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
1、城市绿地 :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2、古典园林:对古代园林和具有典型古代园林风格的园林作品的统称。
3、园林规划设计: 是指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对拟建的园林绿化用地进行规划设计、做出方案、绘出图纸、编制说明书等设计文件的一系列工作过程。
4、添景:就是为了求得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是在主景前面加植花草、树木或铺山石等,使主景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5、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的感情的观赏形象,就是美。
6、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
7、视距:赏景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称赏景视距。
8、私家园林:古代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拥有的私人宅园。 9、开朗风景:在开敞空间中所呈现的风景。
10、园林建筑: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等建筑物。
11、对景:视景空间中景点、建筑间的相互呼应关系。
12、皇家园林:古代皇帝或皇室享用的,以游乐、狩猎、休闲为主,兼有治政、居住等功能的园林。
13、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14、苑: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15、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16、艺术美:自然美与社会美经过加工,成为真、善、美的统一表现即是艺术美。 17、园林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
18、物境:分“生境”.“画境”。
19、闭合空间:人的视线被四周景物屏障遮挡的空间。
20、交替韵律:由二、三种组成因素,按固定组合,有规律的连续构图。 21、堤:是将大水面分隔成不同景区的带状陆地。
22、园林艺术:在园林创作中,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自然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23、景 :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工创造的,以引起人的美感为特征的一种供作游憩观赏的空间环境。
24、造园学:造园学也即研究造园的学问。传统的造园学同样是以研究园林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这同园林学的中心内容没有差别,所以造园学也可作为园林学的同义词。
25、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和副轴线,只有全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26、公园:古代是指官家的园林,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
精选文库
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
27、花街铺地:园林铺地种类之一。用砖、瓦、石片、卵石、瓷缸片等材料铺成各种图案花纹的地面作法,花街铺地精致美观耐用,且就地取材,低材高用,体现了较高的技艺水平。
28、框景:利用景框欣赏景物的手法。
二、填空选择判断知识点(尚有自身积累的知识点) 1、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 最佳视域
A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
B最佳视域(正常平时,不转头) 最佳垂直视角 〈30°, 水平视角〈45 ° 2、平视观赏
平视是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而视。可以舒展地平望,产生平静、深远的感觉,不易疲劳。用于平视观赏的景观应该设置在与游人视点高度相等的或高差较小的位置上。
3、视点的高低
人们赏景,无论动观还是静赏,总要有个立足点,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赏景点或视点。赏景点一般安排在主景物的南向,景物面南背北,不仅可以争取到好的采光、光照、背风,而且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4、对立统一规律在形式美构图中的具体体现 a. 主从对比 b. 空间大小对比 c. 虚实对比 d. 疏密对比 5、分隔实体
地形、山体、建筑、水体、植物、构筑物。 6、中国古典园林的不同地方特色
① 江南园林淡雅、朴素,布局自由,结构不拘一格。
② 北方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富丽堂皇;名园荟萃、集锦式园林;植物种类较少,季相明显。
③ 岭南园林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 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南、北及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较大
④ 巴蜀园林 文(指与著名文人有关的园林秀)、秀(以精简为胜,小巧秀雅)、清、幽静飘逸:具有强烈的古朴自然山水园的色彩。
⑤ 西域园林: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特点不一,但都和宗教及地理环境结合紧密。
