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中国燃煤工业锅炉的先进技术
谭美健 毛健雄
中美《清洁空气和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中国工业锅炉专家组成员
摘要:文章阐述了中国工业锅炉的特点及近20年来在中国工业锅炉产品中所使用的本国研发或引进国外的主要先进结构和技术。这些技术已经成功地使用或正在进行工业性运行。
1 背景
煤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煤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7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如油和天然气等高质量的能源不断增加而煤的消费将有所下降。然而,据估计中国到2005年、2010年和2030年煤的消耗也将分别占能源的64%、60%和50%。所以,煤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支配地位将会在今后许多年里保持不变。
在中国的75%的工业燃料,76%的电力,80%的地方和商业能源及60%的化工原料都从煤获得。工业锅炉,燃煤电站和工业炉窑是中国三个煤消耗的主要行业,也是中国的主要污染源。目前,中国共拥有50.4万台,126万蒸吨工业锅炉。这些锅炉中,燃煤的占85%,年消耗原煤400万吨,占中国煤年产量的1/3。工业锅炉的平均实际热效率只有约60%。每年排放烟尘、SO2 和CO2 分别为600万吨,630万吨和超过750万吨。所以燃煤工业锅炉的热效率和污染排放对中国的节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事关重要。
2 中国燃煤工业锅炉的状况
2.1 中国工业锅炉的特点
(1) 锅炉的平均蒸发量小。到目前,中国工业锅炉的出力<6t/h的占总容量的60%,<35t/h 低于总容量的10%。
(2) 热效率低。在中国已使用的燃煤工业锅炉多数是在29世纪80年代以燃用原煤为基础的老设计。许多锅炉厂只是无改进地复制其他锅炉厂的产品。所以锅炉的实际效率低,多数锅炉的实际热效率在55%—60%。
(3) 污染排放严重。由于锅炉设计落后和燃用原煤,不仅使锅炉效率低,而且污染排放高。目前在中国,多数的工业锅炉使用的是机械式或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低,几乎没有脱硫和脱氮设备,因此燃煤工业锅炉的污染排放高。例如在中国从工业锅炉排放的SO2 超过全国总排放量的49%。
1
2.2 中国燃煤工业锅炉低效、高排放的原因
链条炉排是中国工业锅炉燃烧设备的主要方式,下面列出了1998年统计的中国工业锅炉不同燃烧方式的锅炉热功率的百分比:
表1 中国工业锅炉不同燃烧方式的锅炉热功率的百分比:
燃烧设备型式 占锅炉热功率的百分比,%
在链条炉排上的煤的完全燃烧和有效燃烧过程的好坏取决于以下条件:煤粒的快速着火、好的及均匀的配风和密封、不结焦和不漏煤。这些条件不仅取决于炉排的设计和结构,而且同煤的质量好坏有密切关系。所以解决的办法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先进的锅炉结构工艺,特别是先进的燃烧设备和技术,还有就是高质量的煤。
众所周知,对于移动式炉排(包括;链条炉排)的煤燃烧系统对煤的质量是有要求的,包括煤的热值、灰含量、粒度分布和膨胀性能等。但长期以来,中国用于工业锅炉的煤是原煤。这些煤没有均匀的粒度分级,更不经洗选,因此灰分含量平均超过26%,估计一般达到30%。粒径<3mm的细煤末的可达60%;而粒径>10mm的颗粒煤只有15%—30%,此外还有一些很大的煤块需经人工破碎,从而增加更多的细煤末。大量的细煤末同制造质量差的炉排结构一起,增加了未燃的煤从炉排间隙漏入风室;同时,大量的细煤末也导致在锅炉炉膛出口处飞灰中高的含碳量。还有工业锅炉用煤由于不经筛选,其结焦性能即煤受热后膨胀黏结的性能不符要求,从而会在炉排面上形成大片的、粘性的焦渣,阻碍了燃烧空气进入煤层,而使煤不能有效地燃烧。另外,原煤的粒度变化无常,引起风室中空气流的不稳定,配风不均匀,使部分火床空气过剩,而另一部分火床缺少燃烧所需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火床的煤在到达炉排后部前不能完全燃烧。
为了能更有效地燃用原煤,中国的工程师们使用了大于发达国家一倍的炉排面积和长后拱、分层燃烧以及其他方法,使燃烧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但通常的工业锅炉热效率是低的。特别是对占全国炉排锅炉90%以上的小于7MW/th (10t/h)的小容量的工业锅炉更是这样。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他们除选择先进的技术,工业锅炉用煤经过洗选,筛分和配煤,具有煤低膨胀特性、合理的粒度分级,从而一直保持高的效率和低的排放。中国工业锅炉如也能这样做,将会使锅炉的效率提高10%-20%以上,排放也将更低。
为了改进工业锅炉,特别是链条炉排锅炉的燃煤质量,针对以上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GB/T18342—2001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的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01-03-19发布,并于2001-10-01开始实施。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如表2和表3所示:
固定 炉排 2.45
链条 炉排 57.87
往复 炉排 6.92
鼓泡流化床 1.2
循环流化床 1.31
废热 锅炉 3.54
油/气 锅炉 12.21
14.7 其他
2
表2 链条炉排锅炉用Ⅰ级煤炭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 目 粒度 限下率 全水分 挥发分 灰分 低位发热值 全硫 煤炭熔融性软化温度 焦渣特性
符 号 --- --- M t Vdaf Ad Qnet,ar St,d ST CRC
单 位 mm % % % % Mj/kg %
o
技术要求 6~25 <30.00 ≤12.00 ≥22.00 ≤25.00 ≥21.00 ≤0.70
1. ≥1 250
2. ≥1 150 (Ad≤18.00时)
≤5
