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居家护理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哗拓教育
居家护理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0-26T15:14:08.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 作者: 苏桂香1 张勇1 虎瑞娟1 陈文丽1 贾晓利2[导读] 经过调查跟踪,联合两家医院近2年病例,讨论居家护理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苏桂香1 张勇1 虎瑞娟1 陈文丽1 贾晓利2

(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经过调查跟踪,联合两家医院近2年病例,讨论居家护理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干预,分别于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两组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12个月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对改善膀胱造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居家护理 膀胱造瘘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44-02

膀胱造瘘术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膀胱造口,使尿液引流到体外。该术式是解除老年男性病人长期尿潴留的一种有效方法,部分患者需要终身造瘘,如果护理不当可导致出院后造瘘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将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为了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120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进行走访,并对其中60例实施居家护理干预,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大样本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男55例,女5例;实验组男56例,女4例。两组年龄均为45-80岁,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病因:因各种原因不能行前列腺手术者,外伤性截瘫致神经源膀胱,后尿道狭窄,膀胱肿瘤等。

1.2 护理干预方法及过程

对照组出院后予以常规出院指导,未做特殊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居家护理干预。同时在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前,应对患者及其家庭进行全面了解,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1)心理干预 部分患者因长期留置造瘘管、携带尿袋,易产生自卑、悲观、恐惧的心理,使其感到忧郁烦躁、不愿与人交往及参加社会活动,心理状况不佳。在进行家庭走访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悲观失望的情绪,鼓励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以各种方式对瘘管和尿袋进行装饰,帮助患者重塑信心,同时鼓励家属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爱心和亲情帮助患者做好造瘘管的管理。

(2)认知干预 应向家属详细解释终身造瘘患者需长期留置瘘管、尿道后可能产生自卑、孤独的心理,指导患者及家属应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2],提高其对生活的信心。

(3)行为干预及造瘘口护理 保持瘘口清洁,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1次,每周换药1次,每个月更换1次瘘管,如瘘管阻塞则随时更换,引流袋每4-5天更换1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每周查尿常规1次,每月做尿培养1次。指导患者应每日饮水在2500ml以上,同时训练膀胱功能,每3-4小时开放造瘘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造瘘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勤换衣物,保持个人卫生。注意引流袋位置,防止因尿液返流引起感染。如发现尿中有絮状物及尿色变红,提示可能有感染、出血,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对有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指导他们进行适量的运动,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4)电话随访、定期家访 通过不定期电话随访、定期家访,了解患者造瘘管引流及瘘口是否感染等情况,指导患者规范更换敷料、更换引流袋等基本自理能力,协助患者安排日常生活,提高和改善其生活质量。发放保健手册,引导患者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并附有联系方式,方便患者及家属在需要的时咨询和求助。

(5)饮食习惯的干预 指导患者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注意饮食卫生,应定时定量,尽量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及易引起消化道胀气的食物。 2.观察指标与结果

分别于干预6月及1年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JQOLI-74评定(以下简称JQOLI),量表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部分组成,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表1 干预6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于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总体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干预12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于出院时及出院后12个月总体生活质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永久性膀胱造瘘由于需要长期带管,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往往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情绪低落,担心家庭成员厌烦,如果没有有效的家庭护理,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直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居家护理主要是对膀胱造瘘患者发放联系卡、建立护理档案,这项工作有助于增进护患双方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通过相互了解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尽快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完全康复。通过定期上门随访,有效的提高了造瘘患者的生活质量,解决了病人行动不便带来的问题,且大部分行膀胱造瘘的患者年高体弱,一般需要子女或者家人陪伴才能到医院完成造瘘、更换瘘管及膀胱冲洗等操作,而通过随访,解决了子女工作繁忙而无法按时协助患者完成上述操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的生活质量[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12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造瘘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恢复,由于住院时间短,患者及家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足够的知识,用以满足出院后康复的需要,居家护理可以使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照护,有家人的陪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得到慰藉,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生活的信心[5]。

综上所述,膀胱造瘘病人的居家护理模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措施相互独立但有紧密联系,互为补充,随访护士应根据护理人群的需要,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制定干预计划,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参考文献

[1]尹艳红.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的社区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 (11): 49-50 . [2]余雪华.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患者自我护理的健康指导.河北医学杂志,2005,7 (7):669.

[3]蔡兰萍,唐丽君,李金梅.膀胱造瘘术永久性置管膀胱内定植菌检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41-542. [4]张玲,郭红.老年人的居家护理.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1290-1291.

[5]Montegomery P,Forchuk C,Duncan C.Supported housing programs for person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in rural northerncommunitis:A mixed methed. Evalution.BMC Health Services Reserche,2008,8: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