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技术2002 N0.3 文章编号:1001—4934{2002}03—0013—02 落料拉伸冲孔翻边复合模设计 辛舟,龚俊,赵学,黄建龙 (甘肃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一套复合模完成落料、拉伸、冲孔、翻边四道工序,其结构较为复杂,介绍了该模具的 结构特点、设计思路、应注意的问题和装配工艺性。 关键词:落料;拉伸;冲孔;翻边;复合模;工艺性 中图分类号:TG386 3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A set of compound die includes four working procedures:Blanking.drawing.punch and flangign.Its structure is more complex Here its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design mind,some problems required consideration and assembling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blanking;drawing;punch;flnaging;compound die;technology 汽车用车轴盖如图1所示,该零件需内孔翻 该零件料厚t=1.2mm,材料为1O 钢,拉伸性 边、外沿拉伸。一般冲制该零件需落料、拉伸和冲 能较好,但一次完成落料、拉伸、冲孔、翻边四道工 孔、翻边两套复合模具完成 为了减少工序和模 序,必须要考虑零件是否能一次拉伸、翻边成形。 具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须对模具进行改进,使两 因此,首先要计算零件的拉伸系数和翻边系数: 套模具合为一套,但一般来说一套复合模完成三 拉伸毛坯:落料尺寸: 道工序,其结构就比较复杂,要完成落料、拉伸、冲 D 孔、翻边四道工序,其结构就更加复杂,需要精心 :-/[6o一2【1 2十2 Jj 十2 60—2(1 2 21 02+4 60(13…1 2 设计,合理安排,并要对零件结构工艺性做仔细分 -二76.8mm 析。经过对该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详细分析,设 拉伸系数: 计出了落科、拉伸、冲 L、翻边复合摸,经过试冲, =(D一£)/D =(60—1 2)/76.8:0.766 零件外观平整,毛刺小,无开裂,完全达到产品图 毛坯相对厚度: 纸要求。 /D×100=1.2/76.8×100=l 56 查资料,无凸缘无压边圈首次拉伸系数O.60 -0.65,由此可得,此件能够一次拉伸成形。 翻边预 L:冲孔直径: d =[d+2(r+ )]一[Ⅱ(r+t/2)+2(h—r一£)] =l25+2(I 5+I 2) 一 Ⅱ(1 5+I 212)+2 (6一I 5一l 2j l 匿1车轴盖零件匿 :17 2ram 翻边系数: 1零件的工艺分析 K=d ./( }2×,):I7 2/(25+2×l 2)=0 63, 收稿日期:2o【E一01—15 资助项目:甘肃工业大学学术梯队及特色研究方向重点资助计划。 作者简介:辛丹(1963~),男,讲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 Die and Mould Techr,ok: ̄y No.3 2002 相对厚度:d/t=17 2/1 2=14.33 下行,此时拉伸翻边凸凹模12与落料拉伸凸凹模 查资料,最小翻边系数K :0 55,可一次 2进行拉伸,滑块再下行,冲孔凸模19与翻边冲 翻边成功 孔凸凹模4进行冲孔,再继续下行,拉伸翻边凸凹 拉伸和翻边均能一次成形,该零件可以一次 模12与翻边冲孔凸凹模进行翻边,这样,完成了 实现落料、拉伸、冲孔、翻边四道工序。由于拉伸 落料、拉伸、冲孔、翻边四道工序。 为无凸缘无压边圈拉伸,因此,先落料,落料尺寸 拉伸时,由压料橡皮3通过压料环9进行压 为拉伸毛坯尺寸,再拉伸,拉伸到设计深度后,最 料,压制成形后,下模则由压料橡皮3和压料环9 后冲孔和翻边。这里需要指出,冲孔、翻边两工序 将制件顶出;上模则采用刚性顶件器卸料,滑块上 必须放在拉伸完成后进行,否则、会影响冲孔的大 打料横粱通过打杆l8、顶板16、顶杆2O、卸料环 小,并会出现翻边后尺1 5mm处开裂,翻边高低 11将制件打出;落料废料由卸料橡皮8、卸料板 不平的现象。 1O从下模中退出;冲孔废料经翻边冲孔凸凹模4 和下模座7漏料孔漏出。 2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 按模具工作顺序,落料凹模13应高出拉伸凸 模12,高出量为(1~l 2)t,这样,可实现先落料 模具结构如图2所示,考虑到有落料、冲孔两 后拉伸。