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盗窃罪和诈骗罪怎么样区分

来源:哗拓教育

盗窃罪和诈骗罪在性质和犯罪手段上有所不同。盗窃罪强调秘密手段获取财物,而诈骗罪则强调欺骗手段获取财物。在犯罪手段上,盗窃罪表现为秘密窃取,诈骗罪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主动处分自己的财产。在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上,盗窃罪是违反被害人的意志,诈骗罪是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此外,诈骗罪中的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导致其自愿主动的交付财物的作用,而

法律分析

盗窃罪和诈骗罪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呢?

从性质上来看,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换句话说,盗窃罪强调的是以秘密手段获取财物,而诈骗罪强调的是以欺骗手段获取财物。

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盗窃罪与诈骗罪所采取的犯罪手段来讲,盗窃罪表现为秘密窃取,诈骗罪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主动处分自己的财产。

3、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键区别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盗窃罪是违反被害人的意志,诈骗罪是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二、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理解

1.对欺诈行为的理解。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进而取得了财产并非必然就成立诈骗罪,因为在盗窃罪中也可能存在着实施欺骗的行为。行为人是否采取欺骗手段并不是区分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关键,行为人在取得财物之时或之前也使用欺诈手段,但是如果这种欺诈手段并没有使被骗者陷入错误的认识而主动‘自愿’交出财物,则仍然只构成盗窃罪。原则上,诈骗罪中的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导致其自愿主动的交付财物的作用,假使并不具有这样的作用,则并不属于诈骗罪中的欺诈行为。

2、对“错误认识”的理解。“认识错误”,是指由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使得被害人对客观事实的判断产生偏差,从而与被害人的主观认识不一致。而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基础上,被害人将财物按照行为人的意志加以交付处分。诈骗罪中的被害人仿佛“自愿”地交出财物,但其实这种“自愿”是违背被害人真实意思的。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是让对方陷于错误认识然后交付财产。

在欺诈行为与交付财产之间,错误认识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也就是说,被害人的认识错误与交付财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缺少了错误认识这一环节,那么就不能构成诈骗罪,即便是构成,也只可能是诈骗罪未遂,不可能是诈骗既遂。所以,即使对方交付了财物,但并不是由于被害人的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的,不构成诈骗罪或者至多是诈骗罪未遂。例如,行为人虽然实施了欺诈行为,但是被受骗人当场识破,受骗人由于出于怜悯之情而假装被骗交付了财物,这就只能视为诈骗罪未遂。

盗窃罪与诈骗罪在主观上都以非法占有为目,在客观上都侵害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所不同的只是客观方面存在的差异,即取得财产的方法不同。盗窃罪和诈骗罪是两种非常常见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区分并不难,但在某些复杂的司法实践中,既有诈骗因素又有盗窃成分的情况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定并不是那么容易。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盗窃罪和诈骗罪怎么样区分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

拓展延伸

盗窃罪和诈骗罪是两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它们的认定需要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他人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上当,从而非法获得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司法实践中,盗窃罪和诈骗罪的认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对受害人的损失程度等。同时,法律规定也可能会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变化,因此,在处理相关案件时,需要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进行判断和处理。

结语

盗窃罪和诈骗罪在性质上有所区别。盗窃罪强调以秘密手段获取财物,而诈骗罪强调以欺骗手段获取财物。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犯罪手段上,盗窃罪表现为秘密窃取,而诈骗罪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主动处分自己的财产。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条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一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