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题,如果是写事的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问法:“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喜欢这个人吗?为什么?”。如果是写景的文章,一般会问:“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这里的景色美吗?美在哪儿?”做这类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特别是通过事情能看到这个人的什么品质?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应该不难把握。 【例题精析】
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猫
虽然小猫很调皮,但是它可讨人喜欢啦!尖尖的脑袋上长着两只小耳朵,听到一点小声音,就会竖起来;神气十足的脸上,两只绿宝石般的眼睛不时调皮地眨着,闪闪发亮;它全身的毛洁白无暇,像一层薄雪覆盖在身上。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小猫就会在阳光里滚来滚去,有时它会跟一只苍蝇寻开心;有时,它会跟一只蚂蚁到处走,鼻子离地很近很近……
小猫高兴的时候还会用粗糙的舌头舔我的手。
(1)这段话主要讲小猫( ) A. 讨人喜欢 B. 调皮 C. 神气十足 D. 高兴 (2)填空
________的脑袋 ________的舌头 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的毛 ________小猫 ________的脸蛋 (3)用“________”画出中心句。
(4)短文从两方面写小猫讨人喜欢,先写小猫的________讨人喜欢,再写小猫在________时讨人喜欢。 (5)抄下一个比喻句,并填空。
________。句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6)“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小猫就会在阳光里滚来滚去,有时它会跟一只苍蝇寻开心。有时,它会跟一只蚂蚁到处走,鼻子离地很近很近……”此处的省略号说明小猫的一些
1
活动没写出来,请你写一种。
【答案】 (1)A
(2)尖尖;粗糙;绿宝石般;洁白无暇;调皮;神气十足 (3)虽然小猫很调皮,但是它可讨人喜欢啦! (4)外貌;太阳出来
(5)神气十足的脸上,两只绿宝石般的眼睛不时调皮地眨着,闪闪发亮;眼睛;绿宝石
(6)略
【解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6)续写的写作要求:续写部分必须保持与原文的统一性。就是主题的统一,人物的统一,线索的统一,语言风格的统一。在续写时紧扣所给原文的中心,使主题得以深化和升华。不得脱离原主题而另起炉灶。续写部分与原文有机结合,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就是说所续之文与所给之文结合在一起,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文章。衔接处要自然、圆滑。 故答案为:(1)A(2)尖尖、粗糙、绿宝石般、洁白无暇、调皮、神气十足 (3)虽然小猫很调皮,但是它可讨人喜欢啦!(4)外貌、太阳出来 (5)神气十足的脸上,两只
2
绿宝石般的眼睛不时调皮地眨着,闪闪发亮;眼睛;绿宝石(6)略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严。 先生拿着戒尺__走到孙中山跟前__厉声问道__你会背了吗__ __会背了__孙中山说着__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__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霎时:________。
3
②照例: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_______ _ (3)给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加标点。
先生拿着戒尺________ 走到孙中山跟前________ 厉声问道________ 你会背了吗______________ 会背了________ 孙中山说着________ 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________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答案】 (1)指时间很短。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到了;指照平常的做法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
(4)①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②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先生给他讲课文内容;③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解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①霎时:指时间很短。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到了。②照例:指照平常的做法 。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
4
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①霎时:指时间很短。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到了。②照例:指照平常的做法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3),|,|:“|?”|“|。”|,|。(4)①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②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先生给他讲课文内容;③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二、读文段,回答问题。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 “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 ”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 1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里写出了 ________很厉害,你是从哪些词读懂的?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词。 ________.“窜过”说的是狐狸很________。
( 2)“眼珠子一转”说明狐狸________,正在想鬼主意。 “扯着嗓子”是说狐狸心里
5