7、自然美:自然事物所具有的美称为自然美。 自然美包括植物美、动物美、山川岩石之类的非生物美,晨昏四季的变幻等。自然美是艺术美的源泉。 8、国家级园林城市相关指标
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等 9、古典园林中最富有代表性作品
承德避暑山庄 网师园 拙政园 颐和园 留园
10、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与依据 科学依据
--
2
精选文库
社会需要 功能要求 经济条件
总之,“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11、园林形式
尽管世界造园艺术具有世界文化的一般内容与特征,有着园林艺术的统一性,但由于世界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自然隔离、社会隔离和历史心理隔离等,因此,各民族的园林艺术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园林形式。 12、决定园林形式的因素
1.园林性质和内容 2.地区的自然条件 3.所处的环境条件 4.文化传统与审美意 13、园林景观中的点状要素:
孤植树、孤赏石、亭、塔、楼、阁、台凳、汀步、石矶 14、西方园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
法国:谢农索府邸花园、卢森堡花园、维兰德里花园
望景楼园、玛达玛庄园、罗马美第奇庄园、法尔奈斯庄园 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吉奥罗庄园、波吉奥庄园。 15、园林中山体的设置形式
⑴位于全园的重心:这种布局一般在山体的四周或两面都有开敞的平地或水面,使山体形成大空间的分隔。高大的山体构成全园的竖向构图中心,与全园周边的山岗形成呼应的整体。
⑵位于全园的一侧:以一侧或两侧为主要景观面,构成全园的主要构图中心。 16、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听觉艺术的用语,但同样适用于视觉艺术。 节奏是以统一为主的重复变化;韵律是以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 节奏是基础,韵律是深化。 简单韵律: 由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并固定方向的连续构图。 交替韵律:由二、三种组成因素,按固定组合,有规律的连续构图。
交错韵律: 在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中,在某一方面作规律性的减少或增加。 渐变韵律:是在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中,每一因素既保持各组成因素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表现,达到在统一中求变化的艺术效果。 17、汉代宫苑中,一池三山
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18、中国传统园林要素
中国传统园林四大要素为山水构架、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和园路。 1、山水构架
山体通常有石山、土山和土石山三种。水体通常有湖、河、溪、瀑布、泉等。 2、园林建筑
常见的形式有亭、台、楼、阁、廊、厅堂、轩、榭等。 3、园林植物 4、园路
花街铺地;卵石路面;雕砖卵石路面;步石。
--
3
精选文库
19、假山表现于外的形体之美
假山表现于外的形体之美为瘦、透、漏、皱、丑。 20、勒·诺特尔式园林最重要的作品
维贡特府邸花园 、凡尔赛园林、索园、商蒂伊 2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 麦克哈格 、西蒙兹 、彼得沃克、佐佐木叶二、安藤忠雄、哈尔普林、托马斯·丘奇 、安东尼、高迪。 22、传统园林的形式 规则式 自然式 混合式 24、动态观赏
动态观赏分步行、乘船和乘车三种形式。一般中小型园林以步行为主;以水景为主或多河、湖的园林,除步行,还需乘船游览水景;大型公园或风景区,则以乘车与步行游览相结合
25、风景展示顺序三段式 起景--高潮--结景 26、舫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湖泊中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物,工人们在内游玩饮寝,观赏水景,身临其中,颇有乘船荡漾于水中之感,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一侧常有平桥与岸相连,仿跳板之意。通常下部船体用石建,上部船舱多木构,由于像船但不能动,所以亦名“不系舟”。苏州的拙政园的“香洲”、怡园的“画舫斋“是比较典型的、设计比较好的实例。 27、园路功能
组织交通 、引导游览、组织空间,构成景色、为园林中的水电工程打基础。 29、北京西郊皇家宫苑“三山五园”
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这就是所谓的五园。 30、江南四大名石及其所在地点
苏州留园——冠云峰 上海豫园——玉玲珑 杭州西湖——绉云峰 苏州织造署——瑞云峰 31、日本园林经历的六个阶段
第一是飞鸟奈良时代的自然山水为骨干的池泉式园林; 第二是平安时代以舟游式为主的寝殿园林和净土园林; 第三是镰仓幕府时代的回游式池泉园林和枯山水;
第四是室町幕府时代的回游和舟游结合的池泉式园林和由枯山水发展来的石庭; 第五是桃山幕府时代的茶道和园林结合的茶庭; 第六是江户时代的带茶室的回游式池泉园林. 32、意大利别墅园
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兰特庄园、加尔佐尼庄园、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伊索拉·贝拉庄园、玛达玛庄园 33、山地类型按材料分类
按材料分:土山、石山、土石山。 34、“景: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物像。 “境”:又分为物境和意境。 “生境”:纯自然的生态环境。
--
4
精选文库
