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近三年新词语产生的来源和原因

来源:哗拓教育
2o14年第1期 理 论 观 察 Tlleoretic Observation No.1,2014 Serial No.91 (总第91期) 浅析近三年新词语产生的来源和原因 赵伟丽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 [摘 要]近三年出现的新词新语丰富了汉语词汇,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词新 语的来源有普通话新创词语、吸收方言词语、借入外来语等等,新词新语的原因有社会原因、语 言因素、科技文化因素以及认知心理的影响等。 [关键词]新词新语;来源;原因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01—0126—02 词汇在语言要素中发展最快,最活跃,最敏感,最具有 时代性。新词新语正好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加强对新词新 语的研究分析,将对汉语词汇的理论构建、语言的认知理解 及字典辞书的编撰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拟对2011年到 2013年新词新语产生的来源和原因作一探讨.望方家正 之。 一行》。[21“元芳体”2012年突然在网络上出现,继而报刊上也 频见使用,这种句式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加上一句 “元芳,你怎么看?”可参看谢坤的《“元芳体”,你怎么看?》。 [3j (2)“房”类 012年,针对非法拥有多处房产的,人们热衷用“房” 2为词缀,形成“房”类一系列新名词,让人印象深刻,如“房 姐”形容拥有多套房产的女人,类似的有“房妹”、“房叔”、 “房婶”、“房爷”等新词。 (3)“门”类 以“门”为词缀构成新词语源自“水门”,并受“艳照门” 等影响,近三年又新出现不少“门”类新词语,如“八毛门” (指一起与医疗费用、医患矛盾有关的事件),“瓷器门”(代 指工作人员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古瓷器进行无损分析 时,因操作失误导致,导致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被挤压而损 坏)等。 2.吸收方言词语 、新词新语的来源 1.普通话新创词语 普通话中新创不少新词语,用来形容新现象、新状态或 者命名新事物、新事件。这类新词包括两小类: 类是复合词,如: “超级月亮”属于偏正结构的新词语,指月亮在距离地 球较近距离时看上去又大又圆的状态。该词2012年出现, 一如《南国都市报)2012年12月30日中的《肉眼可见大彗星 超级月亮》一文。 “成功锚”属于偏正结构的新词语.指一种自我激励的 方式。通过回想以前美好、成功的事情来应对当前的挫折一 种自我激励的方式。该词2011年出现,如《东方卫报)2011 年11月8日中的《成功锚》一文。 另一类是派生词.如: (1)“体”类 以“体”为词缀的新词语,迅速在汉语普通话中窜红.得 到广泛使用,在报刊上频繁出现。例如从2012年春节后开 始,南方许多城市大雨连绵。网友忍不住在网上吐槽.说: ‘吓雨是因为白素贞找不到许仙”。于是很多网友在微博大 呼“许仙真的不在我们这里,别再下雨啦!”被网友称为“白 素贞体’ 。该新词2012年出现,可参看《白素贞体横空出世》 )类似的“体”类新词语还有很多.如“厕所体”是针对2012 年的到来而写出的一种网络文体。其目的是为了提醒大家 在新的一年中多做快乐事,少做烦心事。“甄媛体”则是模仿 2012年4月热播电视剧《后宫甄媛传》的台词而创造的一 种网络文体,其特征是语言复古、略带古韵。接近红楼体的 特点。该新词出现在2012年,可参看洪晶的《“甄媛体”在流 。吸收方言词语也是产生新词新语的途径之一。当前普 通话词汇吸收方言词除了受到政治、经济强势地区的影响 之外,还有媒体互联网的力量,使一些表达生动形象的方言 词扩大了使用范围,快速传播.从而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 逐渐成为普通话中的新词新语。这类新词包括两小类: 类是地区方言词,譬如,“屑丝”一词近来非常火, 2012年已经出现在报刊上,而据巩瑜的《当方言词进入网 络流行词汇》的研究,这个词是山西长治地区常用的一种口 头语。如:“真屑丝了,忘了带钥匙了。”㈤ 另一类是社会方言词.网络语言也是社会方言的一种, 近几年来,网络语言发展迅速,网络词汇进入了人们日常生 活中,这种新词语形成一定的构词规律,多用谐音。 第一,词语谐音,“羊贵妃”是对羊肉价格大幅上涨的谑 称。该新词2012年出现,可参看高强《牛肉价格高涨被戏称 “牛魔王”》。 5 第二,数字谐音,“7319”是“天长地久”的谐音。该新词 一[收稿日期]2013—12—2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912—1949年汉语新词新语研究 ̄(11YJC740131);国家社科项目《当 代流行语的社会价值研究))(IOXSHO013) [作者简介】赵伟丽(1989一),女,河南许昌人。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辞典学、词汇研究。 ・——126-—— 在报刊文献中还未出现,但是在网络上已经非常流行。类似 的“3399”就是“长长久久”的谐音。 第三,字母谐音,“DAMA”指中国大妈,美媒为此还专 门创写“dama”一词。该新词2013年出现,可参看《华尔街 13报》造新词:“dama”。[6 3.借入外来语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系统,不同的语言之间有相 互借用词语的现象,尤其是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 交往联系日益密切,借入外来语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 (1)外语词的缩写 “FB币”中的“FB”是Facebook(面书)的缩写.“FB币” 是社交网络服务网站Facebook发行的可在Facebook中用 于在线支付的虚拟货币。 (2)外语字母与汉语语素组合 “药Q”指认识药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判 断以及使用的能力。该新词2012年出现,可参看米春艳《给 孩子用药你的“药Q”够高吗?》。㈣ 二、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 (1)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 近三年来.社会上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导致新词 新语大量涌现。