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上课内古诗文汇编+练习题答案《1.观沧海》

来源:哗拓教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文意理解】

《观沧海》本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夸张、互文,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突出大海吞吐宇宙,包蕴万千的景象。并以沧海自比,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魄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词语解释】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

1

歌行》等。 临:到达,登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理解性默写】

1诗人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考试真题】

观沧海

【2020宝实七上期中】

2.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 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水何澹澹” 两句勾勒出大海壮丽景象 C.诗人借大海书写了自己高远的抱负 D.“日月之行” 四句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 【答案】:

(1)水波荡漾的样子 (2)A

【2020金山七上期末】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 “星汉灿烂”中“星汉”的意思是__________。

3

7. 对这首作品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勾勒出了大海的雄伟和壮观。 C.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描绘的是虚景。 D.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答案】6. 银河 7. A

【12浦东二模】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总领全篇内容的诗句是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景象。 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登山观海的时间,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 C.“日月”和“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和夸张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套语,但从中也可以读出诗人所抒发的豪情壮志。

7.(2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8.(2分)B

【12青浦二模】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诗中“星汉”指的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4

A.开头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并以“观”字总领全篇。 B.“水何澹澹”两句总写了大海辽阔壮观的全景。 C.“日月之行”四句描绘出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D.诗人触景生情,以乐府旧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7 .( 2 分)银河 8.(2分) C

【12闸北二模】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诗中“星汉”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两句交代观海地点,也营造出全诗开阔雄浑的意境。 B.“水何澹澹”六句所写的秋景由盛转衰,诗人的内心也由喜转哀。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包孕群星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两句虽为套语,但在此诗中也能借以表达诗人豪情。 7. 银河(2分) 8.B(2分)

【13奉贤二模】

观沧海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

5

对象。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C、“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 D、“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8、全诗描绘了

景象,抒发了诗

人 的伟大抱负。(2分)

7.B(2分) 8.大海的雄伟壮丽统一中国建功立业(I+I分)

【13普陀二模】

观沧海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诗人特意去碣石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显现大海宁静,山岛耸立的景象。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萧瑟的秋风呼啸,波涛滚滚。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表现了眼前大海吞吐日月的情景。

8.诗人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 。(2分) 7. (2分)C

8. (2分)得胜归来的壮志豪情

6

【13徐汇二模】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2分)

8.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 首句写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观海。 B. 二三四句写出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景象 。 C.五六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 D. 全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7.(2分)水波摇动的样子 8.(2分)B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