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聊聊天,冰心奶奶说读书好,读好书.你们读过什么书 (开火车来说)看来大家读书还挺多的)
师:同学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天我们就去游览雄伟的建筑,那就是万里长城.(板书)
请大家齐读课题――17 长城
二 了解预习情况
师:读得真好,打开书,课文都预习了吧
师:先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出示生词),自己先小声地读一读
师:这里面觉得哪个词语不太好读或有哪个字比较容易写错,需要给大家提醒一下.
师:什么是屯兵
师:说得很对,屯兵就是兵都驻扎在那,易于防守,这样的地方就叫(生:堡垒)
师:非常坚固.我们一起来看看"垒"字怎么写,(媒体演示)上面的撇折点要写得匀称,下面的土要长才能稳,你看多像叠土成墙的样子,大家在书上写一个.
师:写完垒,我们再一起响亮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读得非常好,这些词意我们一会边读课文再理解,下面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还在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做了记号,"不动笔墨 不读书",这样的读书方法很好.通过读书,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5人左右)
三,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师:同学们,其实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时,是按一定顺序的 你们发现了没有
师:从远到近,对了,板书"从远到近",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师;多有道理啊,作者是在从由远到近地看长城.(板书)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写了他——你说
生:还有他想到的
四,重点感悟,加深体验
(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师:从看到想,咱们就按作者的这个顺序,我们先一起去远看长城,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像
师:(媒体出示远景图以及原文)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很长)
师:很长,就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 在二十多年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经过了(出示地图)大家猜猜用了多长时间,整整五百零八天.
来,读出我们的惊叹.谁来读"从东头的......"
师:令人惊叹的长,还有谁来读,请你
师:真是万里长城万长,全班男同学一起读.
师: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觉得它怎么样(出示远景图)
师:你是从这句话感觉的吧,来,就读读这句(出示第一句)
师:崇山峻岭,那是怎样的山啊
师:崇山峻岭还是什么样的山
师:高大陡峭,这就是崇山峻岭,这长城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下的.有气势吧
师:想像一下顺着连绵起伏的山,长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出示远景图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他时而盘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一起告诉我
生:蜿蜒盘旋
师:对,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再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师:谁能读得比她更美,更有气势 找个男孩子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师:好一条东方巨龙,我们走近长城好吗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看图,看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设置 在83页右上角的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出来.静静默读.
师:好了吗 谁上来当一回长城的解说员,给大家介绍一下,带上书
师:同学们,她标的,是课文写的一样吗 大家看看老师的标示,标示正确了吗
这些设置有什么作用吗 你读出来了吗 :
师:同学们已经了它们的作用,你们看——指着图,从了望口可见敌情,城墙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 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坚固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板书)高大 坚固
(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站的人站在长城上,(出示:图)作者就是这其中的一员,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谁 板书:(劳动人民).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那句话.(出示这句)请你
师:从这句话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时很艰难
师:修筑长城非常得难,同学们也来看看这句话从哪里你看出了劳动人民难 (约提问10个学生)
一步一步多么艰难的一步一步,还有哪读出了难
两三千斤两三千斤重,大概是我们全班五十个孩子体重的总和.多难搬啊,你还从哪里看出了难
数不清数不清的条石,多重啊
师:这字里行间都写满了难.你还发现了
师:没有车,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多难啊,还有什么地方能读出难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师:从一个抬字感受到了,还有师:还有新发现吗
师:真是困难重重,来,把我们体会到的送到这句话中.你来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
师范读(配乐)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5人左右)
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的劳动,请你读(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
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
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拿起书,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师: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
请欣赏——长城风光:
此刻,你面对长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点击出现图)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
师:俄罗斯原总统赞叹说
师:以色列前总统说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下节课来讨论(边板书:伟大的奇迹)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进入互联网点击长城专题网站,这节课就上到这,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今晚的作业
1 练习感情朗读课文,要读出长城的气势来.
2 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看 高大 坚固
17 长城
(伟大的奇迹)
想 劳动人民
《长城》教学反思
李建文
《长城》这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难点是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就结合预先设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课堂实际的效果,学生的所得进行反思:
1,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了地图和图片,同时也理解了"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放手让学生多读有感受的语句,让学生有可讲之处,所谈感受体会也较充实,深切.
4, 教学长城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第二句话,想象古代劳动人民抬着巨大的条石艰难攀登的情景.(民工在官吏的监督下,吃力地抬着条石向山上走去,有的累倒了,有的摔下山崖,有的病倒了……)想到这些,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训练,由学生透过第三段的语言文字,再现当年情景,体会到修筑长城的艰难.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