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及车库结构设计规定
地下室及车库结构设计规定
1.地下室设计时地下水位的取值规定:
1.1地下水的设防水位应取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内(包括施工期)的可能产生的
最高水位。
1.2当勘察期间的场地原有标高与规划设计的场地标高相近时,勘察报告提供的
设防水位经分析确认合理后可直接取用。
1.3当勘察期间的场地原有标高与规划设计的场地标高相差较大时,对勘察报告
提供的设防水位应谨慎采用,要会同勘察部门审慎分析论证,重新确认。
1.4当规划设计的场地为倾斜的坡地时,可根据坡地走向、场地的周围地势以及
相关专业的疏排水措施等因素分段合理确定,并应得到地勘部门认可。
1.5抗浮验算:应取经综合分析并由地勘部门确定的抗浮设计水位,一般等同设
防水位。
1.6地下室的结构构件强度、刚度计算:可取设防水位。
1.7地下室的结构构件裂缝验算:应根据对结构的不利作用效应确定取最低水位
或最高水位。
当取最低水位时,相应的准永久值系数应取1.0;当取最高水位时,相应的
准永久值系数,对地下水可取平均水位与最高水位的比值。
2.地下室的抗浮设计:
2.1地下室的抗浮验算包括整体抗浮验算和局部抗浮验算。抗浮稳定性验算应满
足公式:W/F≥1.05。
2.2若不满足2.1条公式要求,应采取有效措施。当采用设置抗拔桩或抗拔锚杆
时,应采用以下公式验算:0.9W +nRa≥F。
2.3抗浮验算时,仅取结构自重W(包括结构梁、板、柱及地下室顶、底板上的
覆土重量,批荡等装修荷载不得计入),计算结构自重时应考虑构件相交部
位重复计算问题。梁、柱的混凝土容重应折算,根据构件尺度取值20~25
kN/m3左右。
2.4地下室顶板的覆土厚度应考虑室外景观配置形成的高低错落,局部覆土厚度
达不到建筑图标注厚度,抗浮计算应予折减。
3.地下室的外侧墙设计:
3.1地下室外侧墙的边界支承条件应根据构件抗弯刚度比值确定。一般外侧墙的
厚度应小于底板的厚度,可按嵌固假定;而外侧墙的厚度大于地下室顶板厚
度可按铰接假定。
3.2地下室侧墙设置有横向砼墙且横向砼墙间距小于层高2倍时,可作为地下室
侧墙的支座,按双向板设计。若仍按单向板设计,则应计入横墙支座的影响,
支座处可增设附加水平钢筋。
3.3地下室侧墙的扶壁柱一般不应作为地下室侧墙的支座,仅当主楼柱截面较大
(墙厚方向柱高度>2.5倍侧墙厚度),可作为支座。柱计算时应计入水平
荷载产生的附加弯矩。
3.4地下室汽车坡道侧壁按悬臂结构,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板,板厚和配
筋应相匹配,即底板厚度应大于侧板厚度,实配钢筋的底板抗弯承载力不应
小于侧板的抗弯承载力。
3.5地下室侧墙计算简图
平时工况:d为地面堆载或车辆荷载和h0厚覆土产生的侧压力,d=Kx(18xh0+q) c为地下水位以上,顶板以下的土产生的侧压力,c=Kx18xh1
b为地下水位以下浮容重的土产生的侧压力,b=Kx11xh2
a为地下水位以下水产生的侧压力,a=10xh2
人防工况:e为人防外墙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d为h0厚覆土(不计堆载、车辆荷载)产生的侧压力,d=Kx18xh0 c为地下水位以上,顶板以下的土产生的侧压力,c=Kx18xh1
b为地下水位以下浮容重的土产生的侧压力,b=Kx11xh2
a为地下水位以下水产生的侧压力,a=10xh2
当为多层地下室时,外墙等效静荷载标准值e仅作用于人防层。
3.6回填土的容重取18.0kN/m3,有地下水时回填土的浮容重取11 kN/m3,地下
水的容重10 kN/ m3 。
3.7地面堆载取10 kN/m2。
3.8当地下室外墙外侧地面为通行车道(有消防车)时,应计入地面汽车轮压产
生的侧压力影响,计算侧压力时应考虑轮压扩散时的土压力;覆土的压力扩散角取35°。
a1=a+2h0tan35° b1=b+2h0tan35°
a2=a1+2htan35° b2=b1+2htan35°
q1=K*p/a1*b1 q2=K*p/a2*b2
当h0+h≥2.4m时,q2=11.3*0.5=5.63kN/m2;(30t消防车,其他载重车应另计)
计算宽度取b1宽度范围内的单向板条计算;
当覆土厚度h0≥0.8m时,单台车多个轮压应力应叠加;
当h0=0.8m,q1=K*60*4/(1.6+2h0tan35°)(2.4+2h0tan35°)=12.5 kN/m2。
