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1.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使水沸腾
B.向石灰水中通
入二氧化碳
2.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分,每小题1分。)
D.干冰升华
C.向玻璃片呼气 玻璃片变潮湿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有机合成材料是材料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维生素
B.蛋白质
C.合成橡胶
D.合金
4.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会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从微观角度解释被动吸烟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C.分子是可分的
B.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
H2 B.
2H D.
2H2O
2H2 C.
6.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单质
D.钙离子
7.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B.88
C.50
D.38
A.126
8.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有限,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C.地热能
D.天然气
B.石油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雪碧饮料 B.石灰水 C. 蒸馏水 D.矿泉水
10.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
原子经过放射后,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11.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D.
C.
12.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基本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出土很少且锈迹斑斑。由此可推测:
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金、铜、铁
B.铁、金、铜
C.铁、铜、金 D.铜、金、铁
13.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此得出它应具备下列性质的选项是
①不易溶于水 ②易溶或能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大 ④密度比空气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 北京奥运会使用的“祥云”火炬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该反应的 点燃 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3CO2+4H2O,则x是 A.1 B.2 C.3
D.4
1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覆着一层紫红色物质
D.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锌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铜则没有
16.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免费使用塑料购物袋以控制其使
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倡导使用可降解塑料 D.应禁止使用所有塑料制品
17.2008年1月我国南方普降大雪,为尽快恢复交通,使用了大量融雪剂。有一种融雪剂中含有硅酸钠
(Na2SiO3),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3
1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D.+6
C.+4
D.检查气密性
B.用滴管滴加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19.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铁片和铜片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固体不溶物 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D.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20.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20
B.氧化铝:AlO
D.+2价的镁元素:Mg2+
21.肉毒碱(化学式为C7H15NO3)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又名维生素Bt。下列关于肉毒碱的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A.C7H15NO3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1个肉毒碱分子含有26个原子 C.肉毒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肉毒碱中碳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
22.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未观察到“燃烧”和“火
星四射”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与该实验失败原因无关的是A.所用铁丝较粗
C.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氧气没有收集满,纯度较低 D.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层细砂
23.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3 Al 铝 26.98
图1 图2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g C.铝原子的核外电子分三层排布
D.铝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 24.空气中部分氧气在闪电时可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转化为O3是物理变化 B.O2和O3的化学性质相同
C.O2和O3混合得到的物质是纯净物
D.等质量的O2和O3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之比是1∶1
25.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已知:A、
B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根据右图所示信息得到的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金属活动性A>B ②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A>B
③两份盐酸可能同时反应完 ④与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A>BA.①②
二、填空题(共30分。)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8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表是某品牌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请回答:方便面营养成分表(每100 g中含量) 糖类(g) 61.6 脂肪(g) 21.1 蛋白质(g) 9.5 水分(g) 3.6 钠(mg) 1144 钾(mg) 134 钙(mg) 25 其他 …… 磷(mg) 80 从表中所给信息判断该品牌方便面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 、
、油脂、无机盐和水;有些青少年由于摄入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生长发育迟缓,为增加维生素,建议应该多吃 。
⑵北京奥运“祥云”火炬设计有回热管,即用铝箔将铜棒贴在燃料筒外侧,使火炬上下的热量能够交流,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__________性。
⑶奥运主火炬的燃料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火炬燃烧了16天后在15
s内熄灭了,熄灭火炬时,为吹熄余火,需向管道内吹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B.空气
C.氮气
D.氢气
A.氧气
⑷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的主结构为钢结构。为防止钢铁生锈,可采取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冶炼铁的原理之一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4分)下面是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记录,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净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口呈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但光泽迅速消失、变暗,原因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将这小块钠投入水中,钠浮于水面,剧烈反应,急速游动,并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⑴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最少答两点)。
⑵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反应。
⑶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原因是金属钠易与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
⑷根据实验记录和你学习过的知识判断,钠和铁两种金属 更活泼。28.(5分)下列示意图①~③中,“ ”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 ② ③
⑴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③中分子所代表的物质是右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图中A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8分)回答下列问题。
精的火焰逐渐
⑴如右图所示,将铁盒中的酒精点燃后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中,酒熄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高锰酸钾可用来生火。将一份砂糖和两份高锰酸钾混合,夹在两
片干木材中研
磨,若天气干燥,摩擦约30 s木片便燃烧起来。上述过程中,高锰酸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人类钻木生火时常放一些干毛草,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用火柴点一张纸和同样纸的纸团,纸比纸团易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右图所示,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在一个集气瓶(气密性良好,胶塞上固定一打磨过的铁钉)内燃烧小蜡烛,火焰一会儿熄灭了。火焰熄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将反应后的装置密封放置数天后,发现铁钉表面出现了锈迹,说明瓶内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来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分)如右下图所示, 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D、E为
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其中B由三种元素组成,且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0∶3∶12。(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⑴试判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共19分,每空1分。)31.(7分)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⑵向“人”字型管的甲、乙两端分别装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物质,按图示连接好装置,再倾斜装置,使乙中液体流入甲中。填写下表。
操作及现象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
固体物质 液体物质 两端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燃着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熄灭
32.(4分)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AB C
⑴A实验中的现象是 。
⑵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某同学用C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因红磷量不足,其结果明显小于1/5,接着他将装置中水倒出,马上又用此装置进行了第二次实验(红磷过量,气密性良好),发现结果还是明显小于1/5,其原因是 。
33.(8分)甲、乙同学分别进行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⑴甲同学:检验一种气体并探究该气体的性质。
探究活动一: 实验内容
实验二: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该气体的集气瓶内 实验三:向盛有该气体的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一:观察一瓶气体并闻气味 实验现象 瓶口向上放置,无色无味 结论 燃着的木条熄灭 1. 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 该气体能与石灰水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
该同学另取一瓶该气体,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将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可能观察到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将其从水槽中取出,如何证明该气体与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一支试管内液体变红,一支试管内液体为紫色 实验结论 结论:该气体与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⑵乙同学: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干净的铁钉分别同时放入A、B、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设计的部分内容。编号 A 向试管中注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并用植物油液封 探究铁在有空气和水时的生锈情况
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探究铁在干燥空气中的生锈情况 B C 一周后,编号为____________的试管中的铁钉最易生锈。
四、计算题(共6分,每小题3分。)
34.(3分)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直流电 Mg + Cl2↑,若生产240 kg金属镁,理论上需电解氯化镁多少千克?
35.(3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至完全分解,则生成氧气的质量占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宇同学将16 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称量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
量为14.4 g。
①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⑵(答案合理即得分)编号 A B C
实验目的 探究铁在有水没有空气(氧气)时的生锈情况 操作方法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干燥剂,用胶塞塞紧 小心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使铁钉部分浸入水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