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诗风飘逸洒脱,人称“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雕版印刷《金刚经》
3.胡曾在《汴水》中写道:“千里长河一旦开,亡____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画线处应填写的是( ) A.隋
B.唐
C.宋
D.元
4.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像,人们称他为“诗仙”。该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5.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A.结束分裂割剧,实现国家统一 B.开凿了大运河 C.统治者昏庸残暴 D.繁荣而短暂
6.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唐太宗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7.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友好历史悠久,下面见证中日友好的遗迹是( ) A.唐招提寺
B.那烂陀寺
C.大昭寺
D.教煌莫高窟
8.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面所示图片应该选入“盛唐篇”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隋唐时期,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门第和出身 B.民族和地域 C.才能和学识 D.等级和财产
10.清末状元(进士科第一名)南通人张謇与人提倡废灶兴垦,将海门、启东、崇明等
地棉农迁入射阳县境沿海镇(区)定居。下列与张謇身份相关的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隋文帝设立进士科 B.唐太宗时进士科成为这种制度中最重要的科目 C.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大力发展了这种制度 D.统治者发展这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 1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是在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1年
12.史载“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往往自择将吏,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这种局面出现于
A.牧野之战后 B.淝水之战后 C.安史之乱后 D.靖康之变后 13.下列哪项内容最能说明唐朝时丝织技术的高超 A.丝织品种多 B.丝织品色丰富 C.透五丝绸衣看胸前痣 D.丝织数量多 14.吐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维吾尔族
B.白族
C.藏族
D.满族
15.(如下图)唐朝留下了大量妇女骑马出行、游玩、打马球的瓷器、陶器、壁画、绘画等。由此可知,在当时
A.妇女只能骑马出行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妇女摆脱三纲五常束缚 D.妇女可以参加科举做官
16.“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这主要源于 A.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D.
黄巢起义
17.在拉萨大昭寺供奉着唐代第一位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做出贡献的女性塑像。她是 A.金城公主 B.王昭君 C.文成公主 D.武则天
18.在江苏扬州发现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些文物,其中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元),并有“帝崩于扬州”等文字。它可以印证( )
A.陈的灭亡 B.隋的统一 C.隋的灭亡 D.唐的建立 19.唐朝负责审核的部门是( )。
A.丞相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20.火药开始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是在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21.史载,天宝八年(749年)中央政府直属的北仓、含嘉仓储存粮食达1245万石。开元年间“人家粮储皆及数万”。这种景象出现的主要时代因素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22.如果开展一次以“古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交流”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可纳入的重要史实有( )
①马可·波罗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如果你身处盛唐,有可能接触到或体验到的是 A.在长安城路遇日本,新罗的遣唐使团 C.在汴京的早市,夜市和周边草市购物
B.眼见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生灵涂炭 D.在长安城看到了“票号”和山西商帮
24.在实现统一、制定政策、兴修水利、兴修工程和统治时间短暂等方面,隋朝与下列哪个朝代类似
A.东汉 B.西汉 C.秦朝 D.唐朝
二、简答题
25.简答题: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到:“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请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26.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经济局面?他推行的革新措施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三、综合题
27.对外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
材料二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人物的主要贡献。
材料三海上丝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路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 (4)综合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2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2)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
1.A 2.D 3.A 4.A 5.D 6.C 7.A 8.D 9.C 10.A 11.A 12.C 13.C 14.C 15.C 16.C 17.C 18.C 19.D 20.B 21.B 22.A 23.A 24.C
25.隋炀帝不体恤百姓,奢侈无度,使百姓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隋炀帝的残酷暴政。 26.政治: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相对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族团结。经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社会风气开放,生产水平提高;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社会才能发展等。 27.(1)丝调之路.
(2)图一人物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图二又人物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宋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等。 (4)尊重各国文化的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等。 28.(1)科举制度,隋朝
(2)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吸纳人才,巩固了政权;
(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禁锢了思想,压制了人才,摧残了文化,不利于选贤任能,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