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音乐作品分析和演唱能力
作者:李丽洁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04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认知规律和授课班级已具备的音乐能力和特点,紧扣《妈妈的心》音乐特点进行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多感官方式感受、表现音乐,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和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学习思维,真正在课堂上夯实音乐基础,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音乐作品分析和演唱能力,落实音乐核心素养。 (二)理论依据
本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来源于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及建构主义理论。 1、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学段目标
本课遵循课标中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根据3-6年级学段的要求设置教学活动。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中,经过音乐的审美过程,把音乐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并逐渐成为音乐审美主体的参与者。 2、建构主义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在其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重组。教学在于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探究学习者个体建构方式的独特性、丰富性,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情境性。同时在理论上与实践中,从建构情感着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启发引导,建构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加速个体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演唱的《妈妈的心》,能够较深刻的体会本课主题—在音乐中感悟爱。能运用音乐表达爱的情感,在音乐中得到爱的感动与感悟,使心灵得到升华。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谱、找相同节奏、对比乐谱等方式认知歌曲结构;运用学生自主学唱与听唱相结合等方法对歌曲进行演唱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歌曲《妈妈的心》的学习,能有表现力的演唱《妈妈的心》,能够准确识读八分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及休止符;唱准大跳音程。并能够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辅助歌曲的表达,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音乐作品能力及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學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用亲切、活泼的情绪,富有感情的表现歌曲。 2.能将歌曲中出现的所有音乐要素都能准确表达。 (二)教学难点
1. 准确识读八分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及休止符;唱准大跳音程。 2.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环节目标及意图: 进教室入状态,用歌曲《妈妈的心》最后两句师生相互问好。带学生走入音乐情境,锻炼学生听音模唱的能力。同时初步认识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学习其在五线谱上的写法。
活动1.1:师带学生用歌曲《妈妈的心》最后两句旋律问好,初步接触《妈妈的心》。 学生起立仔细听并模仿老师的演唱。
活动1.2:老师拿出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卡片,让学生认知。 学生认知并练习其在五线谱上的写法。 (二)歌曲《妈妈的心》识谱
环节目标及意图:通过聆听、对比,视唱等方法,学唱歌曲曲谱。能够准确识读八分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及休止符;唱准大跳音程。
活动2.1:在歌曲学习中掌握并巩固休止符的运用。学习歌曲1~4乐句的前半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出示《妈妈的心》的1~4乐句的前半句,请学生视唱。 1.第一遍完整视唱,解决休止符的准确表现。
2.第二遍完整视唱,解决除休止符外的八分附点节奏和旋律音程大跳的音准。 活动2.2:加1~4乐句的后半句,并让学生进行视唱学习。 教师出示《妈妈的心》的1~4乐句的后半句,继续请学生视唱。 1.第一遍完整视唱,师生接龙演唱。(生唱前半句,师接后半句)
2.第二遍完整视唱,学生要能将休止符所在小节与后面相连小节准确的连接演唱。 3.要继续准确演唱八分附点节奏和旋律音程大跳的音准,及二分音符的时值长度。 活动2.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A段乐谱 请学生完整演唱歌A段歌谱。 活动2.4:学习歌曲B段歌谱
1.老师出示B段乐谱,让学生观察A、B两乐段的不同。 2.分析B乐段的节奏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到AB两段的不同之处。 3.逐句分析并学唱。 4.完整演唱B乐段。 活动2.5:完整演唱歌曲歌谱
1.第一遍完整演唱,较准确的用歌声表现各音乐要素。 2.第二遍完整演唱,将不太准确的地方反复练习。 3.第三遍完整演唱,准确演唱歌谱。 (三)学习《妈妈的心》第一段歌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环节目标及意图:学生通过演唱的《妈妈的心》,能够较深刻的体会本课主题,在音乐中感悟爱。能运用音乐表达爱的情感。
活动3.1:初听第一段歌词,了解歌曲内容。
教师范唱《妈妈的心》第一段歌词,请学生注意:唱了什么? 学生仔细聆听后回答老师的问题。(祖国妈妈和我)
师:这首歌的名字你们觉得叫什么?(对,妈妈的——心)老师出示歌名。 活动3.2:学生学唱第一段歌词。
1.完整唱第一遍,解决一字对多音,圆滑线和连音线的补充;结合音乐要素分析歌曲情绪。 2.完整唱第二遍,唱出歌曲情绪。 3.完整唱第三遍,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