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寓意:世上每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3、体会破损水罐的心理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破损的水罐”所深含的寓意,以及挑水工对他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明白道理,鼓励他们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要老是谦逊,甚至自卑。
教学准备:挂图,软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读词语。
2、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课文。(生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1 同学们这一路花香是谁浇灌出来的呢?(破水罐)
2、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
(相机板书:十分惭愧 一丝快乐 仍然伤心)
(二)体会“惭愧”
1、“惭愧”是什么意思?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能从课文哪些词语和句子中感到水罐因什么而惭愧?(读一二两小节)当好水罐遇到破水罐时它会对破水罐说什么?面对那只完好的水罐破的水罐会想些什么?
2、指导朗读,我们分角色来朗读。
(三)体会“为什么会有一丝快乐?”
(1)读第三小节,说一说。
(2)“美好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象出来吗?出示图片。赞美这景象。
2、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3、轻轻朗读,读出感受。
过渡:可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读地三小节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到了小路的尽头……道歉。)
(四)体会“仍然伤心”
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段话?
(:到了小路的尽头……道歉。)
(1) 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时,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2) 是啊,破水罐的惭愧没有因为路边美景而消减,它仍然十分伤心。破水罐的心情仅仅只有这三次变化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认为破水罐的心情一定会发生第四次变化。默读课文,想一想,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帮老师完成这个填空。
(3) 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会有这样的心情。结合跳水工说的话说一说。有感情朗读。
三.总结
(4)同学们得到的启示真多。总结: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四.抒发感受
1、在班中你可能是个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学了这课文你会想……
2、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学时读的这篇课文你会想……
教材背景:
这是一则寓言。寓言,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的文学体裁。它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事物“人格化”。这寓言写的是印度的一个挑水工,用两只水罐挑水。一只水罐完好无损,另一只有条裂缝。后来当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的时候,挑水工与其对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世界上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以悟为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把握文中一个主题整体感悟,在读中感悟并积累。《一路花香》的感悟主题是:世上任何一件东西一个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即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样的主题学生是可接受的,也是可以基本理解的,但要说感悟要有体验,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我们感悟的过程也是读书活动的过程,源于这样的认识,课堂中读书的时间占着很大的权重,而且使其形成系列,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线索。从初读读正确读流利开始,再要求读出味来,把文章读活了,精读课文角色的对话,最后在基于整体的基础上品读挑水工的最后一段话,体会暗含着的道理。无论是开始的整体感知,还是中期的揣摩角色心理,到最后的推敲联想,都是在读书中感悟,伴着这感悟,书也读得越来越有味越来越有情趣。没有循序渐进的读书活动,自然也就谈不上学生有什么感悟有什么体验,无从感悟。读书活动是一项综合活动,而且在教学中,伴着读书活动还设计相应的说话想象训练、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使读书活动成为读书实践活动,成为一种综合性学习。
2.以积累语言,训练语言为主
《一路花香》教学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充分的讲,充分的想象,充分的感悟,在刚开始的时候,在体会破水罐的惭愧心情时,要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具体的说出好水罐和破水罐的不同和它们的之间对话。在中间时,和着动人的旋律和一幅一路鲜花的美丽画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路鲜花的时候,适时地喷一点花香型空气清新气,闻一闻,然后请学生随着挑水工的足迹说一说你一路看到的情景;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试着说一说破水罐的样子,引导学生从美丑事物的对照中寻找联系感悟蕴涵着的深刻道理,打通学生思路,激活感悟之源,让学生产生顿悟豁然开朗,此为感悟“前奏曲”。教学末期,设计两个话题让学生自选一题交流:一,也许你在班中是个学习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会想……;二,长大后,也许你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是个不太出色的工作者,想起小学时念的这篇课文你会想……先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产生领悟受到感染,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为感悟“进行曲”。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环节,让本来看似说不清道不明的生活哲理,在小孩子看来也饶有趣味,觉得值得思考可以接受,让他们在读书学习中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事实上,教学现场也的确如我们所愿,学生思维活跃,精彩语段此起彼伏,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这则寓言的理解和体验,获得了启迪,享受了其间的学习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