试验方法 GB/T189 MT/T1 GB/T211 GB/T212 GB/T212 GB/T213 GB/T214 GB/T219
C
--- GB/T212
表3 链条炉排锅炉用Ⅱ级煤炭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 目 粒度
符 号 ---
单 位 mm
技术要求
1.<50(<6mm的不大于30% ﹚ 2.<30(<3mm的不大于30% ﹚
挥发分
Vdaf
%
1. >20.00
2. 10.01~20.00 (Qnet,ar>17.7MJ/kg) 3. 6.50~10.00 (Qnet,ar>21.0MJ/kg)
灰分 低位发热值
Ad Qnet,ar
% MJ/kg
≤30.00 1. >21.70 2. >20.00~21.70 3. 16.50~20.00
全硫
St,d
%
1. ≤0.70 2. 0.71~0.90 3. 0.91~1.50 1)
煤炭熔融性软化温度 焦渣特性
ST CRC
o
试验方法 GB/T189
GB/T212
GB/T212
GB/T213
GB/T214
C
1.≥1 250
2.≥1 150 (Ad≤18.00时) ≤5
GB/T219 GB/T212
---
注:各项目中所列的1、2、…仅表示本项目在技术要求上的差别,各项目中1、2、…并不 需要一一对应。
1)如有的煤炭产品达不到上限要求时,供需双方可协商解决。
3
表4 典型的美国链条炉排锅炉用煤的技术要求
项目 水分 硫分 灰分 高位热值 灰熔点 挥发分 固定碳 膨胀指数 颗粒度
不超过8% 不超过0.7% 6-9%
28MJ/kg-31MJ/kg, 平均值至少为30MJ/kg 1482oC或更高 35-45% 45-55% 不超过4
20 mm×6 mm(小于6 mm的最多为8%)
技术要求(收到基)
表4所示,为美国的典型链条炉排锅炉用煤的技术规范。比较表2,表3和表4, 可以看出,中国新的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标准要求和国际的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锅炉用煤均经过洗选,筛分和配煤,对如表4所列的各项指标均有严格的要求,从而从煤炭本身即保证了高的燃烧性能和低的排放。根据中国的国情,要一步就达到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用煤标准是不现实的,因而,GB/T18342—2001的颁布和实行,对于改善中国工业锅炉用煤的质量,提高链条炉排锅炉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改革煤炭供应体制,更新改造煤炭加工设备,严格按照GB/T18342—2001的标准执行,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 按中美《清洁空气和清洁能源合作》项目(CACETC)工作计划的要求,中
国专家组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工业锅炉技术进行了初步调研,现汇总如下
3.1 在GEF《高效工业锅炉》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和使用的国内技术
在全球环境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的支持、帮助下,1997年中国开始执行GEF《高效工业锅炉》项目,该项目是通过对中国工业锅炉提供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为市场批量供应高效、清洁的锅炉产品和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这些技术;以此带动工厂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科研机构的改革;并促进中国在能源效率、环保政策及信息交流方面的改进。该项目已于2002年12月完成。所包括的先进技术有以下几项:
3.1.1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燃烧系统和辅机设备、控制装置对下列目前约占中国工业锅炉市60%的1~20T/H快组装锅炉进行改进。 3.1.1.1 SZL快、组装水管锅炉
SZL快、组装水管锅炉是中国1~10T/H工业锅炉的主要炉型,而天山锅炉厂开发的SZL系列锅炉结构和性能更具特色。因此,90年代在中国已在40多家锅炉厂得到推广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型锅炉的燃烧效率,改进链条炉排结构,在GEF《高效工业锅炉》项目中,由新疆天山锅炉厂引进了德国BABCOCK Co.的燃烧技术,研制、开发出以中、外技术相结
4
合的新一代SZL快装水管锅炉系列。
SZL快装水管锅炉的技术特点:
l 在炉膛出口处采用了由该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旋风燃尽室结构,使飞灰中的
碳在燃尽室中进一步燃尽,减少碳的不完全燃烧损失;并降低锅炉原始排尘浓度。 l 采用BABCOCK的炉排技术:分风室单独送风,在风室侧板上开有大小不等的均风孔,
不但使沿炉排长度方向可按燃烧需要分段送风,而且使沿炉排宽度配风更加均匀。炉排采用后轴驱动,炉排上表面前推后拖的结构,避免炉排卡死、起拱或跑偏等现象。炉排的前部和侧板结构设计更能保证锅炉的密封。 l 采用自动螺旋除渣系统,保证了各风室除灰效果。 l 采用布煤车结构,使煤粒进入炉排时沿宽度均匀。
中国市场情况:
1~20T/H快组装水管锅炉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蒸吨社会拥有量到90年代末已占到60%。随着结构的成熟,据1999年的中国工业锅炉市场调查,预计今后五年,该类型锅炉的年生产量将达到5.7万蒸吨。 3.1.1.2 DZL改进型水火管快装锅炉
DZL型水火管快装锅炉是中国29世纪50年代自行开发的特色产品。由于它结构紧凑, 制造简单,快装出厂,一直占据着中国工业锅炉市场的主要份额,直到目前还占有中国10T/H及以下容量燃煤锅炉的50%。为了改造原有DZL锅炉管板裂纹和烧锅筒的不安全结构,20世纪80年代,由北京之光锅炉研究所将翼形烟道、螺纹烟管、凸形管板及给水引射等多项国内专利用于该锅炉上,开发出多项性能较原型优越的新型DZL水火管锅炉。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型锅炉的燃烧效率,降低排烟污染,在GEF项目中由营口锅炉厂引进了南非JOHN THOMPSON AFRICA Co.的炉排燃烧技术,并中非联合设计、由营口锅炉厂制造出新一代改进型DZL水火管锅炉。