3.9回填土侧压力取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系数K取0.5 ,水土侧压力应分
别计算,平时工况时荷载分项系数统一取1.3;人防工况时人防外墙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取1.0,其他项(简图中a~d项)取1.2,配筋计算应按人防规范取用材料的强度设计值。
3.10平时工况时堆载与车辆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取0.98 , 且堆载与车辆荷载不
应同时考虑;其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侧向压力的准永久值系数取0.5。
3.11地下室侧墙:地下室侧墙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侧墙迎水面设置在最
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取25mm,裂缝宽度限值0.2mm(人防和消防车荷载不控制),室内一侧的设置在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20,
裂缝宽度限值0.3mm(人防和消防车荷载不控制)。
3.12地下室外墙的竖筋置于内侧,水平筋置于外侧。
3.13地下室外侧墙竖向和水平贯通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3%(单侧配筋率
0.15%),外侧墙的竖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m,不应大于200mm;外
侧墙的水平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当地下室为超长结构时,钢筋
间距可取100或125,配筋率可适当增加,不低于0.2%(单侧)。
4.地下室底板结构的设计:
4.1地下室底板的结构布置:
4.1.1以天然地基的独立基础或桩承台为柱帽的平板结构;
4.1.2以墙柱为支撑的有梁板结构;
4.1.3以上结构布置计算配筋时皆应考虑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有利影响。
4.2当地下室底板仅考虑地下水浮力的情况,应按防水板设计。
4.2.1地下室底板结构可采用梁板结构时,抗浮防水底板厚度不应小于250mm,
除柱网上布置底板梁外,一般不布置次梁或尽可能少布置。
4.2.2地下室底板结构可采用无梁板结构时,底板厚度不应小于300mm。
4.2.3采用天然地基的柱下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设计,防水板下应设置软垫层;否
则,应按筏板基础设计。
4.3地下室底板应考虑的荷载有:
4.3.1水浮力qw↑。
4.3.2人防等效静荷载qw3↑。(仅取核爆等效静荷载和水浮力之大者分析计算)
4.3.3底板结构自重G↓(包括面层、隔墙、覆土等)。
4.3.4使用活荷载(包括设备、水池水重)Q↓。
4.4结构设计应计入地下水浮力作用.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水浮力取1.3,
结构自重取1.0。均布面荷载输入标准值应折算输入。
4.5抗浮防水底板迎水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25mm ,梁迎水面钢筋的混凝
土保护层厚度取30mm,裂缝宽度限值0.2mm ;室内一侧板的钢筋的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取20,梁的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25mm,裂缝宽度限值0.3mm。
人防荷载组合时,不验算裂缝宽度。
4.6筏形基础(包括桩筏基础)板可作为地下室底板,筏板厚度一般不小于300mm,
主体结构不小于12层时,筏板厚度不应小于400mm。筏板迎水面钢筋的混凝
土保护层厚度取40mm ,筏板室内一侧的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20mm。
筏板可不验算其裂缝宽度。
5.地下室及车库的结构体系:有梁楼盖、无梁楼盖(或无梁空心楼盖)。
地下室及车库的结构最小净层高不应小于3m 。