“画境”:人工艺术的环境。 35、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的典型代表为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自然式园林:空间变化多样,地形起伏变化复杂,山前山后自成空间,引人入胜;追求自然,给人轻松、亲切的感受。
36、中国第一佛寺---白马寺
37、中国古典园林分布。------北方、巴蜀、岭南、江南、西域 38、意大利台地园的及代表作品
台地园的平面一般是严整对称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园的横轴上,或如兰特庄园那样分设在中轴线的两侧。庭园轴线有时只有一条主轴,有时分主、次轴,甚至也有几条轴线或直角相交、或平行、或呈放射状。 代表作品;法尔奈斯庄园 埃斯特庄园 兰特庄园 39、个园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40、油库公园
理查德哈格的油库公园贯彻了“少即是多”这一设计原则。他在一个造价很小,但周期很长的条件下所完成的这个作品,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园林景观,而且保证了设计因时代发展变化及公众意识改变所具备的演化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园林。 41、哈乐昆广场
哈乐昆广场位于距科罗拉多丹佛市中心30多公里的格林伍德。 42、罗宾逊广场
罗宾逊广场是温哥华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广场。罗宾逊广场在总体上是建筑和景观融合的设计经典。埃里克森将各自的构景灵活运用,在保留了西方园林人文味不可预见性传统特征的同时,创造了一个人和自然完全有机结合的空间。 43、喷泉广场
达拉斯市中心是城市高层建筑的聚集区,川流不息的车流和强大的城市“温岛”效应使它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城市火炉”。 44、自然风景造园之新王”。
汉弗莱·雷普顿 “自然风景式造园之新王” 谢林罕姆厅、文特沃尔斯园。 45、园林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
图纸规范、施工设计平面的坐标网及基点、基线;施工图纸要求内容、施工放线总图、地形设计总图 46、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47、中国四大名园
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 48、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㈢诗情画意 ㈣、意境的含蕴
--
5
精选文库
49、《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50、谐趣园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谐趣园中共有桥五座,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该桥接近水面,便于观鱼,故取名知鱼桥。 51、拙政园
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52、阿拉伯园林
伊斯兰园林,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
53、中国园林两大园林体系-----北方的大型皇家园林和南方的小型私家园林 54、留园是属于哪个城市--------------江南古城苏州 55、石组是哪个国家主要的造园要素------日本
56、凡尔赛宫 ---法国 称为“特里阿农大理石宫”。 中央公园---纽约。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设计的, 法尔奈斯山庄---意大利
维涅奥拉,又名卡普拉罗拉庄园。法尔奈斯是他的第一个大型庄园作品。 霍华德庄园----英国
霍华德庄园和斯陀园等一样,表明了从17世纪末的规则式传统和随后的风景式演变之间的过渡形式。
邱园:邱园为英国皇家植物园。
威尔榭广场:方·普雷斯顿·江设计事务所受凯特切姆·佩克和托利公司的委托承接了威尔榭广场项目的设计。 57、意大利园林的造园要素
府邸、建筑小品、露天剧场、娱乐宫、石作、水景、植物、柑桔园、雕塑与瓶饰、铺地。
58、仙洞御所:是退位以后的天皇(上皇・法皇)的御所。
59、修学院离宫 :日本最大的庭园建筑群,是日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以修学院山为借景、宽阔的庭园以及优美的氛围,堪称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京都御所:京都天皇的寝宫,位于京都市中心上京区内。
桂离宫庭院:日本17世纪的庭园建筑群。位于京都市西京区。这里很早就是王朝赏月的胜地。
60、英国园林代表作品:查兹沃斯风景园、布伦海姆风景园、斯陀园、斯托海德风景园、霍华德庄园、邱园、汉普顿宫苑。 61、霍德华庄园的设计者----约翰·凡布高
法国园林成熟的标志是---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出现
“囿(yòu)”、“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 问答题
1、园林、绿地与绿化之间的关系?
绿地:包括天然的与人工的一切绿色地带,自然也包括园林。因此,园林也可以说是绿地的一种特殊形式。绿化则是达成绿地的手段。一般局限于运用植物
--
6
精选文库
材料,以取得环境效益为主,而 园林则往往运用多种素材,较多考虑风景效。园林比起一般绿地来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游息功能。园林与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在审美价值和功能的多样性方面是不同的.\"园林绿化\"有时作为一个名词使用,即用行业中最高层次的和最基础的两个方面来描述整个行业,其意思与\"园林\"的内涵相同.园林可以包含绿化,但绿化不能代表园林. 2、借景种类有哪些,其功能有哪些?
