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无拘无束。倚声填词需要依照其既定的曲式填写,这自不必说,就算是词在曲先,先行创作歌词,往往也要预先考虑到曲式因素,给作曲家的创作提供方便。较之于诗,歌词的段落要分明,不可散漫一片,句子要匀称,不可过于参差,篇幅也要适度,不可太长,也不宜太短。 二、 必做题:什么是灵感?创作艺术发现的途径有哪些?(15分) 答:灵感就是渴望创新的人们,突然产生的一个创造性的思路,是渴望创新的人们,由知识和经验积累到零界点,或思考角度的变换,而突然产生的新思路,是长期寻求而偶类别:网教 专业: 音乐学 2017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 歌词创作与鉴赏【0833】 A卷 大作业 满分:100 分 完成如下作业:一、二、三、六题必做;四、五题任选一题做,总分值100分。 一、 必做题:歌词内容大抵包含了哪些方面?试谈谈你对歌词情、理、美内容与社会、人生、自然三大层面关系的理解。(20分) 答:(一)歌词的文学性具有1、独立性特征和2、视觉性特征两种。 然得之;创作艺术发现的途径有:1:源于生活、源于艺术。艺术发现途径除了源于生活,还有一部分源于艺术。2:身临其境、神游其境。艺术发现途径除了要身临其境外,也可以神游其境,对于描写的“境”,词作者不一定非亲临不可,而是可以神游“其境”。3: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艺术发现的途径每每采用习惯性的顺向思维,其实不妨也可以逆向思维。 三、必做题:举例解析教材中以下3种关于歌词语义的修辞手法。(15分) (二)歌词与诗歌的关系异同非常复杂,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①歌词与诗歌同宗同源互为渗透。 1.比喻:作为诗歌创造艺术形象的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就是将不同事物,取其相似的②歌词与诗歌的区别在于意象、语言、章法有异: 歌词与诗的意象、语言及章法,形成了一系列的不同的审美规范。歌更通乐,强调语言的流畅动听。一点进行对比,使本体形象更为鲜活突出,更富于感染力,或者使抽象的本体变得具体可词之为诗,其内在品质依然是诗,较之于诗,其诗质并不允许有多少降低;而诗之为词,则需要具备更感。被比喻的事物为本体,比喻的事物为喻体。比喻有明喻、暗喻、博喻、借喻、撇喻等。 多的乐感,具备可唱性、可听性,如节奏鲜明,声韵和谐,文辞浅白,格式讲究,上口顺耳。 A.意象之异 意象是想象中的具体形象,它是经过作者加工幻想而成,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的形象。它是纯感观具体化的感觉。就是用以寄托主观情怀的客观物象和事象,即所谓寓意之象。 歌词与诗,都需要借助意象表达,但歌词对意象的选择更为挑剔,许多可以入诗的意象,可能因为它们有违大众的审美经验,而不能用于歌词。虽然歌词与诗,其意象一样需要有新鲜感,有创意。其不同之处在于,怎样体现这种新鲜感和创意。 B. 语言之异 诗可以反复阅读,逐渐理解,歌词在演唱中却应该声声入耳,让人即时共鸣。所以,歌词需要深入浅出,将深意寓于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之中。较之于诗,歌词语言应该更加浅近直白、流丽自然,更加口语化,直抵人的心灵。 “立象尽意”与“直言其意”,作为诗歌的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诗更偏重于前者,歌词更偏重于后者。这是由于音乐形象的补充,由于音乐旋律和节奏的“伴舞”,歌词允许形象思维的适度淡化,允许更多的无意象的情思直陈。 C. 章法之异 2.设问:是为了强调某种观点,引起听众注意,增加感染力,而有意提问。往往是作者自问自答。 3.借代:就是不把所要说的人或事物说出来,而用与之有关系的人或事物代替,可以用部分代全体,以专称代通称,以特征代本体,以具体代抽象。 四、选做题:根据教材理论指导,创作一首儿童歌词。(20分) 蓝天是白云最美的故乡,大地是小草成长的地方,海洋是河流安息的暖房,梦想是幸福未来天堂;小小的梦想能成就大事,只要仰望自己的力量; 五、选做题:根据教材理论指导,,创作一首表达友情的歌词。(20) 答:谢谢你灿烂笑容,照亮我的天空,谢谢你分享心情,把我放在你心中,夜里有时为寒冷,你我生根同暖土,友情是最亮的星,我的生命从此美丽,当你被花朵包围尽情欢欣,我带春风使你舞其中,当你正走在坎坷路,我会伴你在左右,一起向蓝天欢呼,向白云招手,我们要一起笑一起哭,千万人中相对于诗,尤其是自由诗、散文诗,歌词有自己的章法,其布局谋篇需要更为讲究。这主要是由于,歌词是用于谱曲传唱的,它的创作需要尊重和适应曲式,而不能像自由诗一样行止自如,像散文诗一样有个人懂我,你有最珍贵的角落 - 1 -
六、必做题: 《××××××》赏析(30分) 答:《我爱北京天安门》(金果临词、金月苓曲)创作于1972年,发表于《战地新歌》第一集,是20世纪70年代影响很大的一首儿童歌曲。它只有九度的音域,演唱适应面广,曲调简洁、明快、活泼、流畅、清新、自然,充满了朝气。是我国传唱最为广泛的儿童歌曲之一。歌曲用朝气蓬勃的音乐,塑造了对祖国首都满怀热爱的孩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那个时代全国人民意气奋发、团结向上的共同心声,不仅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也深得国际友人的喜爱。 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由同一素材发展而成,句尾落音从属到主,结构对称、方整,音乐材料凝练、集中;第二乐段由两个节奏宽广的对比性乐句组成,旋律线拔高,推动了歌曲的情绪,使音乐具有变化展开的意味;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尾句旋律上扬,传达出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坚定,勇敢的向往。 《我爱北京天安门》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都是记忆深处无法抹掉的一个特定符号。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