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木本植物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
(2)理解年轮形成的道理 (3)了解茎的功能
2、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性活动以及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只趣,激发学生的学
习欲望
(2)培养学生的植物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维管形成层的功能 2、难点:维管组织的结构以及功能 三、教学器材
新鲜的豆芽、红墨水、解剖刀、培养皿、烧杯、放大镜 四、教学互动设计 1、探究活动 2、提出问题 内容 (以同桌两位学生为一组)将新鲜的豆芽下端浸入红墨水中,放置于桌边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我的身体为什么会越来越粗呢?” 多媒体展示植物茎横切面的动画 板书:茎的结构(由外到内):(见后的板书设计)(下同) 教师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共同探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运用问题引出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茎的结构 教学将学生的答案进行疏理 “为了能找到准确的答案,我们是不是该进到茎的内部去呢?”“就如果孙悟空钻到牛魔王的肚子里似的,我们去看个清楚吧!” 由学生根据动画展示,按由外到内的顺序依次说出茎的结构 “那么刚才的结构中大家找到了茎增粗的答案了吗?” 学生 产生疑惑 这会有什么现象啊? 学生回答 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组织、髓 仍然疑惑,不知道茎增粗的原因 3、再次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维管组织的切面动画 并结合书本内容的阅读 板书:维管组织的结构:形成层 “那么我们再深入一点,看看维管组织里还有什么?” “大家看清楚啊,维管组织中哪一部分是植物增粗的原因所在?” 植物茎的维管组织中形成层是增粗的原因 学生因为没有找到答案,变得更有兴趣,想最终找到答案,更加投入于学习中 学生在阅读内容同时会专心的找寻问题的答案 “啊!找到了,是形成层” 多媒体展示“为什么我就不能长粗呢?” 再次利用一张生动的图片引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出草本植物茎不能增粗的原是由于它没有形成因 层” 从而深层次的让学生理解:有无形成层是植物茎能否增粗的原因(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4、观看,多媒体播放一段“年轮”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理理解 的动画 解大家平时经常听到的“年轮”这个名词的概念 5、探究活动的继续 介绍学生利用解剖刀,将豆芽进行横切,以及纵切,与没有浸过的豆芽作为对比材料,运用放大镜观察豆芽的内部发生怎么的变化, (学生在解剖的同时,教师下去查看) (请几组同学汇报所看到的现象) (条件充许,请几组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探究成果) “刚才在上课前我们所做的探究活动,难道我们不想看看它怎么样了吗?” “我们都知道,豆芽原本是没有红点和红线的,但当浸没在红墨水中才出现了,并且,浸没也只是豆芽的下端,而为什么豆芽上部也会有红点或是红线呢?这个现象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通过大家对探究活动所保留的疑惑,把学生的积极性再提升一下,使他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课堂中来 “我们发现在豆芽里有一圈红的,一点一点的” “我们发现在豆芽里有几条红线” “茎能将红墨水运输上去” 板书:茎的功能:运输功能 多媒体展示“植物茎中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 板书:木质部、韧皮部 多媒体展示四张“根状茎、块茎、鳞茎、球茎“的图片 板书:茎的功能:1、支撑作用,2、贮藏与繁殖 “非常好的词语‘运输’,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茎的功能” “那么大家又想过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这个红点红线会出现在茎的中间部分呢,换句话说是茎的运输功能是茎的中间部分在起作用吗?” “其实,我们看到了只是水分的运输,它是茎中的木质部起的作用,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茎的木质部与韧皮部” 茎的另两个功能是:1、支撑作用,2、贮藏与繁殖 学生会产生兴趣 学生阅读内容 以为学生回答为 6、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7、课外探究 “如何区别植物的根与根状茎” 以大家生活中都知道的竹子为例,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资料的搜索完成任务 五、板书设计 表皮:是茎的最外一层活细胞 二、茎的功能 一、植物茎的结构1、支撑作用 皮层:由多层薄壁细胞构成 韧皮部:筛管、韧皮纤维组成,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2、运输作用 维管组织 维管形成层:有无形成层是植物增粗的原因 木质部:导管、木纤维组成,运输水分、无机盐的管道 3、贮藏与繁殖 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