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名称: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 100 28 共15题,正确15题 共5题,正确5题 未评分试题: 0 正确率: 100% 多选题: 共8题,正确8题 问答题: 共0题,正确0题 通常所说的就业“三碰头”不包括以下哪项就业( )(分值:3/得分: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残疾人员的就业 青年就业 下岗失业就业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分值:3/得分:3) 以人为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共同富裕 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分值:3/得分:3) 国家 银行 行政单位 企业 ( )决定了我国财政的基本职能定位(分值:3/得分:3) 经济建设的需要 社会建设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共性 政府的职能 我国财政的基本职能转变依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值:3/得分:3) 建设民政—吃饭财政—民生财政—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吃饭财政—民生财政—建设财政 吃饭财政—建设财政—公共财政—民生财政 吃饭财政—公共财政—建设财政—民生财政 乡财县管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是( )乡镇财政国库。(分值:3/得分:3) 强化 改革 弱化 撤销 民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包括( )(分值:3/得分:3) 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分配差距较大 区域的发展差距较大 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差距较大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并明确逐步向( )转变的目标要求。(分值:3/得分:3) 吃饭财政 建设财政 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 财政部表示,2011年,财政继续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改善民生的大事,其中不包括( )(分值:3/得分:3)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 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下列关于社会保障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分值:3/得分:3)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是5% 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有15%的人群没有进入医保覆盖范围 关于建设财政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值:3/得分:3) 文化教育的财政支出比重上升 实行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财政的财力分配从中央到地方由“块块为主”变为“条条为主” 实行同收同支的体制 ( )是财政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体现财政管理水平的一把标尺。(分值:3/得分:3) 严控一般性支出 集中财力办大事 立足于公共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不包括( )(分值:3/得分:3) 五保供养制度 农村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以下哪项是属于建设生态家园的措施( )(分值:3/得分:3) 推行土地的有偿使用 推进城市的文化建设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强政府部门的人员物资装备建设 财政部明确要求,力争在“十二五”前三年基本建立起( )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分值:3/得分:3) 市级 县级 地方 省级 如何改善民生财政使其适应民生时代的新要求( )(分值:5/得分:5) 加强财政资金支出 服务发展,开辟财源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我国民生建设的巨大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值:5/得分:5) 撑起人民健康的“保护伞” 维护社会正义与安全,推**安建设 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编制社会保障的“安全网” 为发展开辟财源需遵循哪些原则( )(分值:5/得分:5) 坚持“取”和“予”并重 坚持质和量并重 坚持调控与引导并重 坚持抓大与抓小并重 下列属于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的是( )(分值:5/得分:5) 非盈利性 公共性 法治性 社会性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需强化预算管理,下列属于强化预算管理做法的是( )(分值:5/得分:5) 规范部门预算管理 狠抓预算执行管理 完善支出评价体系 明确预算管理主体 如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分值:5/得分:5) 研究对资源枯竭城市的补偿机制 规范财政配套政策 重点加大对沿海城市的财政转移支付 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 公共财政时期先后实施了哪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分值:5/得分:5) 国库单一账户 政府采购 收支两条线管理 部门预算 房价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 )(分值:5/得分:5) 人口在增长,需求在增大 房子的成本高、价值大 房地产商捂盘惜售 地方政府要依赖土地财政 转变理财观念,需牢固树立“四破四立”的理财观,懂得“三难三更难”。( )(分值:3/得分:3) 否 是 在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时,要把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财政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社会监督管理的关口前移。( )(分值:3/得分:3) 是 否 我省的人均财力指数与其他省市相比倒数,总量中等。( )(分值:3/得分:3) 否 是 今后财政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三保两促”中,即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促和谐。( )(分值:3/得分:3) 否 是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人们反应最强烈就是接受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分值:3/得分:3) 否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