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
清华心理学系 李松蔚 心理系03级本科生
12年博士毕业
心理咨询是一个行业,不等于咨询心理学;
概念:(发源都是弗洛伊德)
A精神医学 精神病院,精神科医生 用药物(没有医学背景基本上没机会成为A)
B心理治疗 对象 patient 病人 患者 提供治疗的 therapist 医患关系(话疗)-在诊所
C心理咨询 对象 client(来访者、客户、咨客、案主)不会把他们当做有缺陷,有问题的人 counselor 咨询师(平等的劳务合作关系) 几乎人人都有这个需求(发展性的问题,离婚分手找工作人生面临选择~)
心理咨询/治疗的发展:
历史
上世纪1910年后,精分一出来就进入了中国,甚至蒋介石有可能做过治疗;
上世纪20年代,s-r行为主义,系统脱敏、代币强化、放松治疗等等 在俄国源远流
长 前苏联 中国建国后照搬了苏联行为主义的东西
上世纪50到70年代,心理学的灾难,认为心理学是唯心的,在国外发展很快,在60 70年代,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不再去关注一个人的病理,而是研究一个人的潜能和发展;把patient改成client 是罗杰斯说的。第三浪潮~
80年代 只有钟友彬的认识领悟疗法有点影响
90年代 钱老师导师的德国学生促进了中德班的形成 前几期做的是免费咨询
康成俊 实话实说 清华学生 抑郁症
崔永元 非典 汶川地震
发展很晚,势头很强劲!
现状:
《精神卫生法》的影响:2012年出台的精神卫生法 和我们有关的 把心理治疗(必须在医院精神科进行的)和心理咨询(在外面的,社会机构的)分开了 只有在医院
与国外对比
精神病院心理科 安定医院 北医六院 回龙观医院
体系本身,治疗是基于医生体系的;咨询是基于心理学体系的;
在医院工资低,晋升差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中心
大型心理医院
北京大学临床中心医院 武汉 广东都有
私人心理咨询中心(果然养活不了自己)但是12年后社会需求越来越大 全职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养活自己 nice
监管
培训
营销
投入-产出
综合医院心理科
和睦家医院、
员工帮助计划
易普斯等
其他: 家庭开业;社工;热线;电视节目秀;灵修班(太奇怪了,传销?广东招远麦当劳杀人案所在的邪教组织);网络咨询;信件咨询;其它……
咨询设置
1、 从业资格 劳动部二级三级资格证 清华樊富珉教授 咨询师注册系统 扩张很缓慢 中国靠谱的咨询师也就是一千多
学院派和江湖派
你没收过钱,但是你怎么把你的来访者伺候的很高兴,学院派和江湖派的差一点;学院派到江湖派几个月就可以,但是江湖派的理论弥补就很难。
2、 来诊形式
主动来诊&被动来诊
家人、朋友来诊、老师来诊
朋友的朋友(不付费,咖啡馆?家里?呵呵)(收费加不能认识)
随便聊聊,不咨询
3、 收费
固定(疗程、办卡的都不行);预约制;
4、 时间
5、 场所
6、 保密
7、 双重关系
8、 价值中立(重要 中立 不可以把你的价值观强加 你没有审判权 你是成为一面镜子 折射对方的状态 )
学习形式
理论学习
课堂
课外
角色扮演
跟诊,自我体验,督导
实际操作
(?养活自己的咨询师经过了怎样的培训?谁给你督导)
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
修课
变态心理学,。。。‘
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
流派选择
团体(工作坊、班会等),家庭(一个核心家庭,夫妻治疗),个人(针对一个人,看上去最简单,有很多复杂的东西);
循证,非循证(科班出身,选循证)我做的治疗都是有支持的 有证据支持 我提出的假设能否得到证实
心理障碍的归因(精神分析 那么问题来了归因到早年 怎么处理? 有的归因到现在 有的归因到家庭) 还是我认为根本就没有归因 可以学后现代心理治疗 问题怎么来的不重要,ssbt 问题解决焦点疗法 问题本身不重要 怎么解决才重要
训练体系:
日常对话-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初始会谈-短程治疗-长程治疗
理论框架(基础理论)-病理模型(理解症、障碍)-个案概念化(指向个人)
技术学习-模拟练习-实际操作
总结:从业现状
学习时间长,成本高
并无固定的学习程序
社会存在需求
短期难有经济回报
个人收益大(很有趣,你会觉得你在活着,你有成就感,当你能够帮助别人,能让人们)
缺乏确定的疗效评估体系
总结:
发展方向
积极心理学(实证 塞利格曼做习得性无助后来做习得性乐观 更实证)
后现代心理学(短期焦点疗法)
与东方哲学的结合(禅学,道家)
ACT,正念
与研究的结合
与培训的结合(培训的咨询,找有需求的人,一边讲课一边治疗)
团体咨询
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社交焦虑障碍的网络治疗)
跟诊
找老师推荐
理论上:想得多,参加班(中德班 中挪班),alice的治疗 理性情绪疗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