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一鸣
动物育种学
名词说明
驯养:人类为了某种目的,把从自然界猎捕回来的野生动物加以驯服而成为驯养动物的过程。 确定生长:指在确定时间内体重的增加量。
相对生长系数:局部器官的生长系数与整体器官生长系数的比值。
家畜的生产力:在确定的条件下确定的时间内,供应合乎标准的确定数量的产品的力量。 系谱:一头家畜的父母及其各代祖先的畜名、畜号、生产成果及鉴定结果的记录文件。
复合育种值:把不同资料来源所估量的单项资料育种值,依据其遗传力的大小给以适当的偏回来系数并 求和所得的数值。
相对生长:某一段时间内的增重与始重的比值。
同胞测定:依据某一个个体同胞的成果,来对个体作出种用价值的评定。 异质选配:是一种以不同表型为基础的选配。
近交衰退:由于近交造成家畜繁殖力减退、死亡和畸形增多、生产力适应性下降、生长缓慢、生产力降低 的现象。
亲缘系数:两个个体因为共同祖先而造成亲缘关系的大小。
个体选配:考虑到交配双方的品质异同和亲缘关系远近的一种交配形式。
引种:为了改良当地的品种,经常需要从外地引入优良品种来改良当地品种的过程。
特地化品系:各具特点,而且特地用以与另一种品系杂交,猎取杂种优势的品系称为特地化品系。 协作力:不同种群通过杂交能获得的杂种优势的程度。 初生窝重:仔猪初生时全窝总重量。
品质选配:就是考虑交配双方品质对比状况的一种选配。 选择差:中选个体的平均表型值与群平均表型值的差。
后裔测定:依据某个个体后代的成果,来对这个个体本身作出种用价值的评定。
家畜育种:就是提高种畜的品质,增加良种的数量以及改进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扩大和改良现有 家畜品种、制造新品种、品系以及利用杂种优势的工作。
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都代表该家畜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因此称为~ 性能测定:依据个体本身成果的优劣来推断种用价值的凹凸。 野祖:各种家畜所来自的野生动物。
杂种优势现象:不同种群的家畜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出确定 程度上优于亲本的现象。
选择指数法:把要选的每一共性状,按其遗传特点和经济重要性,综合成为一个指数,然后依据指数的 凹凸来进行选种,这种方法称为选择指数法。 简答题
1.影响同质选配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1)能否确定基因型:因为同一种表现性可能有不同的基因型,假如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后代会发生分化,外形不能固定,即使表现型相同的杂合子之间交配,后代也会发生分化,影响同质选配的效果。2)同质选配应以一个外形为主,最多不能超过两共性状,较多的性状要求同质,纯合的可能性较小。3)遗传力高的性状同质选配的效果较好,遗传力低的性状同质选配的效果较差。4)选配双方假犹如质的程度越高,消退杂合的速度越快。5)长期的同质选配使群体内的差异减小,原有的缺点会更加严峻。
2.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能否补偿?
答:假如受阻连续的时间短,受阻的程度轻,通过后期加强饲养管理,可以得到一些补偿; 假如受阻的连续时间较长,受阻的程度较重,则补偿的可能性较小。 3.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1 / 3
答:1)来源相同;2)性状及适应性相像;3)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4)确定的结构;5)确定的数量。 4.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的作用如何? 答:同质选配的作用:1)使基因纯合,使亲本的优良性状稳定的遗传给后代。2)使后代优秀个体的数量增多,使畜群同质化,变异范围缩小。异质选配的作用:1)使基因纯合。2)可以使后代综合双亲的优秀性状。3)后代消灭了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4)提高后代的适应性和生活力。 5.杂种优势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不同种群的家畜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出确定程度上优于亲本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理论基础:主要是由于显性基因的互补和群体中杂合子的频率增加,从而抑制和减弱了更多的不良基因的作用,提高了整个群体的平均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表现为整个有机体的生活力、耐受力、抗病力和繁殖率的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强和生长速度加快。
6.怎样测定奶牛在一个泌乳期内的乳脂率?要附有公式并说明原理。
答:乳脂率是指牛奶中脂肪含量的多少。奶牛的泌乳期一般为305天,也就是10个月,在这10个月中,在泌乳的其次、五、八个月分别测定三次产乳量和乳脂率求其加权平均值,用该平均值代表该泌乳期的平均乳脂率。设在泌乳期的其次个月测得的产乳量和乳脂率分别为:M1、F1,第五个月测得的产乳量和乳脂率分别为:M2、F2,第八个月测得的产乳量和乳脂率分别为:M3、F3,则加权的平均乳脂率为: F=(M1F1+M2F2+M3F3)/(M1+M2+M3)。 7.简述产乳量的测定方法。 答:产乳量的测定方法有两种:1)逐日逐次的测定记录求得总产乳量。2)每月测定一次,每次间隔时间要均匀,然后将10次测得的总产乳量乘以30.5,作为305天的记录。 8.引种后的主要转变有哪些?
