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
思想。倡导 精讲多练、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转
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 的学习方式,以游戏、竞赛的形式
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体现教师与学 生的互动效能教学,努
力营造一种探究、合作、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关 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发展体能学习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的
行为习惯、规则意识、问题意识、规范意识的培养,形成终身
体育锻炼的 意识。
二、 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通过对篮球运动技术的
学习,使 学生能够更好的锻炼身体,促进速度、力量、灵敏、
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 的全面发展,培养勇敢、顽强、互帮互助品格,同时采用“133”管理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现学生主体能动,转变教师角色,营造积极愉 快的学习环
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差异,调动生学习参与活 动的积极性,本单元共6课时,本节课为第6课时,利用ipad
任务单, 将小篮球能力练习、小篮球游戏与小篮球的基本技术
有机地结合,使学 生能力和技术均得到提高。
三、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和想象力丰富的身心特点,
正处在朝 气蓬勃,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篮球是小学生
喜爱的一项球类运动, 在此阶段学生主要是以熟悉球性和基
本的运球练习为主,延伸的引导学 生进行运球后投篮的动作组合。本课是篮球单元6课时的第6课时,以 行进间运球为
主,并能完成投篮。这节课以学生所喜爱的篮球作为活动 器
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各种运
球游戏, 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个人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多种学习方式,
通过个人练习、合作练习、游戏 比赛等组织形式,充分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 教学目标
1. 掌握急停急起、曲线运球动作方法,并了解两种行
进间运球时手 触球部位的区别,运球后能完成投篮。
2. 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运动能力、奔跑能力、弹跳
力、灵敏性、协 调性等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手指控制球的部位与运球方向以及按拍球的力量。 难点:跑动与运球的协调配合。
六、 教学步骤
1、准备活动
开门见山导入本课,让学生清晰认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慢跑 热身、球性练习、不同形式原地运球,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并充分活动身 体。
2、技能学练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运用了 ipad通过任务单形式,采用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的形式突破重难点。(1 )急停急起
运球,多次的急停与急起运 球让学生感知篮球行进间运球部位与运球方向以及按拍球的力量。(2 ) 曲线运球,让学生
体会按拍球部位与急停急起运球按拍部位的不同。 (3)曲
线运球与急停急起相结合并完成投篮。
3、 体能练习:通过篮球专项脚步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
体能、让学 生在游戏中充分体会乐趣,并能充分让学生体能
得到发展。
4. 身心恢复阶段
身心恢复,在这一环节中跟音乐做放松小游戏并收放好器材,使 学生身心得到有效恢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