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化学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来源:哗拓教育
化学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口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傅健 【摘要】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存在着毕业生就业能力薄弱,不能 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问题,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而课程设置不合理是重要原因。实施课程体系改革,科学合理 是在传统的课堂中完成的,即使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化 工生产基础、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单元仿真和化工机械基 础等,由于实训设备、实训场地、教学理念、教学习惯和教师自 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也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脱节严重,未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最后的教学实习 和企业顶岗实习,由于学生缺乏生产岗位专业知识与操作技 地调整课程设置,才能实现中职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化学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一0037—03 近几年来,通过对中职化学工艺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 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整体水平有所降低,如学生 专业技能较差,缺乏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 能,无法较快胜任较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只能做些现场巡检、 清洁卫生、服务接待等工作,但又往往缺少教师随班指导,学 生最终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无法实现毕业即上岗,零距离 就业的目标。 (二)课程开设不适应行业企业发展 无法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究其原因是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在课程 体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大多以“2+1”或 “2.5+0.5”模式来设置,即学生入学后两年至两年半在校学习 学校开设的部分课程仍停留在过去学科体系阶段,脱离 现阶段行业企业发展现状,未能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 如广西近年来传统的无机化工产业发展趋缓,石油化工产业的 发展却形势喜人,这时再开设合成氨工艺等配套广西无机化工 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最后一年或半年进行实习。在校期 间的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三大 产业的课程就已不合时宜,学生在校所学到工作时用不上,导 致学生毕业后,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转岗培训,才能真正从事所 板块。化学工艺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采取以下方案(以初中三年 制,“2+1”模式,在校四个学期为例): 在岗位的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第一学期安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如语文、数学、 无机化学、电工基础等,课程类型为理论课; 第二学期安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如化工生产基 础、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有机化学等,课程类型为实训课+理论 课,以实训课为主; 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 课三大板块,各板块的课时比例,要开设哪些课程,课程开设 的先后顺序;各门课程的总课时数,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 例,这些都是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化学工艺 专业课程体系在这个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没有科学地安排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之间的先 第三学期安排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如化工仪表及 自动化、物理化学、化工单元仿真等,课程类型为理论课+实训 课,以理论课为主; 后顺序。第二学期开设专业技能课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而学习 单元操作需要的专业基础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和化工制图却 第四学期安排化工生产技术方面和实习前的专业理论课 程,如无机物工艺、化工安全与环保等,课程类型为理论课+少 量实训课,以理论课为主。 一在第三学期开设,使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时只懂得操作,无法真 正理解化工生产操作和控制的内在规律,到高年级学习理论时 已缺乏兴趣,也无法再去实训操作来练习领会,从而造成学生 、化学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知识体系的混乱。 又如,未完全考虑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课程安排不够合 (一)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的中职教育是在普通高中教育的模式基础上建立发 展起来的,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均沿袭 普通高中教育模式。这造成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偏重于学科的 理论性教学,忽视或不易接受应用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由 此带来的中职化工工艺专业课程设置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 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在校期间,大量的教学 理。第一学期安排的全是理论性强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第二第三学期安排多个实训量大的专业技能课,中职新生不擅长 理论学习,入学后面对众多枯燥的理论基础课很容易就丧失学习 兴趣,而基础不扎实导致高年级学习专业操作技能时困难重重, 难有学习动力,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地获得企业工 作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毕业时缺乏就业竞争力。 。 二、化学工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 针对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学校在自治区中等职业教 入进来。 