出后,各解放区根据指示精神,迅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47年2月,各解放区已经有2/3的地区,解决了土地问题,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和加强了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援。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