答:1)临时性的转变:引入地区与原产地由于生活条件的转变,使引入品种临时性的生长发育、生产力发生转变,一旦条件改善,这种转变即消逝。2)遗传性转变:引入到新地区的品种,由于导入了新的血液,或引入较久,使该品种在生长发育、生产力水平上发生可遗传的变异。3)退化:由于原产地和引入地区条件相差太大,引入品种不能适应,时间长期发生生产力水平降低的退化性行为。 9.简述影响选择差的因素。
答:留种率:在性状呈正态分布的状况下,留种的家畜越多,留种率越大,选择差越小;留种的家畜越少,选择差越大。标准差: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同样的留种率,标准差大的性状,选择差也大。 10.简述留种率、选择差和选择反应之间的关系。 答:留种率越大,留种个体的数量越多,平均选择差就越小,选择反应也越小; 留种率越小,留种个体的数量越少,平均选择差就越大,选择反应也越大。 11.后裔测验的留意事项有哪些?
答:1)消退母畜的影响:后代的品质打算 于父母双方,测定公畜的后裔测验母畜应接受随即交配的方法。2)消退环境条件的影响:后代应在相像的环境条件下饲养,后代诞生的时间尽可能的相同。3)应包括全部后代:应将每一头种畜的全部后代包括在内,有意识的选择优秀的后代进行比较,会造成结果的失误。4)后代的数量:后代的数量越多,测定结果越精确 。5)留意除主要外形外,还要考虑其它性状。
12.近交与同质选配在纯合基因上的区分与联系。
答:近交与同质选配都可以使基因纯合,但近交纯合速度快,而同质选配纯合基因的速度慢。近交使全部基因都纯合,而同质选配仅仅使少数基因纯合,这是因为,同质选配考虑的仅是少数性状,而近交考虑的是双方亲缘关系的远近。 13.生长与发育的关系如何? 答:生长是以细胞的体积的增大和数量的增多为基础的量变的过程。发育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的过
程。生长和发育是相互联系的不行分割的过程,生长是发育的基础,而发育反过来又促进生长并打算 生长的进展方向,生长到确定的时候,会发生质变引起分化。随着生长与发育的进行,一切生物的不同性状与特点就会逐步的消灭与生长,直到生命的结束。
2 / 3
14.近交的用途有哪些?
答:1)近交可以固定优良性状,使基因纯合。2)揭露有害基因。3)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4)保持畜群的同质性。
15.简述亲缘系数与近交系数的区分与联系。
答:1)近交系数求的是一个个体因共同祖先而导致的有多少基因是纯合的,争辩的是一个个体;而亲缘系数求的是两个个体因共同祖先而造成的在遗传上有多少相关性。
2)两个个体的亲缘系数越大,则由这两个个体所生的个体的近交系数就越大;亲缘系数越小,则所生的个体的近交系数越小,R与F成正相关。 16.按培育程度家畜的品种分为几类? 答:1)原始品种:原始品种是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状况下,选择配种技术落后,饲养管理粗放的状况下育成的品种。2)培育品种:经过人们有明确的目标选择和培育出来的品种。这种品种受到人们的长期培育,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种用价值。3)过渡品种:这是一种介于培育品种与原始品种之间的品种。过渡品种的培育程度不高,性能不稳定,需要进一步培育,过渡到培育品种。 17.引入杂交的过程。
答:1)杂交:但原有品种有某缺点时,可以选择一个基本与原有品种相同,但有针对其缺点的优良的品种和它进行一次杂交。2)回交:杂交后代与原有的品种回交到含有引入品种1/8血缘,后代没有原有品种的缺点时停止。3)横交固定:当子代含有引入品种1/8血缘时,进行横交固定,使性状稳定遗传。 18.引种时应留意哪些问题? 答:1)正确选择引入品种。2)慎重选择个体。3)妥当支配调运季节。4)严格执行检疫制度。5)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熬炼。6)接受必要的育种措施。 19.简介猪三元杂交的特点。 答:三元杂交即先用两个种群杂交,产生繁殖性能方面显著杂优的母畜,再用第三个种群作父本与之杂交,以产生经济用畜禽。
特点:1)充分利用母猪繁殖性能方法的杂种优势,杂种母猪产子数多,培育力量强。加上其次次杂交又获得生活力与生长势方面的优势,总的杂种优势比单杂交要好。
2)三元杂交组织工作比单项杂交简单,需三个种群的纯种猪群,需二次协作力的测定,一次是杂种母猪两亲本以繁殖性能为重点的协作力测定,另一次是第三个种群与杂种母猪间以肥育性能为重点的协作力测定。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