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年认知症活动背景

来源:哗拓教育


老年认知症活动背景

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在医学上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据统计,65岁及以上人群中近20%存在轻度认知损害,但最终并不一定都会导致痴呆症,早期干预非常必要。为提升老年人对认知功能下降状态的早辨别、早干预,近日,青浦区民政局推出的老年认知障碍症慈善公益活动正式启动,邀请青浦区精卫中心治疗师开展脑健康科普宣传、认知互动活动,通过线上科普、线下互动的模式,对55岁以上的幸福社区老年人进行科普宣传,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制”认知训练,延缓认知障碍的恶性发展,维持大脑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老年人健康幸福感。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认知障碍患者超过5300万。其中,认知症患者超1507万,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超3877万。为减缓认知障碍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早筛查早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据活动承办单位青浦区慈善超市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做好这次科普宣传活动,区民政局邀请区精卫中心专业治疗师精心制定了课件,从科学认识认知障碍症、如何科学预防等方面为老年朋友进行科普宣教。宣教中,治疗师通过案例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认知障碍症,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导致的大脑功能衰退,是一种退化疾病,俗称“失智症”,又称“老年痴呆症”。“以前我们普遍认为‘老年痴呆’是年纪大了以后脑子糊涂,但现在科学研究发现,很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开始有认知障碍的迹象,比如记忆力衰退、失眠、抑郁等,从而产生一系列认知方面的疾病,随着我们城市老龄化人口的增多,有效的对认知障碍疾病进行干预尤为重要。”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师说道。

为了帮助居民更客观的了解认知症,更早的发现认知症,同时帮助认知症患者的家属,要以正确、客观、积极的心态帮助老年人建立社交参与感。2月22日,金水区联合首慈养老开展“老年认知科普小课堂”活动。

活动中,由首慈讲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认知症知识。分别从认知症的定义、分类、症状、

筛选、非药物干预、日常照护的要点和禁忌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在首慈讲师的细致讲解下,居民们对认知症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画钟这个游戏虽小,但它考验了我们的逻辑能力、定位能力、空间能力...”在讲解过程中,还进行了许多小游戏,居民们纷纷举手参与。活动最后,讲师还带领大家一起做手指操。

通过这次活动,居民对认知症有了一定了解。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认知障碍症作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在逐渐增加。金水区希望通过认知症的科普讲堂活动,为社区长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让长者关注自身认知情况并提高防御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