改进型DZL水火管锅炉的特点:
l 采用可强化传热,能降低管板应力和防止烟管积灰的中国螺纹烟管技术,使锅筒直径减
小;对热水锅炉可取消尾部受热面使锅炉房的跨度明显减小。
l 采用由双面水冷壁遮盖锅筒底部及水泥隔层和翼形烟道等国内专利技术保护措施,消除
了老式锅炉锅筒底部因受热鼓包和后管板受高温烟气冲刷产生裂纹的问题,并强化了传热。
l 采用拱形管板国内专利,提高了管板的柔性,取消了管板的支撑结构;降低了管板应力。 l 采用自身支撑方式,无须钢架,锅炉钢耗量下降。
l 采用给水引射管、大直径联箱及下降管,提高了水冷壁的流速和防止结垢,保证了锅炉
水循环的安全。
l 对不同煤种,采用相应国内专利的优化炉拱,改善了煤的燃烧、燃尽;同时炉拱上方留
有较大空间,使炉膛出口的烟气在此减速,有利于烟尘的沉降,可有效降低锅炉的原始排尘浓度。
5
l 采用南非JOHN YHOMPSON Co.先进、成熟的轻型炉排技术,该炉排是用的是布风和
冷却均匀的小炉排片;炉排侧密封使用炭化硅砖块,既可减轻结渣,又保护侧密封炉排片,经久耐用。炉排驱动使用价格合理的中国产电磁无级调速装置,调速范围大,且适合中国国情。
l 锅炉本体水管采用全焊模式壁,全新的国外炉墙和密封护板结构,大大提高了锅炉的气
密性和传热效果。
l 锅炉控制采用JOHN YHOMPSON Co.的专利---简单的自控系统,它可进行自动、受动
和远控三种方式运行的单钮燃烧控制装置。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型工业锅炉的简单、实用和安全的控制系统。
l 炉排可与炉前成型的型煤机相配,对燃用煤末多的煤时,适当的水分和颗粒均匀的型煤
可使锅炉效率提高3~5%,降低烟气排尘40~50%。若在给煤中加入脱硫剂,还可降低烟气中SO2 的排放。 该系列锅炉的前景预测:
上个世纪末,由于中国单台锅炉容量的不断增大及水管锅炉快、组装程度的提高,水火管锅炉占全国年产量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据市场调查,其年生产量仍占2万蒸吨以上。经过以国内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开发的DZL水火管锅炉改进型系列,在保留了原有锅炉的所有优点的基础上,在节能和清洁燃烧方面又有较大提高,因此,预计该系列锅炉将会更受用户欢迎,再同容量的锅炉中,市场的占有率同目前不会有大的变化。
3.1.2 引进VOLUND脚管式热水和蒸汽锅炉技术及链条炉排技术用于7~58MW热水锅炉系列和10~65T/H蒸汽锅炉系列:
随着中国三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的扩大,大容量热水锅炉的市场需求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由机械工业部的组织上海四方锅炉厂首先引进了丹麦VOLUND.Co的脚管式热水锅炉本体及L型鳞片式炉排,开发出7~14MW的热水锅炉换代产品。在90年代末,中国的工业锅炉的发展得到GEF的支持,通过《高效工业锅炉》项目该厂又引进了该公司的65T/H脚管式蒸汽锅炉技术。并将在近期开发出10~65T/H 蒸汽锅炉系列和≤46MW热水锅炉系列的主导产品。另外在《高效工业锅炉》项目中,由常州锅炉厂和杭州锅炉厂也分别引进了该公司的7MW热水锅炉及ECO炉排和58MW热水锅炉及L型双炉排技术。
由于VOLUND脚管式锅炉及炉排具有以下优点,自80年代引进以来,在中国得到用户欢迎,并受到多个锅炉厂的青睐,多次向VOLUND。Co引进技术。
角管锅炉的技术特点:
l 炉膛四周采用膜式壁,有效降低过量空气系数0.25,使炉膛出口α=1.5;而且减轻了炉
墙重量。对流受热面采用旗式受热面,布置紧凑;还使排烟温度降到145 oC 。 l 无钢架,整台锅炉均由膜式壁和下降管支撑,稳定性好,抗震性能强。由于采用了以上
两方面结构,该锅炉本体重量仅为散装锅炉的一半。
l 热水锅炉采用强制循环方式,水循环可靠;蒸汽锅炉采取汽水混合物经过炉膛上联箱分
离后,蒸汽引向锅筒,而部分热水经再循环管下降进入下联箱。因此,循环回路短,负
6
荷适应性强,启动快。而蒸汽在进入锅筒前经过处分离,故使蒸汽品质高。
l 在引进的7MW和65MW的热水锅炉上,采用了二次风,而且在7MW的炉膛中配有可
调节的点火拱,极大地降低了机械不完全燃烧及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约7个百分点。并具有更为广泛的燃料适应性。
l ECO型不漏煤炉排采用分仓送风,而L型不漏煤炉排采用等压风仓加小风门的结构,都
可根据燃烧需要控制炉排各区段的供风量。
l L型炉排的侧密封采用迷宫式的特殊结构,间隙较小,漏风少。在炉排支架上有经机加
工的滚筒,内充润滑剂,使炉排运动阻力小。炉排片采用小倾斜,并设计有特殊的凹槽,使通风更加均匀,又减少漏煤。 角管锅炉的性能和经济性:
l 锅炉热效率:≈84% ,比原中国同类锅炉高10% 。 l 烟尘排放浓度:≈100mg/m3 。
l 价格:增加约1/3(因炉排和膜式壁增加金属耗量)。但由于效率提高,节约煤炭而在锅
炉运行后3~4年就可回收。
l 因厂内组装程度高,工地安装工作量少,安装周期短,安装费用少。 l 锅炉,特别是炉排运行故障率低,维修费用少;长期安全运行。
国内市场需求:
自80年代中期,四方锅炉厂首次引进VOLUND脚管式锅炉以来,该厂以为国内市场生产了500~600台脚管式锅炉,该型锅炉已成为该厂生产的主导产品。预计在今后的5年中,7~70MW的大容量热水锅炉年生产量将达到2万蒸吨。
3.1.3 CPC细粒子低速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用于35~100T/H系列锅炉
中国流化床锅炉的发展状况:
60年代在中国开始就把流化床燃烧用于锅炉中,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这中国已形 成了5个系列,12个品种,33个规格的产品。年产量近2000蒸吨。全国有1000多台鼓泡床锅炉在运行。开始以燃烧在层燃炉中难以着火、燃尽的劣质煤为主,由于锅炉尾部除尘设备配套跟不上和未考虑脱硫,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80年代,中国着手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除尘性能优于多管除尘器的水膜、静电及布袋除尘器配套,使流化床锅炉拥有了实现更好的节能和环保效益的潜力。至今,中国的锅炉厂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已研制出各种流化方式,各种分离、回送装置各具特色的流化床锅炉产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100T/H的工业锅炉,更适用于中、低循环倍率的,并带有埋管的流化床燃烧设备。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流化床工业锅炉的水平,利用GEF《高效工业锅炉》项目的支持,学习、交流国外先进的流化床技术是很必要的。