借景的关键在于“精”与“巧”,使园内外景色相呼应,汇成一体,不但丰富了景色,也扩大了空间。
(1)远借:是把园外远处可见的景色组织进来。远借给人于错觉,增加园的层次、深度。远借可借山体、建筑、树木等。
(2)近借:也称邻借,是将与园相邻的或近距离的园外景物借入。近借可筑台登高提高视线借,也可开窗、隔岸借等。
(3)仰借:是利用仰视借园外的高处景物。可借山峰、宝塔、大树等。 (4)俯借:是指俯视可借看的景物。
(5)应时而借:是指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化景色和朝夕景象而言。就植物四季变化而言,有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
(6)映借(镜借):是在室中设镜,通过大面积的镜面将室外景色借进室内。此外,平静的水面也可映出一份天地来。 3、简述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原则。
① 构架山水: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中国人喜欢山环水抱的生存环境。风水阴阳结合。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② 模拟仙境:秦始皇东海寻仙山未果,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汉武帝上林苑建章宫中太液池中建三山。
③ 移天缩地:宋徽宗:艮岳—括天下美、藏古今胜。圆明园--九州清晏 ④ 诗情画意
⑤ 形式独特:虽无明显轴线,缺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感。 ⑥ 造园手法高超
4、描述平视、俯视、仰视的心理感受。
游人在游览中,随着视点的高低不同而有平视、俯视、仰视的区别。当然,不同的景观表现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也增强了园林空间的变化效果与景观的感染力。 (一)平视观赏
平视是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而视。可以舒展地平望,产生平静、深远的感觉,不易疲劳。用于平视观赏的景观应该设置在与游人视点高度相等的或高差较小的位置上。故园林中的安静休息区及供休息远眺的亭、水榭等多以平视赏景为宜。 (二)俯视观赏
景物处于视线下方,需低头观景。景物越低就愈显得小。居高俯视有征服的自尊感,但也有居高自危的险境感。 (三)仰视观赏
当景物很高,视点距离景物又很近,(视距小于景物高度的三倍),要全部看到景物就需中视线上移,头部上仰。
视点越近,人与景物的亲近感也愈强,封闭感、压抑感也愈强,景物形成雄伟、高大、威严的气势,给人以自卑不如的心理。在园林构景中,常运用仰视的观赏手法强调主题的高大、雄伟,将视距缩小到住景高度的一倍以内。
--
7
精选文库
5、以扬州个园为例,分析植物与山石地形的艺术配置。
6、自然式园林的特点有哪些 ?
自然式园林的典型代表为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自然式园林的主要特征: 1、地形、地貌:追求因地制宜,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水体:是独立的空间,自成一景,形式多样,人可接近。
3、建筑: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处理。
4、道路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山石、树丛、林带组成自然形空间,道路的平面与竖向剖面均为自然曲线。除有些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式的。
5、种植: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排栽植,树木不修剪。
6、园林小品:多采用自然峰石、假山、桩景、盆景、雕像,并多置于风景视线的焦点上。 自然式园林:空间变化多样,地形起伏变化复杂,山前山后自成空间,引人入胜; 自然式园林追求自然,给人轻松、亲切的感受。 7、我校校园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8、规则式园林的特点有哪些?
西方园林在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之前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平地和缓坡组成;在山地、丘陵地区,由阶梯台地、倾斜地面与石级组成。其剖面线呈直线组合
2、中轴线:全园有很多中轴线,大体依据中轴线的前后左右对称或拟对称布置。 3、水体(水景):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
4、建筑:强调建筑控制轴线。
5、道路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 6、种植设计: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等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规则式园林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7、园林小品: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雕塑常设于轴线的起点、交点、终点上。
强调人工美、理性整齐美、秩序美。給人严整、庄重、雄伟、开朗的景观效果。由于它过于严整,对人产生一种威慑力量,使人拘谨,空间变化少,一览无余。 9、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颐和园佛香阁景区的风景布局
10、古典园林中植物美是如何体现的? (1)保留自然滋生的野生植物; (2)成片林植;
(3)种植可赏花的果树;
--
8
精选文库
(4)园界四周种植藤本植物;
(5)水池边上种柳,浅水处种芦苇、菖蒲等; (6)庭院要庇荫,点缀落叶大乔木,数量不必多; (7)花台高于地面。
12、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各自特点有哪些?
