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规划发展第1阶段练习题

来源:哗拓教育
城市规划发展第1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发展》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柯布西埃提出的城市规划理论是()。

A田园城市理论 B有机城市思想 C理性与功能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D区域规划思想2、集中体现芬兰建筑规划师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的著作是()。

A《城市:他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B《芝加哥规划》 C《雅典宪章》 D《明日的城市》

3、政府开始根据不同用途对土地进行分区始于()。 A 1920年代 B 1930年代 C 1940年代 D 1950年代

4、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在秘鲁利马召开的会议签署了()。 A《芝加哥规划》B《马丘比丘宪章》C《雅典宪章》D 《狄龙规则》

5、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

A《雅典宪章》B《马丘比丘宪章》C《芝加哥规划》D《明日的城市》

6、能够反映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其动力机制总体特征的是()。 A城市化模式 B 城市规划 C城市总体规划 D城市分区 7、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模式属于下列()。 A 逆城市化 B 同步城市化

C 滞后城市化 D 过度城市化

8、城市规划的最根本的作用是()。

A解决城市社会矛盾B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C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D 改进城市环境

9、《雅典宪章》的突出内容是提出了( )的思想。 A 美化城市 B 城市规划 C 城市现代化 D 城市功能分区

10、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 A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过程 B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过程 C第一、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过程 D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现代城市规划实体理论的有()。 A “田园城市”理论

B 勒·柯布西埃的城市规划思想

C 有机城市思想与有机疏散理论 D《雅典宪章》的城市规划 2、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 A 社会学 B 行政管理学 C 建筑学 D 园林设计

3、现代城市规划的背景是()。 A 工业化 B 城市化 C 全球化

D 世俗化

4、推动城市化的因素包括()。

A家庭手工业变成机械化大工厂 B城市工厂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 C农业机械化 D铁路和轮船技术的发展 5、城市规划理论可以划分为( )。

A 形式理论 B程序理论 C实体理论 D操作理论 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 ) 。

A 乡村的推力 B城市的吸引力 C乡村的开发程度 D城市的规模 7、城市化过程的显著特点有()。 A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B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比重升

C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向城镇型转化 D农业生产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产业活动的比重上升 8、城市规划的程序理论包括()。

A 理性模型 B分立渐进模式 C 折中混合模型 D垃圾箱模型 9、《芝加哥规划》包含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有()

A关注社会问题 B 经常修订和更新规划 C公众参与规划制定 D带有区域规划特点

10、中国的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 A停滞阶段(1945年之前) B起步与失误阶段(1949-1977年) C恢复与发展阶段(1978年以来) D低速发展阶段(1990年以来)

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伯纳姆的1909年标志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 2、“田园城市”构想是由英国学者提出的。 3、是被公认的第一个颁布现代分区条例的城市。 4、城市美化运动以为发端。

5、现代城市规划的实践可大致划分为和两个阶段。 6、世界城市化模式一般说来有种。

7、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叫做。

8、美国于1901年颁布的是改善穷人居住条件的里程碑。 9、1933年在雅典召开的第四次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主题是。 10、城市规划的主张,编制规划的过程和程序应尽量合乎理性,按照规则去做,愈接近愈好。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城市化 2、逆城市化 3、雅典宪章

五、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城市化的一般过程或规律。 2、城市规划的作用。

3、城市规划程序理论折中混合模型的优点。 4、二战前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关注点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试述“田园城市”理论及其意义。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A 3、A 4、B 5、A 6、A 7、C 8、C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ABCD 2、CD 3、AB 4、ABCD 5、BC 6、AB 7、BCD 8、ABC

9、ABCD 10、BC

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芝加哥规划》 2、霍华德 3、纽约市 4、哥伦比亚博览会 5、二战前和二战后 6、四 7、同步城市化 8、《经济公寓房屋法》 9、功能城市 10、理性模型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城市化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即农业生产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产业活动的比重上升;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比重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向城镇型转化。

2 、所谓逆城市化,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更不是指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指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

3、《雅典宪章》是1933年雅典第四次国际现代建筑会议制定的。《雅典宪章》突出内容是提出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思想,把城市生活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息和交通四大活动,根据活动的性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

五、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城市化的一般过程或规律:(1)城镇化与工业社会社会相对应,人口迅速向城镇集聚,城镇化加速发展。(2)产业结构经历了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过程。(3)总人口经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和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即现代化中期,总人口又经历出生率稳定、死亡率下降和死亡率稳定、出生率下降两个阶段。(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受制于乡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吸引力。

2、城市规划的作用:(1)改善城市生存条件,实现城市有序发展。(2)提高城市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3)促进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4)解决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句话,应对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3、城市规划程序理论折中混合模型的优点:(1)避免了渐进模型过于依赖前人和以往经验的弊端,即挂一漏万、保守和坐失时机。(2)比教条主义的理性模型更具可行性,只对某些部分而不是整个领域进行详细考察。(3)描述了规划师所作的大部分工作,即花少量时间先浏览一下,然后选出一些重点,集中精力于可能性变化较小的一个范围。总之,折中混合模型是一种综合方法(SWOT) ,对理性和渐进两种极端方法扬长避短。

4、二战前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关注点包括:(1)环境卫生改革(2)住房改革(3)城市美化运动(4)用地分区(5)社区总体规划的增长(6)区域和州规划的产生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田园城市”构想是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1850-1928)在1898年发表的《明天:一条

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小册子中提出的新型“城市——乡村”聚居模式。该书1902年再版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由此得名。

“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田园城市思想的基本点在于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卫生

等问题;(2)田园城市规模为3.2万人,占地6000英亩。其中,市区3万人,占地1000英亩;

2000人生活在5000英亩的外围农村。当城市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时,就要建新城,逐渐形成

田园城市群。中心城市5.8万人,总人口25万人;(3)大部分人就近就业,免除交通拥堵;(4)

土地公有,土地开发收益归市财政;(5)城市间用快速交通联系。 “田园城市”理论具有重要意义。(1)霍华德在伦敦东北56公里处建立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

彻沃斯,为“卫星城”理论提供了实践。(2)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丰富了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3)他的城乡一体化构想,为工业化时代背景下解决城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城市绿化等问

题提供了思路,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