表一课程改革前未整合的化学工艺专业课程 课程名称 化工生产基础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 化工单元仿真 物理化学 小计 育质量提升重大课题——《化学工艺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能 力培养融合的研究》课题的引领下,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试点, 以下是改革探索的情况: 总学时 108 108 72 108 396 理论学时 108 36 24 108 276 实践学时 0 72 48 0 l20 周学时 6 6 4 6 1.调研岗位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要培养出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 力,就需要进行深度企业调研,确定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同时 表二课程改革后的《化学工艺理实一体化》课程 课程名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周学时,周数 48 16 32 流体输送 96 32 64 传热与换热 96 32 64 蒸发与结晶 48 16 32 化学工艺 非均相物料分离 16 6 10 理实一体 固体物料处理 16 6 10 化 吸收解吸 80 26 54 蒸馏 96 32 64 化工单元反应 80 26 54 流体输送数据测定 60 20 4O 吸收解吸数据测定 60 20 40 精馏数据验证 96 2 64 小计 792 264 528 总学时 管路拆装 16/3 也是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能力要求,再以此 作为化学工艺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 通过对广西区内几家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化工操作岗位 进行调研,分析了各层次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职 业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我们发现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将来 的主要工作岗位有:现场操作岗位、中控操作岗位、班组长或工 段长岗位、车间调度岗位、工艺主管或工艺员岗位、产品销售技 术服务岗位。化学工艺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职业专业能力主 要有:能识读工艺图、能懂工艺操作规程;能绘制简单的带控 制点工艺流程图;能查阅相关资料;能正确操作和维护常用化 l6,6 l6,6 16/3 16/1 16/1 16,5 16,6 l6,5 12,5 12/5 12/8 工单元设备、反应设备;能正确操作设备开、停车;能正确使用 现场仪表;能正确操作中控计算机或中控仪表;能掌控现场设 备使用情况;能处理常见故障;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 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能进行生产经济核算。 根据企业调研情况,中职化学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在化工类企事业单位生 产、服务第一线从事化工生产控制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 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2.整合专业课程,实施项目式一体化课程改革 为完成以上专业培养目标的任务,我们将化学工艺专业整 经过重组整合的化学工艺理实一体化课程,目前分为流体 输送、传热与换热等十--+项目,课程理论与实训学时以1:2来 组织实施教学,实践总学时为528节(见表二),较课改前四门 课的实践学时总和120节(见表一),有大幅的增加。在教学过 程中,以实践技 ̄,JII练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行动导 向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研究—_总结等一系列行 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实施项目式一体化课程改革,加大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学 时,改变了以往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实施理实一体 化教学改革,将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仿真实训和操作实训有 机融合同步进行,避免了理论和实训教学脱节的情况。课改之 个课程体系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要求,重新进行梳理整合,实 施项目式一体化改革。而且自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化学 工艺专业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条件改善,师资力量增强,实施课 程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 在化学工艺专业课程中,化工生产基础内容涉及化工生产 后的化学工艺专业课程结构更趋合理,更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 的提高。 3.遵循认知规律,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化学工艺专业通过项目式一体化课程改革,为科学合理地 设置各学期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基本的十二个单元操作,课程和化工生产过程及化工设备的 构造与操作紧密相连,工程实践性强,课程在化工专业的地位 极其重要,因此我们将该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主干课程。 化工生产基础属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化工单元操作 课程,很少介绍单元操作相关的设备操作、自控、维护、安全环 保等内容。因此,可以将相关课程内容融人到化工生产基础课 (1)《化学工艺理实一体化》课程的项目设置 《化学工艺理实一体化课程》十二个项目的学习将贯穿学 生在校的四个学期,作为化学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 第一学期安排“管路拆装”和“流体输送”两个项目,让 新生进校后第一时间就能接触化工实训,充分满足学生“读职 校,练技能”的心理诉求,体验化工生产操作带来的乐趣。从 较直观、难度较低的管路拆装开始,到流体四种输送方式的实 程中,整合为项目式《化学工艺理实一体化》课程。《化学工艺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项目化改革,主要是围绕岗位能力要求构 建相应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都与企业共同开发若干个和 企业工作过程一致的工作任务,并把每个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 个学习活动予以实施。 训,使学生在认识化工生产设备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化工单 元操作的基本概念,为后续项目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学期安排“传热与换热”、“蒸发与结晶”等四个项 目。以“传热与换热”项目作为重点,辅以蒸发、结晶、干燥单元 操作的学习,该学期实践学时将有所增加。在加强操作技能训 鉴于设备、场地、师资、教材等条件的限制,我们目前只将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单元仿真、物理化学与化工生产基础 整合在一起,如果以后条件成熟,我们打算将化工制图、化工安 全与环保、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及化工机械基础等相关课程也融 练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各单元操作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对化 工生产流程和化工工艺基本概念的认识。 第三学期安排“吸收解吸”、“蒸馏”、“单元反应”三个项 o 目。经过前两个学期的铺垫,学生已有较好的化工生产流程、 工艺项目教学同步,同时也为工艺项目教学服务。 