㈠江南园林:指江浙一带的庭院,一般是文人名士所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点:
⑴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㈡北方园林:指北方的皇家和私家园林。 特点:
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北方园内建筑物体高大,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并在全园布局上分前殿、中殿和后殿,采取中轴对称形式,以显示封建帝王的权力至高无尚。
⑵名园荟萃、集锦式园林:凭借封建帝王的权势,将国内国外各类园林的精华,以及山水诗、山水画中所描绘的自然情致,仙居幻境,移植仿建于皇家苑囿之中,形成荟萃名园、景象万千的园林景观。
⑶植物种类较少,季相明显:以乔木为主,常绿植物以油松、柏树为主,落叶植物为杨、柳、榆等为主,设计粗犷;花灌木以桃李、海棠、牡丹、芍药为主。 13、以你所熟悉的景物为例,描述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体升高:用基坐把主景抬高,在竖向上突出主景; 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3、运用动势向心周边式围合。
4、构图重心:规则式园林主景常设在几何重心(有对称性),自然式园林则把主景设在自然重心(不对称,但均衡)上。 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处理,常常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此外,还有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主景的作用。 14、简述多样统一规律在园林构图中的运用。
多样统一规律反映了一个艺术作品的整体构图中的各个变化着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切艺术领域中处理构图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原则。
1.因地制宜、因情置宜、合理布局。这是实现园林构图多样统一的前提。 2.调整好主从关系。
3.建立次要景物之间良好的协调关系。这是构图达到统一的重要手段。 4.调和与对比。调和手法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构景要素中的岩石、水体、建筑和植物等的风格和色调的一致而获得的。对比则包括虚实对比、色彩对比、质感对比等。
5.渐变,有时也包含着对比与调和两个因素,通过渐变的形式,把两个对立因素统一在同一个空间中。
6.节律。韵律与节奏是风景连续构图中达到和谐统一的必要手段。 7均衡。有两种类型,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 15、中西方园林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6、试写出几处中国古典园林中以为嗅觉欣赏而设的景点,并简述其意境。
--
9
精选文库
17、如何确定园林形式? (一)园林性质和内容 (二)地区的自然条件 (三)所处的环境条件 (四)文化传统与审美意识
18、分析园林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
(1)自然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山水式园林。它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2)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3)混合式园林:混合式园林在创作时运用综合法,即介于绝对轴线对称法和自然山水法之间的一种园林设计方法,因而兼容了自然式和规则式的特点。 19、简述园林建筑小品的布局要点
(一)满足功能要求:方便游人,设游人之所需;
(二)满足造景需要:园林建筑及小品连结游览路线,是风景视线的焦点。 (三)根据总体布局中的景观主次和环境决定建筑的造型、体量、色彩,宜少不宜多。
(四)注意总体空间序列的统一变化。
(五)园林建筑布局还有基址的选择,不同的基址有不同的景观。
(六)在园林中,建筑的艺术风格要力求统一,同一风格中,形式可不同。 20、简述园路的类型及设计原则。
1、主要道路:是园林的主干道,由园林入口通往全园各景区,连接各主要广场、建筑、景点和管理区,是园林内部大量游人必经的路线。有时有少量的管理用车通行。
路宽5~7m,在接近主要入口广场的一段,若从空间整体效果考虑可适当加宽。纵坡应小于8%,横坡小于3%。
2、次要道路:是辅助主要道路进入景区的分散道路既满足景区的游览又是连接其它景区、景点的主要道路不能达到的景观空间,可谓主干道的分支。路面宽度为2.5m~3.5m,要通行小型服务性车辆。
3、游息小路:供游人散步和休息,是分散到林中、山上、水边的小路。小路有自然曲折变化,一般宽度为0.9m~1.2m,个别山道为0.6m~0.8m。 21、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答:中国园林从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新兴期共经历了6个历史阶段。其历史文化背景各有所异。
(1)萌芽期:中国园林的是从商殷时期开始的,最初的“囿”是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们狩猎和游乐。春秋时期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园囿的主要内容。
(2)形成期:秦朝营建的宫室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取乐。有“一池三山”形式。
(3)发展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发展转折期。形成了自然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开始兴建佛寺。
(4)成熟期:中国园林在隋唐达到了成熟,主要有唐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
--
10
精选文库
苑和游乐园,唐代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5)高潮期: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潮,北方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南方出现了私家园林。
(6)新兴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园林的到了政府重视,是园林的新兴期,建成了“园林城市”,“园林城区”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园林也受到了挫折和损失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