CPC细粒子低速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由哈尔滨工业锅炉公司在GEF《高效工业锅 炉》项目中,为35~100T/H锅炉引进的美国Combustion Power Co.的技术。引进内容包括从锅炉、燃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质量保证技术;燃料制备和进给系统设计;灰渣系统设计和配套辅机技术等。
7
FI-CIRC锅炉具有以下特点:
l CPC专利—布风板:使用高耐热不锈钢板制造,由圆形风帽顶板与锥型筒体焊接成风
帽组件。一次风以60~90m/s风速从顶板吹出,保持气流水平定向流动,在密相区底部形成床料的高速横向扰动,形成紊流层,有利于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及燃料与石灰石的充分接触,从而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和高脱硫率。还可将大尺寸的未流化起来的粒子排出炉外。它避免了配风不均匀,合理组织炉内灰渣的流动路线,有效防止密相区发生床料堆积结焦,保证了锅炉长期、稳定运行。
l 低速流化:燃烧室的截面积较大,床内的流化速度仅为1.2~2.5m/s。因一次风经过布风
板与床料强烈扰动,增加了床内化学反应强度,加上低的流化速度又延长了燃料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了燃料粒子的燃尽度和炉内热交换。在燃烧挥发份为5%的石油焦时,密相区的燃烧份额达80%。另外由于低流化速度,只有平均直径为350~450μm的细粒子才能参与循环,因此减轻了对床内受热面的磨损,据介绍每年只磨损0.45mm。同时低的流化速度,还降低了炉膛稀相区的高度。
l 高效旋风分离器:采用多个小直径的旋风分离器直接至于炉膛顶上方,因分离器直径小,
分离效率可高达99%,分割粒径dc50 =15μm。经分离器分离下来平均为200μm的飞灰,通过直接从炉膛顶部插入炉膛密相区的分离器落灰管,靠重力回料。使飞灰回送装置结构简单;并能靠重力在回料管内与炉膛上下部间的压差相平衡的床料高度,这样在运行中,随负荷的变动,做到自动形成炉内床料的循环。循环倍率约在20。
l 设置床内蒸发受热面:利用埋管受热面的良好传热系数,CPC与哈尔滨工业锅炉公司
共同开发了自然循环内螺纹埋管受热面。使得锅炉结构紧凑,钢耗少。同时能简便、迅速地调整锅炉负荷。
l 负荷快速调整系统:当锅炉负荷大幅度升、降时,利用料仓补充或储存部分床料(是由
炉膛密相区排出的床料),以达快速调整锅炉负荷,消除燃烧不稳定。
l 标准化模块设计:按锅炉容量可使用一到多个相同的模块组成燃烧室。每个模块由旋风
分离器、回料管、给煤机、床内受热面和布风板组成。这种设计组合有利于组织制造、工地安装和质量保证。 l 高的技术经济性能。(见下)
国内市场需求:
从对国内工业锅炉市场调研得知,近几年中国的流化床锅炉在工业锅炉年产量中维持 在3.5~4.5%之间。而中国的煤炭中,St,d>1含量的煤的可采量占32%。因此锅炉要使用这些煤炭,并满足当前中国工业锅炉SO2 ≤900 mg/m3或今后更高的要求,必须考虑脱硫。而使用流化床锅炉的脱硫率高,经济性好,尤其是在中、高硫煤地区,35~100T/H的热电联产用流化床锅炉市场较大,预计今后流化床锅炉年产量达0.6~0.65万蒸吨。其中75T/H流化床锅炉约年平均产量为0.16~0.19蒸吨,年节标煤6.6~8.2万吨;年减排CO2 14.2~17.6万吨、NOx 1.06~1.31万吨、SO2 0.92~1.14万吨。
3.1.4 引进JTA 抛煤机链条炉排蒸汽锅炉技术,用于35~100T/H热电联产锅炉
8
抛煤机链条炉排蒸汽锅炉在中国的状况:
在中国20~130T/H蒸汽锅炉主要用于轻工、纺织、化工及建材等行业的热电联产。随着各行业的增长和小容量锅炉被改造用热电联产取代,这类锅炉的需求量不断上升,1988年占年产量的15.8%,而到1993年已增加为26%。这些锅炉的燃烧方式包括流化床、链条炉排和抛煤机链条炉排。但对于抛煤机链条炉排锅炉,由于生产厂家未能从锅炉结构上解决飞灰的燃尽和炉内沉降问题,致使锅炉排烟黑度高,烟尘浓度超标,使该燃烧方式的锅炉生产越来越少,到1999年它的产量只占1%。
但抛煤机链条炉排燃烧方式具有同其他燃烧方式不能替代的优点,由于它具有室燃和层燃两种燃烧方式的特点,使它的煤种适应性强,特别是对中国以往直接使用原煤的情况下,末煤比例大,可减少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另外,它还有负荷调节性好;体积小,钢耗少的优点。为此在国外燃煤工业锅炉一直保留着这一燃烧方式,并且具有较完善的技术。济南锅炉厂在GEF《高效工业锅炉》项目中,为35~100T/H热电联产蒸汽锅炉引进了南非JOHN THOMPSON AFRICA Co.的抛煤机链条炉排锅炉技术。
引进内容:
l 抛煤机燃烧技术,风力抛煤机。 l 多管旋风分离器,飞灰回燃技术。 l 板状炉排技术。
l 锅炉设计标准、结构设计标准、安装和调试维护手册。
JTA—济南锅炉厂联合设计的75T/H抛煤机链条炉排锅炉的主要特点:
l 双锅筒自然循环水管锅炉,炉膛为中间固定、上下膨胀结构的膜式水冷壁;布置有高、
低二级对流过热器、中间减温器;尾部设有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
l 设计煤种:烟煤,低位发热值18862~20771 kj / kg ,挥发份25~42%,颗粒度0~3mm
占50%。
l 墙风力抛煤机配板块炉排:在炉前布置5台刮板给煤机、5台风力抛煤机,配两台板式
炉排。炉排片采用770mm长的板块结构,炉排片被固定在链条上沿道轨运转。 l 二次风使用:在锅炉的前、后墙布置了三层空气二次风。
l 设置飞灰扑集及回燃:在对流管束后布置一组70个多管除尘器,并在锅炉的后墙布置
了一层飞灰复燃喷嘴。
l 省煤器用国内的先进技术---螺旋鳍片管。 l 使用国内先进技术---声波吹灰器。
国内的需求情况:
近几年,中国从节能和环保效益方面考虑,限制小火电的生产和投运。热电联产锅炉 作为综合经济效益较好的产品,取代小热电,适应市场的需求,预计热电联产用锅炉所占比例会在20%以上,约合1.5~1.8万吨。年产量将>26%,其市场前景将会较好。而由于在中国抛煤机链条炉排锅炉技术的改进提高,排污性能的提高,该产品在热电联产中使用将会快速增长。
9
3.1.5 引进德国KARL. BAY Co. 差速床沸腾技术用于6~20T/H高硫煤锅炉
中国的煤炭中,St,d>1含量的煤的可采量占32%,特别对于中、西南高硫煤地区, 使用6~20T/H的锅炉如何解决排烟的SO2 是个大问题。而以往使用的链条炉排锅炉,目前的脱硫技术不成熟,脱硫率低。因此必须开发一种能简单可行脱硫的锅炉技术。为此,在GEF《高效工业锅炉》项目中,由江西锅炉厂引进了KARL. BAY Co.的差速床沸腾锅炉技术。这种采用较低的流化速度的、煤宽筛分的流化技术,对于≤130T/H工业锅炉和我国现行的供煤体系是极经济和有效的。
CARL. BAY-江西锅炉厂联合设计的DHF15-2.4/240-A2 流化床锅炉技术特点: l 采用引进KARL.BAY Co.差速床流化技术:
(1) 锅炉燃烧室的布风板沿纵深方向以不同的水平高度布置,中间为高速床与主风室相连接,风量占50%;前、后两床为低速床,二次风量占45%。
(2) 经高速床流化的物料上升到了高、低速床的交界处时,物料及烟气开始向低速区扩散,床内产生较好的横向颗粒交换和流化混合,产生较低的上升速度,小颗粒随烟气在低速床上流化燃烧,大颗粒又落回到高速床上重新流化。
(3) 前、后低速床上的颗粒细,且流化风速小,从而减弱了对埋管的磨损;加上防磨措施,埋管寿命可达3~4年。大颗粒落回高速床重新流化,防止了大颗粒的沉积结焦。
(4) 较高的炉膛,较低的粒子上升速度,使粒子在炉内有较长的停留时间,此区域又有高的温度场,使炭的燃尽度高。
(5) 炉膛的密相区内保持850 oC的温度,加上良好的物料混合及较长的反应时间,使锅炉的脱硫率较高
(6) 不使用炉外分离器,使结构简单。 (7) 采用鳍片管省煤器。
l 在锅炉的联合设计中,江西锅炉厂第一次把自己的全悬吊膜式壁结构用在该中、小容量
的锅炉中。
l 在埋管中使用了该厂的自然循环技术。并且改进了KARL BAY公司的全贯穿炉膛式埋
管设计,使其布置简易,增加吸热分额。
l 在浓相床的结构设计中,该厂有效地改革了差速床的概念,强化了炉内循环,提高了燃
烧和脱硫效率。 市场预测:
由于该系列锅炉结构比循环流化床锅炉简单,操作较方便;而脱硫效率比炉排锅炉高,因此将成为占中国煤炭可采量1/6的高硫煤所在地区(煤含硫量≥2%)今后可选用的少量几种6~20T/H锅炉的主要炉型。
3.1.6 德国西门子控制公司的DCS控制系统技术,用于10~410T/H锅炉
中国工业锅炉的控制水平起步较晚,目前锅炉控制系统基本上采用仪表控制,系统的精度和质量、安全可靠远远落后于国外的DCS控制系统。而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也已开发了用于工业锅炉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但在硬件的制造工艺方面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
10
距,性能和质量也大大低于国外同类产品,而控制系统的故障率也高于国外产品;加上系统价格较贵;锅炉房管理水平较低,因此国内开发的微机控制系统难以被广大工业锅炉用户接受。为此,在GEF《高效工业锅炉》中,由中国研制、开发锅炉控制系统经验丰富的原航天工业部的北京长峰益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和原机械部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通过引进西门子公司的控制系统关键件和关键技术,同国内的系统相结合,分别为中国的流化床锅炉和链条炉排锅炉开发出适合的DCS燃烧控制系统。 3.1.6.1 CYA-5000锅炉自动控制系统
益来公司采用国外硬件,组成集散控制系统(DCS),推出CFYX自动化软件。在为10~410T/H各种燃煤、燃油(气)锅炉开发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了现代控制理论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燃烧自寻优控制,将系统辩识和自组织、自学习专家系统与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回路的智能控制。 l 系统的主要功能:
手动/自动切换功能;b.检测功能;c. 图形、报表功能;d. 人机对话功能;e. 控制功能,包括:智能三冲量汽包水位、智能PID+前馈控制蒸汽温度、模糊+PID控制蒸汽压力、风煤自组织、自学习控制料层温度、返料/排渣控制料层压差、自寻优经济燃烧控制烟气氧量、智能PID+前馈控制炉膛负压。F. 连锁控制功能;g. 管理、控制统一和i. 系统的自诊断及容错。
l 系统的主要特点:
(1) DCS系统的过程控制站采用高性能的COU快速响应和运行可靠。
(2) 系统可大可小,每个过程控制站都能独立、脱开操作员站完成对应的控制任务。过程控制站和操作站、工程师站之间采用最新通用的以太网络技术,数据传输快,每个操作员站都可对整个系统的数据作集中分析、统计和处理,集中管理各个被控对象。
(3) 系统可实现各站、通讯网络、CPU、电源的冗余系统自动切换,切换时间为<300ms。系统可靠性高。
(4) 系统的诊断功能强,可诊断到板卡级,并可通过软、硬件显示。 (5) 系统所有卡件都可带电插拔,方便维护、检修。
(6) 系统采用32位组态软件,采用windows95/98、NT操作平台,支持国际通用编程标准。灵活组态,具有好的开放性和强的扩充能力。
(7) 直观汉化的人、机界面。
(8) 实时过程监视、监督控制和数据采集。完整的统计报告。 (9) 支持SQL/ODBC关系数据库连接。 (10) 准确报警和报警管理。
(11) 实时和历史趋势显示,供管理者和运行人员分析比较,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l 应用效果:
(1) 社会效益:减少了锅炉烟尘及有害物的排放。提高锅炉运行效率,节约能源。确保锅炉供汽质量。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消除了司炉人员技术水平对锅炉运行的
11