如“飙泪公关”指企业发言人或公众人物因 负面报道而在发布会上痛哭流泪,以博取同情、乞求理解的 现象。该词最初源于身陷“造假门”的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 庄秀。 (2)名人效应 名人事迹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进而推动了新词新语 的产生.如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 如作品断货、作品被选人教材、莫言的家乡高密计划打造旅 游区、莫言就读的小学被更名为“莫言小学”一系列的“莫言 热”现象,随之也产生了“莫言热”这一新词。 2.语言因素 (1)组合替换 组合和替换是新词新语产生的重要手段.使语言能够 运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内容和意义。大量的新词通过 语素的替换组合而产生。 如2011年出现的新词新语“大衣哥”是对穿着军大衣 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山东菏泽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朱 之文亲切的称呼,是“大衣”与“哥”的组合;随后在“大衣哥” 的基础上用词语替换“大衣”。从而产生“油条哥”(每天用新 油炸油条的刘洪安)、“托举哥”(被打捞上来时,身体保持救 人姿势的无名英雄)等新词新语。 (2)利用辞格 为准确贴切、形象生动表达,人们往往通过借代和仿 词等辞格创造新词新语。这些新词新语逐渐被社会认可.并 被模仿和引用。 a借代 近三年.人们多用借代方式创造的新词语,指“漂族爸 妈”利用了“借代”.如在城市中生活的一部分老人是为了孩 子和孙子专门从外地、乡下来到现在居住的城市.不适应城 市生活,与周围格格不入,他们被专门命名为“漂族爸妈”, 两者虽然在名字上不一样。但是在角色上是类似的,所以 “漂族爸妈”代指这类老人,成为他们的代言词。从外地“漂” 到城市的老人作为本体,新词语“漂族爸妈”为借体。 b仿词 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 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仿词也是创造新词语所利用的辞格 之一。如“退休之痒”(即退休时间不满十年成为老年人婚姻 亮红灯的危险时期)就是仿照“七年之痒”而创造出来的新 词新语,所利用的辞格就是仿词。 3.科技文化的因素 (1)新科技 科技的发展,网络、电话、媒体等新型交流工具的出现, 迅猛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和QQ等新型交流工具的运 用,缩短了人与人交流的距离,也缩短了新词的传播周期。 如“微信”一词就是受到高科技的影响,是指腾讯公司为智 能手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2)新文化 新文化的传播,开拓人们的眼界,愉悦了人们的身心。 如“骑马舞”,出于韩国歌曲《江南Style>>= ̄的舞蹈,由于此舞 蹈酷似人骑马时的动作,简单易学,所以被人们竞相模仿。 凭借此舞蹈,2012年7月朴载相大叔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 席卷亚、欧、美等地。 4.认知心理的影响 (1)追求个性的心理 人们对新事物的出现十分敏感,为追求个性,迫切需 要给新生事物命名。如由雀巢公司推出,凭借其可爱的外形 和剥皮吃的独特吃法,“笨nana”一词频繁出现在报刊上.在 年轻人中很受追捧。 (2)求简心理 随着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反映在语言中的 词语要求以更快速度传播大量的信息。这样人们总是希望 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内容。如: “矮穷挫”对身材矮小、家庭贫困、长相也不出众的男性 的谑称。与“高富帅”相对。该新词2012年出现,可参看宋作 艳《当“矮穷挫”遇上“高富帅”》。㈣ “何弃疗”是“为何放弃治疗”的简称。意思是说,一个人 有病,可是放弃了治疗。暗语是说“你有病,快去治”。该词来 自2013年9月15 13《信息时报》的《无脑残不狗血不算电 视剧?编剧大人何弃疗!》一文。 (3)从众模仿心理 从众模仿是一种普遍的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年轻人为 了追求新潮,创造新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人们根据目前 网络比较“火”的人,根据衣着特征、所处的环境以及产生的 社会影响力,网友给以不同的名字,近年来.流行用“最美” 来形容我们周围的榜样,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外来 工”雷会俊、以及“最美保安”于建高。还有中央电视台主办 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4)求美的心理 精神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社会的发展.生 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心态。为了更好的交流,为了 更好的表现自己对生活“美”的感悟,人们用一些常见的字、 符号打造新颖独特的新词新语,这种新词新语也传达出人 们追求“美”的心理。如“五加二生活”。或称“5+2生活”.指 都市忙碌的家人在城中心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周末两天 便跑到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区里休闲的生活模式。五、加、二、 生和活这五个普通的字通过排列组合形成“五加二生活”这 个格式,这种熟悉的生活模式很形象的被“五加二生活”这 个词语描绘出来。该新词新语来自2012年l0月25日《平 原晚报》中的《朱义君的“白加黑”与“五加二”生活》一文。 [参考 文 献] [1]白素贞体横空出世[J].博客天下,2012,(07). [2]洪晶.“甄缳体”在流行[J3.语文建设,2012,(07). [3]谢坤.“元芳体”,你怎么看?[J].语文建设,2012, (12). [4]巩瑜.当方言词进入网络流行词汇[J].群文天地, 2012。(08). [5]高强.牛肉价格高涨被戏称“牛魔王”[J].农家参谋, 20l2.(11). [6]《华尔街日报》造新词:“dama”[N].北京晚报,2013— 08—16. [7]米春艳.给孩子用药你的“药Q”够高吗?[N].南方 都市报,2012-06-13. [8]宋作艳.当“矮穷挫”遇上“高富帅”[J].语文建设, 2012.(07). [责任编辑:谭蕊] .-——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