同理,冲孔凸模l9也应高出翻边凹模 工序,上下模采用导柱导套导向模架 该模具要 12相同量(1~1.2)t,但这会在拉伸前,冲孔凸模 一次完成四道工序,除落料凹模和冲孔凸模外,其 将材料从中间顶起,不利拉伸,根据冲裁凸模进人 它模块应具有多重功能,既落料凸模又是拉伸凹 材料1/3~112即可切断材料的原理,确定冲孔凸 模,拉伸凸模又是翻边凹模,翻边凸模又是冲孔凹 模比翻边凹模高出(0 3--0.5)t,这就对拉伸不产 模,并且还要考虑进料、卸料和漏料的方便。因 生影响,而可实现先冲孔后翻边。翻边工序在最 此,将冲孔凸模、落料凹模、拉伸翻边凸凹模、以及 后,翻边凸模4应低于拉伸凹模2,低于量为H+ 卸料环、顶杆等安装在上模,翻边冲孔凸凹模、落 Ra,H为制件高度(即20mm),Ra为拉伸凹模圆 料拉伸凸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压料环、卸料板、橡 角,该拉伸为无凸缘、无压边圈拉伸,当拉伸凸模 皮等安装在下模。 进入凹模H深后,已基本完成拉伸变形,为了减 小模具高度,确定翻边凸模低于拉伸凸模的值为 H 3模具 ̄jn-r、装配应注意的问题 复合模一般是凸模中装有凹模,凹模中装有 凸模,模块中套着模块,装配时如何保证各凸凹模 之间的阿轴度,是模具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工艺问 题。在该模具中,冲孔凸模l9的固定轴装在拉伸 翻边凸凹模l2的沉孔内,拉伸翻边凸凹模的固定 轴装在落料凹模l3的沉孔内。固定轴与沉孔问 6 5 41 3 2 I 为过渡配合;翻边冲孔凸凹模4用背台式方式装 在凸凹模固定板5内,落料拉伸凸凹模2装在凸 图2复合模简图 凹模固定板的沉孔内,两个凸凹模与固定板问为 l导柱2.落抖拉忡凸凹摸3压料橡皮 过渡配台,这样,从模具结构上保证 各凸凹模装 4翻边;幸孔凸凹模5凸凹模回定板6.下垫板 配同轴度,具有较好的装配工艺性 7下模压s卸料埠皮9压料环10.卸料板 1I.卸料环 l2拉忡翻边凸凹摸I3落 凹模 加:[时落料拉伸凸凹摸2、拉伸翻边凸凹模 l4上模座l 5.上垫板l6顸板l7.模柄 12、翻边冲 L凸凹模4、落料凹模l3、冲孔凸模19 l8打秆l9冲孔凸模10项杆21.导誊 上的固定轴及沉 L应与其工作部分一次加工,凸 工作时,将剪好的板料放在卸料板上靠紧定 凹摸固定板5上的两个固定孔也应一次加工,以 位、挡料销 当冲床滑块下行时,落料凹模13下 保证同轴度 行,首先与落料拉伸凸凹模2进行落料,滑块继续 (下转第24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 【 e and Mould T ̄hnolqgy No.j 2002 的坐标(由直接测量或计算得到)。 (1)≠54孔:Ll:54 0【: =110, =43 (2)≠22孔:L2=22rc 02:z2=l7, 】=88 (3)≠22 L:L 3:22a O3: I=17, I:l8 (4)边ab:L 4=110 IV: 1=55,Y1=0 (5)弧缸:L =123(由R=44和口=106, 48 按弧长公式得出)0k: 5=137,Y5:40(由 图中测量得到) 圈5支承板 (6)边 :L =64(由几何关系得出) I: j:_6=92, =96(由测量 中点得出) (7)边de:L7:64Ⅱ:z7=32,Y7:106 (8)边ale:L8=106 1II: 8:0,Y8=53 (4)计算制件的压力中心坐标 将以上数据代入相应公式: ”L --± ‘:::”± Ll+L2+L3+L4}L +L6+L7+L 8 得到制件的压力中心坐标为:z。=66.9ram, 圈6坐标示意圈 J¨=49 2mm (2)用几何法按2”等分原则求出圆弧 的 冲裁力作用中心o 。 经工作实践检验,适当选用以上三种方法,可以 (3)确定各单元的周边长度和冲裁力作用点 简便准确地解决常见冲裁件压力中心的位置问题 ………………………………………,…………………………………… (上接第14页) 上模装好后,应保证落料凹模露出拉伸翻边 工业出版社,1993. 凸凹模1 2~1 5mm,冲孔凸模露出拉伸翻边凸 [2 2许发楗等.冲模设计应用实例[M].北京:机械工 凹模0.4~0 6rnra。下模装好后,应保证翻边冲 业出版社,2000・ 孔凸凹模低于落料拉伸凸凹模20~22mm。 [3]古华・拉伸冲孔成形复合模设计[J]・模具工业t 参考文献 [4j何健.防尘盖落料、冲孔、翻边成形复合模[J1 模具工业,1992,(儿):9~l0 [1 许发栳等.模具结构与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 ,……l…’……’…●……,…l…l…,…,…’…,,…'…l……l……,…l…,’’● (上接第:l页) 同,螺管在回转的同时,也做径向向下运动,靠抽 芯型芯和加强筋止转,塑件就与螺纹型芯脱离。 4结束语 由于是多型腔的摸具,每一腔的回转运动由齿轮 传动米完成:链轮从注塑机加装的马达上获得回 为防止装配零件干涉.本设计使用三维CM) 转的动力源,通过主齿轮传至型芯齿轮,型芯齿轮 软件 ̄>lid Edge进行干涉检测和运动仿真,取得 问有过渡齿轮棚连接,这样每一个型芯齿轮获得 r很好的效果 回转的动力,型芯齿轮是固定在螺管上的。齿轮 通过实际生产证明,该模具设计正确.经济效 旋转带动螺舒旋转,螺管在旋转的同时又向下运 益显著,能保证产品的要求 动,使之脱离塑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