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0安徽真题

来源:哗拓教育
3. 56,114,230,462,( ) A.916 B.918 C.924 D.926

3.D.[解析] 本题属于递推数列。前项×2+2=后项。56×2+2=114,114×2+2=230,230×2+2=462,( )=462×2+2=926。所以选择D选项。 6. 2009×20082008-2008×20092009=? A.0 B.1 C.2 D.3

6.A.[解析] 本题属于基本计算问题。可采用尾数法计算。2009×20082008尾数为2, 2008×20092009尾数也为2,所以差的尾数一定为0,只有A项符合。所以选择A选项。 8.一个正方形队列,如减少一行和一列会减少19人,原队列有几个人? A.81 B.100 C.121 D.144

8.B.[解析] 本题属于方阵问题。设原方阵有n行n列,则减少一行一列后变为(n-1)行(n-1)列,于是有n2-(n-1)2=19,解得n=10,因此原队列有102=100人。所以选择B选项。

实际本题可以不用方程的方法,因为减少的一行人数与减少的一列人数一定相差1,因此19只能分解成9+10,所以原方阵一定是10行10列共100人。

51.继续教育:是指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更新、补充、拓宽专业知识和培养、提高业务能力为目的的非学历教育。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继续教育的是 A.许多农村中学教师通过函授教育取得了本科文凭。

B.高等院校已获得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C.为使小学教师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教育局连续三年举办暑期培训。 D.劳动局为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举办的多种形式职业培训。

51.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以培养、提高业务能力为目的的非学历教育”。A、B选项均是学历教育,排除。D选项是以实现再就业为目的,不符合题干。C选项以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举行的暑期培训,符合题干定义。所以选择C选项。

A B C D66.C[解析] 本题属于位置类,考查元素的位置移动规律第1个图形的小黑色圆在五角星内顺时针移动两个五角星内角;同时小白色圆在五角星外逆时针旋转两个五角星外角得到第2个图形第2个图形依此规律得到第3个图形。所以选择C选项67 A B C D67.D[解析] 本题属于数量类,考查图形线段个数。图形线段数量分别为3、4、5、6、?,所以“?”处线段数应为7。所以选择D选项。75.要求你从四个图形中把与众不同的挑出来。

A B C D

75.D.[解析] 本题属于空间重构类,考查特征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由骰子的平面展开图可知,A选项2点面、3点面和6点面两两相邻;B选项1点面、2点面和4点面亮亮相邻;C选项1点面、3点面和5点面亮亮相邻;D选项2点面和3点面相邻,3点面和5点面相邻,而2点面和5点面部相邻,所以D选项与其余三个选项特征不同。所以选择D选项。 79.张教授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委员会委员,所以网上批评他学术不端行为的帖子不可能是真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上述推断才是必然可靠的? A.该委员会的委员在入选之前都经过严格审查。

B.网络上的言论是不可靠的,且批评的帖子没有署真名。 C.该委员会的委员从来没有人被指责有学术不端行为。

D.凡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委员会的委员都不会有学术不端行为。

79.D.[解析] 本题属于前提假设型。题干所述“由张教授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委员会委员推出批评他学术不端的行为的帖子不可能是真的”命题缺少一个前提条件。A选项严格审查不能必然推出帖子是假的;B选项网络言论不可靠,且帖子未署真名也不能必然推出帖子是假的;C选项该委员会的委员从来没有人被指责学术不端也不能必然推出张教授没有学术不端;只有D选项作为题干命题的前提条件能必然推出张教授没有学术不端行为,网络上的帖子是假的。所以选择D选项。

81.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人轿车进入家庭,对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然而,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将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因此,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上述观点? A.应先发展交通,再发展轿车工业。

B.私人轿车的增多不是交通紧张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

C.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必将带动中国交通的大发展,从来就是先有车,然后才有路。 D.在人口众多、交通不发达的中国,发展私人轿车是不切实际的。

81.C.[解析] 题干的结论是“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A选项对题干观点有支持作用;B选项驳斥了题干的论据;C选项与题干结论因果倒置,反驳了题干的结论;D选项是无关选项。削弱结论力度要大于削弱论据,所以选择C选项。

18.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这个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大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献计献策的积极性。

B.部队是个大熔炉,三年里,我进步很大,因为首长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 C.他事先没作充分准备,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就显得不知所措。

D.古人尚且能闻过则喜,今天有些人却常常讳疾忌医,这实在不应该。

18.B.[解析] 本题属于歧义句辨析题。B项“自己”一词指代不明,根据句意,“自己”可以指“首长”,也可以指“我”,因此有歧义。所以选择B选项。 20.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 A.看到非洲草原上角马迁徙的场景,你一定会震撼不已——绵延几公里的角马群如黑色的洪流,一泻千里,蔚为壮观。

B.年关临近,本是商品销售的最佳良机,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欧元的持续走低,今年意大利的市场显得十分萧条,60%的华人企业裹足不前。

C.人类向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日益匮乏,这种行为无异于作茧自缚。

D.我和汪剑做了四年的室友,对他的经历、性格、爱好都了如指掌,我相信他绝不会出卖朋友。

20.A.[解析] 本题属于病句辨析题。A项中“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这里用来形容角马群迁徙,用词不当。所以选择A选项。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B.机关考勤制度改革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不见了,全勤的人数骤然增多,出勤率较前三个月有很大增加。