影响。改善了锅炉房环境,降低了司炉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对锅炉房的科学管理。 (2) 经济效益:从该系统在已投运的10~35T/H链条锅炉和35~75T/H流化床锅炉上的运行测试得知,使用控制系统后,锅炉运行效率可提高3~8个百分点。灰渣含碳量下降。增加了热电厂的机、炉稳定性,减少因故障停机的时间,节约运行、维修金额。 3.1.6.2 CYA-200烟气排放连续检测系统
该系统是由长峰益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利用GEF〈高效工业锅炉〉项目的赠款 引进部分国外仪器设备,开发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排放检测系统(CEMS)。这是目前中国功能最权、整体水平最高的烟气检测系统,整体应用水平已超过部分国外同类系统。
系统主要功能:
检测烟尘浓度;检测SO2 、NOx 、CO、CO2 、H2 S、HCL、NH3 的(标准、湿基、 干基和折算)浓度;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湿度;烟气含氧量等相关参数及统计排放率、排放总量等。
系统的主要特点:
(1) 使用于固定污染源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功能齐全,整体水平高。
气体污染物测量子系统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稀释采样法配以传统的大气分析仪技术,彻底解决了样品气传输过程中的冷凝问题及采样探头的腐蚀与填塞问题。
(2) 全系统在线标定,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连续测量精度。固态颗粒物测量子系统采用目前国际上先 进的激光穿透法,工作稳定,灵敏度高,精度高及抗干扰能力强。
(3) 有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4) 支持多探头,适合多个烟囱,多烟道的场合。将测量结果实时网上传输至环保管理部门的连续监测系统。系统已获得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的认证。
(5) 系统国产化程度高,除SO2气体检测仪是进口外,其他部分都为国产设备,成本低,维护方便。
系统应用效果及前景:
经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测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安装在北京邮电大学供热站的CYA-200系统鉴定,该系统的零点漂移、满量程漂移、相对准确度、速度场系数精密度及与重量法相关系数等指标全部合格。随着中国的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国家和地方对锅炉、窑炉等的烟气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必须依靠现代高科技控制手段,作为中国的首套自动烟气监控系统,目前已有少量用户安装使用。随着中国环保政策和监测措施力度的加强,预计该系统将会被全国各地的环保部门及用户广泛使用。 3.2 国内有关单位引进的国外工业锅炉先进技术
3.2.1 引进Circofluid 流化床锅炉技术,用于75~130T/H锅炉
1991年由北京锅炉厂从美国的RILIY Co.引进了德国BABCOCK Co.的Circofluid 流化床锅炉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采用中温分离,塔式布置,较低的风速,较低的循环倍率,调节床温通过冷烟和冷灰的再循环。其主要优点是:分离器体积小、阻力小、启动快;床内流速低,能耗低,磨损小。锅炉效率高达90.3%,脱硫率高(Ca/S=2,脱硫率>90%),NOx 排
12
放低(<180 mg/m3 = 但存在锅炉外型高大,金属耗量大,悬浮段出口受热面磨损的缺点。 至今,该厂已生产130T/H 2台,75T/H 36台。主要用于热电联产。 3.2.2 RILEY 大型横梁式炉排技术,用于35~75T/H锅炉:
1990年北京锅炉厂从美国RILEY Co.引进了大型横梁式炉排技术。该炉排的特点是: 布风均匀,漏煤少,燃烧效率高。并可向大型化发展。
该厂已生产用该炉排配套的锅炉有17台,其中35T/H 3台,29MW2台,65T/H 2台,75T/H 10台。主要用于热电厂。
3.3 中国自行研究、开发的工业锅炉先进技术 3.3.1 流化床锅炉下排气中温旋风分离器
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流化床锅炉,到目前全国已有3000多台在运行。其中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结合了我国国情,最具中国特色的有以下几点:
l 采用宽筛分(0~8mm)燃料,简化燃料制备系统。燃烧市由下部的大粒子床(鼓泡床
或湍流床)和上部的小粒子床(夹带床或循环床)组成。
l 采用较低的流化速度和适中的循环倍率,减少能量消耗,减轻磨损。
l 采用独特的飞灰分离装置,如中温下排气旋风分离器、异型分离器、卧式水冷旋风分离
器、百叶窗分离器等,构成了典型的“п”型布置循环流化床锅炉。
l 利用中国在鼓泡床锅炉上的成功经验,在中小容量的循环床锅炉内布置适量的埋管受热
面,构成典型的带床内埋管的低循环倍率循环床锅炉。 下排气中温旋风分离器的特点:
该技术是由华中理工大学研制、开发的。已用于35~75T/H锅炉上。它具有以下特点: l 运行温度控制在400~500C0 ,因此无须耐火材料,热惯性小,对锅炉的启停及变负荷
有利;且造价低,运行可靠。 l 分离器尺寸小,,收集效率高。
l 下排气结构及特殊结构的导流体。在导流体与筒体间形成分离空间,迫使气流向下作旋
转运动,利用离心力将粉尘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l 该分离器布置在锅炉转向室,将水平烟道融为一体,使锅炉布置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少
30%,又能维持锅炉传统的“п”型结构特点,适宜老锅炉改造。
l 为防止过热器磨损,采用较低的烟气速度,约5~6m/s,并且过热器还布置防磨肋片,
又可外部分离粗颗粒的作用。另外,循环倍率适中,也较好的解决磨损。一台35T/H锅炉累计运行5000小时后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磨损现象。
l 该分离器在入口处烟气速度约20m/s时,切割粒径为dc50 =15~20μm,d c100=80~95μm,