工艺、操作的意识,逐渐熟悉了化工单元操作的学习方法,因此 此外,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开设之前,在第一学期开设 该学期重点在于“练”,特别是利用精馏实训装置作为综合实 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开设之前, 训项目,强化学生操作多种单元生产设备的实践技能,是实践 在第三学期开设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学时最多的一个学期。 通过合理安排低年级专业基础课与高年级专业技能课的先 第四学期安排“流体输送数据测定”、“精馏数据测定”等 后顺序,我们较好地解决了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课程体系的构 三个项目。通过测定相关参数,让学生学会分析这些参数对生 建趋于合理,同时也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化工知识体系。 产过程的影响,强化学生对于各化工单元理论的理解,为将来 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课程在任何 实习考证做好准备。 一种教育体系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了学校如何为学生构 《化学工艺理实一体化》十二个项目在各学期的课程设 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学校在后示范建设期间,通过不断探 置,不仅保证了每学期都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训项目教学,学生 索和尝试,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要构 学习不枯燥,还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更加深入、扎实、细致地 单到复杂,学习过程很顺利,并且从实践开始再回到理论中去, 开展课程改革,以实现中职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地 让学生真正会操作、懂化工,成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 方经济和企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能都较为扎实的高技能人才,就业竞争力增强。 (2)高年级专业理论课的整合与调整 【参考文献】 根据广西地方经济的产业现状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调整 [1]侯文顺.《高分子物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1].常州 部分专业理论课,同时开设服务新兴产业的新专业课程。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将原第四学期开设的合成氨工艺、合成氨工艺仿真教学内 [2]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一基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容并入无机物工艺课程,整合为含仿真实训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无 的思考[T].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机化工生产技术,增大实践学时比例,并调整到第三学期上课。 [3]首珩,周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I]. 结合广西石化产业发展趋势,开设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 职教论坛,2008(9) 程,增加芳烃转化、催化脱氢、碳三碳四综合利用等石油加工新 [4]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 工艺、石化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技术等教学内容,安排在第四 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9) 学期上课。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重大课题“化学_r-:g 以上课程的整合与调整,能帮助学生夯实化工专业基础,拓 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化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012JD102,负责人:曾繁京) (3)低年级专业基础课与高年级专业技能课的衔接 作为《化学工艺理实一体化》所需专业基础课和相关课程, 【作者简介】傅健(1974一),男,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化 我们将化工制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机械基础与实训、化 学系,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学工艺专业教学及中职教育。 工安全与环保依次安排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学期,与化学 (责编罗汝君) (上接第36页)的草绘能力。如,根据齿轮油泵的构成,将该项 体建模功能,配以实物模型、ppt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不仅活 目分为零件测绘和装配体测绘两大任务。零件测绘包括垫片、 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形体 压盖、六角螺塞、压盖螺母、齿轮轴、带轮、泵盖、泵体的测绘, 构型能力,而且解决了实物模型与教材内容不配套的问题,降 分别安排在相应教学单元能力检测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低教学成本。 自主完成,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堂讨论。 五、结束语 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效果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经过半 教学的有效性,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 个学期的教学实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到课率 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可持 100%,不少学生能当堂掌握学习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企业生产要求相吻合。以任务为 驱动,理论加实训,实行一体化教学。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的 【参考文献】 结合教学,一方面可以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投影 [1]王巧敏.浅谈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的培养方向——.应用 理论和基本绘图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能力的培养[I].职业,2010(02) 充分利用AutoCAD三维实体建模功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邵娟琴.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M].北京:北京邮电 使学生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强化了读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培 大学出版社,2012 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 (责编卢建龙) 3.激活课堂教学,降低了教学成本。利用AutoCAD="维实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