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探索

来源:哗拓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探索

作者:付崇芳 韦芙芽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年第05期

【摘要】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及网络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本文全面梳理了通信原理课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对课程涉及所有知识点对应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到具体解决方案,并指导设计相应的配套实验,目的在于促进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课程定位 ;知识点分解 ;配套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48-02

近年来,全球通信业迅猛发展,通信技术走在了科技发展的前沿,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通信原理课程作为通信技术的基础课程一直备受各高校的重视,在国家级和各省级精品课程名录中经常可以见到这门课的影子。 一、课程定位

通过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信息、信号传输的基本概念;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方式;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能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起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为路由与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通信原理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1]。

图1 ; 通信原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结构图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理解程度其实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分层次教学,通信原理总课时数为72学时,授课对象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而通信系统原理A(英文)是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春晓班的学生;通信系统原理B总课时数为64学时,授课对象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数字通信原理48学时,授课对象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使授课的内容丰富多样更有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的编排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在学时受到压缩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和学时数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成为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较好掌握各个知识点和整个通信系统的关系,做到点面结合,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内容、手段、方法上同时着力,采用了以下几点:

①课程讲解中始终沿着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两个主要指标以及“发射功率”和“传输带宽”两个主要资源为教学线索,将通信系统的各部分内容有机串联起来,使得同学不仅扎实掌握各个基本知识点,而且可以从通信系统的角度辨证地分析和学习。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同时,针对通信领域技术发展快的特点,将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③积极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④实验课程采用丰富的系统实验内容,覆盖一个完整通信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建立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基本原理并加深对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表1是针对通信原理课程内容的一个具体编排实施方案。 表1 ; ; ;通信原理课程知识点分解 知识模块 重点 难点 解决方法

绪论 通信系统的组成及主要的质量指标 码元与信息的速率关系 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举例说明

随机信号分析 通信系统中的噪声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涉及课程的数学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解决

模拟通信系统 线性与非线性调制 抗噪声性能分析中不同解调方式的运用及门限效应 运用典型实例,精讲;结合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数字基带的码型和波形,传输中的码间串扰和噪声 频域均衡与时域均衡 运用典型实例,精讲;要求掌握典型信号波形的变化;结合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 数字载波调制 二进制数字调制 相对调制与绝对调制的区别 掌握各种调制信号波形的画法;运用典型实例,精讲;结合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PCM通信系统 时分复用及其与频分复用的比较 结合具体应用,查阅资料,进行设计性实验,并写出总结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配套实验的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不同传输系统的内容既可独立成章,又在理论上有重要联系,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和操作实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了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必不可少。

该实验体系综合了通信专用的集成电路、通信原理及传输技术和电子技术等基本知识,采用的实验内容丰富,知识点覆盖了一个完整通信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包括仿真类的系统实验和设计搭建电路进行实际测试,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实验内容的选取

为适应高教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会定期编写实验教材。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给学生留出发展个性和创新的空间。 ②实验内容的次序安排

由浅入深,先做验证性实验,后做设计性实验,再到综合性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又分基本要求和提高部分。 ③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开发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压缩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的设计性实验;利用“系统仿真与虚拟实验”等拓展类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培养新技能、解决新问题。 四、结束语

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经过了几个学期的教学检验, 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改进的过程。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阶段,不可轻言放弃原有的教学成果, 既要学习别人的, 更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 在发展中走好每一步, 才能有效地提高并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骆文,刘霞.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1):51- 53.

[2] 樊昌信. 通信原理[ M] .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

[3] 曹志刚, 钱亚生. 现代通信原理[ M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

2014年南昌航空大学校级教改课题“《通信原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