很怕,但它装成________的样子。狐狸第一次使鬼主意后,老虎 ________了。狐狸说自己是老天爷派去管百兽的,老虎被 ________了。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狐狸挺厉害的 B.老虎挺厉害的
C.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狡猾。
【答案】 (1)老虎;扑、逮;灵活 (2)狡猾;威风;愣住;蒙住 (3)C
【解析】 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赏析。 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赏析,扑、逮字体现了老虎的威风;
第二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需要学生揣摩人物(动物)的心里;
第三题考查学生对中心思想的掌握,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狡猾。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赏析,学生需要细心理解课文内容。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地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这段话是从课文《 》中选出来的,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我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有《 》、《 》等。 2.我发现这段话中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 )--( )( )--( ) ( )--( )
3.形容速度很慢的词语有很多,文中就有两个,你能够找出来吗? ( )( )
4.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他的双眼变成了
6
和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 。
5.怀着感恩的心,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解析: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牛郎织女》 2. 解析:读文理解大意,到文中找答案。答案:天 ---地 轻---重 清---浊 3. 解析:读文理解大意,再回到到文中找答案。答案:缓缓 慢慢 4. 解析:读文理解大意,再到文中找答案。答案:太阳 月亮 大地 江河
5. 解析:读文理解,说出你的心里话。答案:谢谢你,用身体创造了这个世界,养育了我们,我爱你,祖国!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远方来的礼物
秋天,田野金灿灿的。小鼹鼠坐在田埂(gěng)上,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打算寄给远方的奶奶。一群大雁飞过,小鼹鼠说:“大雁,请把这幅画带给我奶奶。” 第二天,鼹鼠奶奶收到这幅画,开心地笑了:“噢,谢谢我的孙子。大雁,麻烦你把一个吻带给我孙子。”鼹鼠奶奶吻了一下大雁。
大雁要继续南飞,委托一只小鸟说:“有一个吻是鼹鼠奶奶带给她孙子的,麻烦你转交一下。”大雁吻了小鸟一下。
小鸟带着吻飞到树林里,碰见松鼠,就说:“松鼠,有一个吻,是鼹鼠奶奶带给小鼹鼠的,请你转交一下。”小鸟吻了松鼠一下。
松鼠带着吻,翻过山顶,来到田野上。他大声喊:“小鼹鼠,快来拿礼物!” 小鼹鼠跑过来,松鼠轻轻地吻了一下小鼹鼠:“你远方的奶奶托人带来一个吻,你收好了。”小鼹鼠高兴地说:“谢谢。” (1)照样子填一填。
田野金灿灿的 草地________的 油菜花________的
(2)短文记叙了小鼹鼠让大雁把一幅画送给了自己的奶奶,鼹鼠奶奶把________通过大雁、________、________传递给了自己的孙子的感人故事。
(3)小鼹鼠收到奶奶捎给他的吻,他感到很________,因为他感受到了________。
7
【参考答案】 (1)绿油油;黄澄澄 (2)一个吻;小鸟;松鼠 (3)高兴;奶奶对自己的爱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节选)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这一部分写的是________要老屋再等等,它想________。
(2)当你读到“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时,你会猜到什么? 【答案】(1)老母鸡;在老屋里孵小鸡 (2)一定还会有谁出来劝说老屋不要倒下。
【解析】(1)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这一部分写的是老母鸡要老屋再等等,它想在老屋里孵小鸡。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当你读到“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时,你会猜到一定还会有谁出来劝说老屋不要倒下。
故答案为:(1)老母鸡 在老屋里孵小鸡(2)一定还会有谁出来劝说老屋不要倒下。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谁愿意
河马老师问:“谁愿意给大家唱支歌?”小朋友们争着举手:“我愿意!” 小黄鹂
8
生怕老师叫别人,抢先站起来唱歌。
课间餐了,河马老师说:“谁愿意帮我发点心?”小胖猪的手举得致高:“我愿意!”小胖猪一边发点心,一边啊呜啊呜地自己吃起来。
放学了,地上不干净。河马老师问:“谁愿意打扫卫生?”小黄鹂和小胖猪不作声,只有小刺猬举手:“我愿意!”
小刺猬在地上打个滚,把那些碎纸片扎在刺上,送到垃圾桶里。扫啊,擦啊,教室变得干干净净。河马老师笑了:“小刺猬真棒。”
小黄鹂和小胖猪嘟着嘴巴:“河马老师偏心。”
1.河马老师找同学唱歌,小黄鹂( )唱起歌来;河马老师找同学发点心,小胖猪却边( )边( );河马老师找同学打扫卫生,小刺猬把教室打扫得( )。
2.小刺猬是个( )的孩子。 A.不爱逞强 B.不怕脏、不怕累、爱劳动的 3.你来评一评,河马老师偏心吗?
【答案】
1. 抢先 发点心 自己吃了起来 干干净净 2.B
3.不偏心,因为小刺猬抢着干脏活累活,小黄鹂和小胖猪却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
首先需要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并抓住要点。第一自然段"小黄鹂生怕老师叫别人,抢先站起来唱歌",第二自然段“小胖猪边发点心,一边啊呜啊鸣地自己吃起来,第四自然段“啊,擦啊,教室变得干干净净”,根据原文容即可得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描写人物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小刺猬不怕苦不怕累,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因此它是一个不怕脏、不怕累,爱劳动的孩子
9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思考与分析,并组织语言回答。小黄鹂、小胖猪和小刺猬都主动做了事,但是小黄鹂是为了炫耀自己,小胖猪是为了吃,只有小刺猬是真的为大家劳动。河马老师没有偏心。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