C.这个峡谷至今仍是个谜,听老人们说,那里从来就没有人能进去过,进去的人从来就没有能活着回来的。

D.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 22.D.[解析] 本题属于病句辨析题。A项主语残缺,应该去掉“使”;B项主谓搭配不当,“出勤率”只能说“提高”,不能说“增加”,出勤人数可以说“增加”,应改为“出勤率较三个月前有很大提高”;C项属于逻辑错误,既然“从来就没有人能进去过”,那么就不可能有下句“进去的人”,因此错误。D项没有语病。所以选择D选项。

27.《梦溪笔谈》无疑代表了宋代地理观察的最高水平,但该书并不算一部地理著作,宋代地理观察的结果更集中地表现在游记中。《梦溪笔谈》是游记吗? A.是 B.不是

C.其中一部分是 D.目前还有争议

27.A.[解析] 本题属于长句理解题。根据句意,“宋代地理观察的结果更集中地表现在游记中”,而“《梦溪笔谈》无疑代表了宋代地理观察的最高水平”,那么可以得出结论,《梦溪笔谈》肯定是游记。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28.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淡化了民族民俗。随着人们生活富裕,需要用一个个节日掀起娱乐高潮,这时发现我们的传统节日“贫乏”,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于是,那些富于人情味的洋节便顺理成章地钻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这段话对洋节进入中国人生活的态度是( )。 A.理解 B.赞成 C.反对 D.无所谓

28.A.[解析] 本题属于态度观点题。文段解释了洋节进入中国人生活的原因,“顺理成章”一词表明了作者对洋节进入中国人生活这种现象是接受的,可以理解的,但并没有表示是否一定赞成。所以选择A选项。

30.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落下帷幕,出席论坛的经济专家们普遍认为,全球经济下滑尚未触底。

这句话告诉我们,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经济专家( )。 A.认为全球经济出现了下滑

B.认为全球经济仍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C.对全球经济下滑问题达成了共识 D.对全球经济下滑的研究没有尽头

30.B.[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对于经济学家认为的“全球经济下滑尚未触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尚未触底”一词的理解,“尚未触底”意为还没有达到底线,还有继续下

滑的趋势,和B项意思相符。A项和C项只提到了下滑,至于下滑到何种程度没有提及,不够准确;D项偷换了概念,是“经济下滑”而不是“经济下滑的研究”。所以选择B项。 32.周总理在欢迎基辛格二次访华的宴会上说,“(中美关系的恢复)要归功于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当然,一定也要有一个人做先导,这个先导就是基辛格博士。” 这说明( )。

A.基辛格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基辛格对促进中美关系改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推动者 D.基辛格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32.D.[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要求考生对周总理的话进行理解分析。既然是欢迎基辛格的宴会,自然是针对基辛格才出此言,排除C项。基辛格是中美关系恢复的“先导”,也即是为中美关系的恢复做出了前期的贡献,奠定了基础,同义替换为D项。A项没有提到,B项“决定性”作用和“先导”不符。所以选择D选项。

根据短文回答43—45题: ______________ 哟!

你看那红的,黑的,白的,青的,嬉笑的,悲哀的,目眦欲裂的的面具,无论你怎样褒奖,怎样弃嫌,它们一点儿也不改变。红的还是红的,白的还是白的,目眦欲裂的还是目眦欲裂。人面呢?颜色比那纸制的小玩意好而且活动,带着生气。可是你褒奖它的时候,它虽是很高兴,脸上却装出很不情愿的样子;你指责他的时候,他虽是懊恼,脸上偏要显示出乐于纳言的颜色。

人面到底是靠不住呀!我们要学做面具,但不要戴它,因为面具后面应当让它空着才好。 43.第一句话具有统括全文的作用,横线上应填充的文字为( )。 A.人面却不同

B.纸制的面具则不同

C.纸制的面具更不同那人面 D.人面原不同那纸制的面具

43.D.[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本文段选自许地山先生的《面具》一文,感慨人面总试图隐藏真实的内心,不如面具真实。本文段中,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作者的侧重点在于强调后半部分的“人面”,因此,“人面”才是文段的主体,排除B、C两项。A项概括不够全面,D项更合适。所以选择D选项。

44.对文尾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面具虽然称作假面具但它不会做假

B.因为面具固然有真实的一面但它毕竟是假面具 C.因为面具有真有假,真假令人莫辨

D.因为面具不会变化,假就是假,真就是真

44.B.[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根据文段,“我们要学做面具”,是因为面具“无论你怎样褒奖,怎样弃嫌,它们一点儿也不改变。”是真实的;“但不要戴它”是因为它毕竟是“假面具”,不能代替人面,用它遮住了人面,更加看不到人面真实的表情,也更加不能揣测人的内心。B项符合文意。A、D项都解释了面具的真实的一面,没有解释为什么不能戴;C项不符合段意,面具本身没有假的。所以选择B选项。 45.短文将人面与面具对比,其用意强调说明的是( )。 A.人面有时比面具更假 B.面具有时比人面更假

C.人面比面具更善于表演 D.面具比人面更善于表演

45.C.[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根据段意,面具是真实的,而人面却常常是虚假的,A、B项都表达了面具和人面都是假的观点,只是谁比谁更甚的区别,前提错误,故排除。C、D两项很明显选择C项。所以选择C选项。

本文转自[华图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www.htexam.com/HTUser/ShowInfo.asp?InfoID=447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