分离效率≥98%,压力损失<400~500Pa。其高效、低阻的特点是锅炉具有燃烧效率高和引风机电耗低的优点。 应用前景:
该技术除了应用于≤130T/H的新开发的流化床工业锅炉上外,对中国在20世纪80年 代以前投运的大量75~220T/H小发电煤粉锅炉上,用此技术改造为热电联产的流化床锅炉,
13
由于这些锅炉均为“п”型布置,改造工作量少,工期短,可大大节省新建电厂的投资,效益好。因此该项技术是很有经济价值的。 3.3.2 AZD20T/H抛煤机锅炉改造技术
抛煤机倒转炉排锅炉由于对煤种适应性强,负荷变化调节快,锅炉效率较单炉排炉高,运行操作方便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在商业、工业和热电联产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中国环保要求和能源利用方面的不断提高,因抛煤机锅炉排烟浓度和黑度高而提出限制使用。济南锅炉厂是我国生产抛煤机锅炉产品最多、生产历史最长的,20世纪80年代,该厂针对AZD20T/H锅炉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在其它炉型上一些结构的成功经验,提出对AZD20T/H锅炉的技术改造方案。并在减排烟尘和降低烟尘黑度,提高热效率方面取得成功。
AZD20T/H锅炉结构紧凑,钢材耗量小,制造、安装成本低,方便锅炉房布置。但锅炉的局部结构存在不足,至使锅炉的技术性能不高。主要有以下方面:
l 抛煤机链条炉排锅炉本身就具有层燃及室燃两种燃烧方式,由于机械、风力抛煤,大粒
煤落在炉排上燃烧,而细粉煤屑则吹扬在炉室空间燃烧。但该炉为开式炉膛,烟气出口窗位于炉前抛煤机上方的两侧,这样有可能使大部分的未燃尽煤粒子和碳黑被烟气流带出炉膛,进入对流烟道内,造成排烟黑度大、飞灰量大,飞灰可燃物含量高。 l 受结构所限,炉排有效面积太小,炉排面积热负荷太大,燃烧效率低,不利于煤的燃尽,
炉渣含碳量高。
l 二次风组织不够合理,二次风量仅为总风量的15%,风压偏低,对炉膛烟气扰动能力
低,炉膛局部缺氧燃烧,是造成碳黑生成的主要原因。
l 过分考虑锅炉结构紧凑,给维修带来困难。因尾部竖井和炉膛后墙相连接,是后部炉排
在运行中无法观察运行情况及适当的修理。
对AZD20T/H抛煤机锅炉的改造方案:针对以上存在问题,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l 改造前水冷壁:利用前水冷壁组成前炉拱,从而一方面加长了烟气流程;另外,由于前
拱的阻挡,防止了细粒煤屑在未燃尽前就被烟气带入对流烟道内。又由于前拱的辐射作用,炉膛温度相应提高,有利于碳黑在高温区内燃尽,而较大颗粒煤能在炉排燃尽区彻底燃烧,从而降低飞灰及炉渣的可燃物含量。
l 改造后水冷壁:将后水冷壁管的下部向后拉出,组成后墙小拱,加大了炉膛容积,为引
燃段充分燃烧加大了空间;同时为加长了炉排有效面积创造了条件;沿后墙上升的烟气,遇到小拱阻挡改变方向,有利于烟气自然混合,改变炉膛的燃烧工况。
l 加长炉排,增加有效燃烧面积:原炉排面积只有11m2 ,对锅炉的额定负荷燃烧面积不
足,炉排后部拖红火。把炉排向后延长1m,炉排有效面积达13 m2 ,这样,在额定附和是炉排速度减慢,煤在炉排上有较长的燃烧时间,大大降低炉渣含碳量。
l 后移空气预热器:这样一来加长了炉排,又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增加飞灰复燃装
置。飞灰被送回炉膛再燃,炉内灰浓度增高,炉膛温度相应提高,辐射涣然增加,从而提高锅炉热效率。
14
l 合理布置二次风:在炉膛高度上分层布置二次风,一方面可达分级燃烧,减少NOx 的
产生,另外也有助于降低CO2 。而二次风量应根据不同煤种调节,约占总风量的30~40%;而且应具有足够的能量,以促使燃料与氧气充分扰动和混合完成燃烧。一般二次风的风压在600~800mmH2O,使其通过喷嘴后有足够的穿透力。 AZD20T/H抛煤机锅炉改造后的效果:
该改造方案较简单易行,改造期短,改造费用较低。而改造后效果明显,具实际运行证明,飞灰复燃措施得当,飞灰可燃物降低25~30%;飞灰分额降低15~20%;提高锅炉热效率3~5%。该技术在对中国原有的抛煤机链条炉排锅炉的改造是先进和可行的。 3.3.3 分层给煤燃烧技术
该技术是针对中国的链条炉排锅炉供煤的粒度多变和粒度分级不合理使锅炉燃烧效率大大下降的情况发展起来的给煤技术。研制单位有多家,结构大同小异。其原理是煤在煤斗内经过煤闸门后被滚筒疏松,散落到倾斜布置的筛板上时,被分成大、中、小颗粒流,大颗粒沿筛板斜面滚落到炉排最前部,先给送到炉排表面,随着炉排向后运动,中颗粒给送到大颗粒层的上面,小粒煤通过筛孔漏下,被给送到炉排最上层,形成下大上小的疏松煤层。这样,大颗粒在下面有利于布风均匀和通风阻力小,小颗粒在上面有利于着火。这样炉膛温度提高,易于煤的着火和有利于燃尽。该技术结构简单,能有效改善链条炉排的燃烧,降低排渣含碳量。
使用效果:
l 增强了锅炉对煤质(粒度)的适应性,煤着火容易。
l 炉膛温度提高,炉渣和飞灰含碳量降低;漏煤减少,使锅炉热效率提高8~10%,节煤
10%。炉排故障率下降,提高了锅炉的运行可靠性,减少维修费用;减轻了司炉的劳动强度。
l 投资回收期短,用此技术对锅炉进行改造,一般3~6个月可回收。 3.3.4 锅炉喷钙脱硫成套技术
自中国国家“七五”计划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的支持下,由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负责,持续开展了喷钙脱硫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开发,掌握了以石灰石等国内丰富资源和工业钙基废料作为吸附剂,粉料制备,储存和运输,喷钙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炉内结渣,受热面沾污,排烟粉尘收集等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脱硫渣对环境的影响和综合利用等各项技术。并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开发了适合国情的喷钙脱硫技术。通过工业示范工程证实,该项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机组,而且特别适用于现有设备的烟气脱硫技术改造,是当前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烟气脱硫技术之一。若能进一步开发增湿水合脱硫和高效除尘一体化技术,提高烟气净化效果,简化系统,将使该项技术在小型燃烧装置上推广应用。
