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徽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例题附答案

来源:哗拓教育


安徽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例题(一)

别宋常侍 [隋]尹式

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

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8.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5分)

9.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安徽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例题答案

8.(5分)【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3分)诗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9.(6分)【参考答案】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3分)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3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安徽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例题(二)

江 村

元末明初 金涓

寂寂江村路,轻烟晚自生。

远峰晴有色,独树暖无声。

渚鹭行看水,溪鱼卖入城。

孤舟人不渡,两岸夕阳明。

【注】金涓,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其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世钦敬。

(1)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江村之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安徽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例题答案

(1)①远近结合,颔联写了远处的山峰,近处的独树。点明江村的环境。②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江村。“晴有色”和“暖无声”。③动静结合:颈联写动景,与颔联静景相映衬。④虚实结合,看到江边鸥鹭在水面飞行,联想到江中应该溪鱼肥美,眼前虽不见渔人,应该是进城卖鱼去了。(答案任选两点作答即可得4分)

(2)尾联以“孤舟”“无人渡”等景物描写,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幽居山野不应征聘的孤高之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不在其位的无奈之情。但“两岸夕阳明”又给这一丝无奈增添了暖色,表达了安于幽居,乐于传道授业的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