采用无梁楼盖设置托板厚度不应大于200mm。
5.1对于8~8.4m(方形)柱距的框架结构:
5.1.1无覆土室内顶板或地下室中间层楼盖,平时使用荷载:
5.1.1.1有梁楼盖:楼板厚度不小于150mm时,可选十字梁楼盖,主梁梁高
600mm,次梁梁高500mm;楼板厚度不大于120mm时,可采用单向板主
次梁楼盖;楼板厚度不小于180mm时,也可采用宽梁大板楼盖。
5.1.1.2无梁楼盖或无梁空心楼盖:有柱帽或托板时,板厚不应小于250mm。。
5.1.2有覆土种植地下室顶板(种植屋面),覆土厚度不大于1.0m,平时使用荷
载(包括消防车荷载):
5.1.2.1有梁楼盖:顶板板厚度不小于250mm时,可采用宽梁大板楼盖;顶板
板厚度不大于160mm时,可采用井字梁楼盖,主梁梁高700mm,次梁
梁高600mm;对人防顶板,顶板板厚度不小于250mm时,可选择十字
梁楼盖,也可采用无梁空心楼盖。
5.1.2.2无梁楼盖(或者无梁空心楼盖):应设置柱帽托板,板厚不应小于
300mm,有消防车荷载时不应小于400mm。
5.2对于5.5~
6.6x8~8.4m(矩形)柱距的框架结构:
5.2.1无覆土室内顶板或地下室中间层楼盖,平时使用荷载:
5.2.1.1主梁大板楼盖:地下车库顶板或中间层板厚不小于150mm。
5.2.1.2单向板主次梁楼盖:车库中间层楼盖板厚度不大于120mm。
5.2.2有覆土种植地下室顶板(种植屋面),覆土厚度不大于1.0m,平时使用荷
载(包括消防车荷载):
5.2.2.1宽梁大板楼盖:地下车库顶板厚不小于250mm,也适用于人防结构顶
板。
5.2.2.2单向板主次梁楼盖:地下室顶板板厚不宜小于160mm(多塔裙房顶板
不应小于150mm)。
5.2.2.3无论地下室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地下室在地上结构及其
相关范围内的顶板都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
当地下室顶板采用无梁楼盖,其板厚不小于其跨度的1/18且不小于
180mm,可认为满足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的要求。
5.3多塔楼裙房顶(屋面)板结构应首选有梁楼盖;若采用无梁楼盖,应采取加
强措施,例如设置主肋梁等。
地上结构无梁楼盖应按有侧移结构设计。
5.4地下室顶板及车库覆土屋面板的迎水面设置在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取20mm , 控制裂缝宽度0.2mm,梁迎水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25mm,控制裂缝宽度0.3mm。
5.5停车库采用单向板楼盖布置且板跨不小于2m时,停车库活荷载取4.0kN/m2 ;
次梁设计时均布活荷折减系数取0.8;主梁设计时均布活荷折减系数取0.6。
5.6当采用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x6m时,停车库活荷载取2.5kN/m2;双向
板板跨小于6mx6m时取4kN/m2,梁设计时均布活荷折减系数取0.8。
5.7覆土(或种植土)容重取18.0kN/m3 ,抗浮设计时取1
6.0 kN/m3。
5.8花园均布活荷载取4.0 kN/m2 , 准永久值系数取0.5。
5.9地下室顶板设有消防车道(消防车300kN级),综合考虑板跨和不同覆土层
厚度时,消防车轮压等效均布荷载的确定::
5.10.1消防车轮压作用下单向板的等效均布荷载值(kN/m2):
板跨不大于2.0m时,取35 kN/m;板跨不小于4.0m时,取25 kN/m;其他板跨按
线性关系确定。
5.10.3.1消防车轮压作用下双向板的等效均布荷载值(kN/m2):
5.10.3.2消防车通道采用单向板楼盖布置时,次梁(包括与平行次梁布置的框
架梁)设计时均布活荷折减系数取0.8,主梁设计时均布活荷折减系
数取0.6,应作两次计算,分别读取计算结果;双向板楼盖的梁设计
时均布活荷折减系数取0.8。
5.10.3.3消防车荷载的作业区域应包括消防车可能到达的任何区域,建施图应
明确注明消防车行驶车道及作业区域,结构施工图也应说明。
5.10.3.4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对构件挠度及裂缝宽度的影响。
5.10.3.5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