该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
在优化炉内喷钙的条件下,石灰石热解成高活性的CaO,但在炉内得到的脱硫率只有30~40%,而炉内未与SO2 反应的CaO在锅炉后部若喷水增湿、水合为Ca(OH)2后 ,在
15
低温下还可再次与SO2反应,明显提高系统的脱硫率达75%以上,而钙基吸附剂利用率可达30%。该技术主要特点如下:
l 以合理的钙硫比得到较高的脱硫效率。
l 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l 既适用于新建中、小型工业锅炉及 大型电站锅炉,又可用于现役锅炉的脱硫技术改造。 l 吸附剂资源分布广泛,价格低廉,也可用于工业废渣代替。脱硫渣为中性固态物,无二
次污染。
该技术的使用效果和推广应用:
通过该喷钙脱硫成套技术在国内的两个工业示范点,获得以下效果:分别在配湿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的20T/H链条炉排锅炉上使用该技术,煤的含硫量分别为St,d =5% 和St,d =0.5% ,Ca/S = 2~2.5时,脱硫率为70~80%。由于该技术适用于中、小型工业锅炉,而中国的工业锅炉中,层式燃烧占90%以上。从目前的我国的排放标准要求看,燃用煤的含硫量>0.6%的锅炉,都必须采取脱硫措施。因此该技术的成功,为大量的工业锅炉脱硫拓展了一条简便易行、便宜的途径,特别是对较大容量的工业锅炉,预计推广前景将更好。 3.3.5 HZ型节能、清洁煤燃烧添加剂
中国的煤炭占能源资源的75%,而由煤燃烧产生的SO2 占大气中SO2的90%。而且中国目前燃煤锅炉的热效率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因此,要提高煤的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除提高设备性能外,另一条途径就是开发清洁煤技术。浙江省洁净煤技术研究中心 从1993年开始,就立足于洁净利用煤炭资源的领域,成功研究开发出煤的HZ型节能清洁燃烧添加剂系列产品。并且为生产和推广该产品,《节能清洁燃烧剂生产工艺及设备》已列入国家“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中。
HZ型节能、清洁煤燃烧添加剂的特点:
l 该添加剂由生物质、矿物质和碱体金属等多种原料构成。集催化、助燃、固硫及成团于
一体,在煤的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固硫、消烟和除尘的作用。
l 催化助燃:该剂以氧化剂和催化剂为助燃剂,氧化剂除了能帮助硫转化外,还能降低着
火温度,提高燃烧温度,促进燃烧,由于各种氧化剂的起始分解温度不同(180~1200℃ ),保证了燃烧全过程氧气的补充,促使煤在炉膛内分层燃烧。催化剂能使煤着火后产生微爆,使炉内煤层蓬松,并扰动煤层和煤层中的气体,使氧气与煤粒接触面增大,改善燃烧状况,使燃烧充分。从而使炉膛中部炉温升高,使炉排炉火床缩短,煤层不易结焦,煤渣蓬松,含碳量明显下降。其次,该产品中的成团剂促进飞灰成团,使飞灰排放量减少;含碳量较高的飞灰留在炉膛内燃烧。
l 固硫:除了煤灰中原有的Ca外,在该燃烧剂中加入了钙系固硫剂、固硫催化剂,当Ca/S=2
时,就能有效地其到固硫作用。在燃烧过程中,煤中的S氧化成SO2,SO2又与Ca反应生成石膏,并被固定在炉渣中,从而减少了煤燃烧生成SO2排放的污染。为促成SO2更易变成SO3 以生成石灰;还有阻止在碳存在的还原气氛下,石灰又分解,放出SO2,燃烧剂中加入的催化剂和氧化剂也是提高固硫效率的关键。
16
l 消烟除尘:燃烧剂中的成团剂能使飞灰相凝结成团,体积和重量增加有利于在炉内沉降。
同时也能使在炉排上的小粒煤粉成团,减少漏煤。 工业性应用效果:
通过长时间的研制试验和在0。5~35T/H层燃锅炉及炉窑上的工业性试验、应用,取得以下效果:
l 该燃烧剂使煤的着火提前,供氧合理,炉温升高,燃烧充分,飞灰含碳量降低2~5个百
分点。锅炉节煤8~10%;电站锅炉节煤3~5%。
l 可减少烟尘排放量20~30%;减少SO2排放量20。5~48。86%;排烟黑度降低林格曼1~2
级。
l HZ-2型剂的原料成分中,因部分利用当地工业废料代替,每吨价格只有580元,经济
性好。
l 操作、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该燃烧剂也容易实现产业化规模。
市场前景:
HZ型节能、清洁煤燃烧添加剂系列产品目前已在浙江省内数十家厂矿企业、各类电厂的锅炉和窑炉上成功推广应用,得到浙江省、杭州市环保部门的肯定和推荐。而中国各主要城市对大气SO2 的控制日趋严格,改造在用工业锅炉和炉窑使其排放达标事在必行,但巨额的改造费用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的。因此使用该燃烧剂将会是他们选择的经济可行的途径。
【作者简介】
谭美健,196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锅炉专业;1973年以前在北京锅炉厂设计科工作;之后,在国家机械工业部从事工业锅炉行业技术管理,高级工程师;1992年—2002年参加全球环境基金会支持的中国GEF《高效工业锅炉》工作。
毛健雄,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他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已超过了40多年。毛健雄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副系住任,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和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委员。他于1995年被英国De Montfort大学授予荣誉技术博士学位称号,并在1999年被选为英国能源学会高级会员。他所从事的主要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燃烧理论和燃烧设备,锅炉设计和洁净煤技术。他的主要著作有:“工程热力学”,“燃烧理论和燃烧设备”,“锅炉原理和计算”,“煤的清洁燃烧”等,并发表论文数十篇。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