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跨越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跨越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来源:哗拓教育

  〖片段一〗

  师: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闯入了租界?

  (学生阅读课文1~7自然段。)

  生:是伯父说的话“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阿!”

  生:是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奇心:租界地是什么样的?

  生:是伯父说的“中华不振阿!”

  生:是周恩来干任何事都喜欢思考的性格:为什么中国人都不能到那儿去,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读得很仔细,也很善于思考。谁能说说你从少年周恩来身上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从小就有好奇心。

  生:发现他很喜欢思考。

  生:我发现他很大胆。

  师:我们从少年周恩来身上受到了什么启示?

  生: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生:要勤于思考,亲自去弄清原因。

  生:我也要像周恩来那样,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难问题。

  〖教学反思

  教育无痕。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学生阅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建立起人物印象,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品质来同化自己,实现有意义的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引导位置,而学生却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边读边思,完成自我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这一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学会做人”。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阅读8、9自然段,周恩来闯进了租界后,看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用精练的语句加以概括。

  生:周恩来看到租界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外国行人肤色各异;中国巡警耀武扬威。

  生:还看到了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亲人的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受到中国巡警的训斥,而肇事的洋人却在一旁得意洋洋的情景。

  生:周恩来想起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也真正体会了它含义。

  师:“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生:中国巡警自己把自己不当人。

  生:中国巡警把同胞不当人。

  生:中国巡警把洋人当人,把同胞不当人。失掉自尊。

  生:中国贫穷、落后。

  师:是啊,落后就要挨打。

  师:文中写道: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这一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大部分中国人对那些没有志气的中国人是恨之入骨的。

  生:说明围观的中国人也在暗暗发誓:我们要报仇!

  生:说明围观的中国人都是爱国的,都是有志气和有自尊的。

  师:这时的周恩来又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阅读10~17自然段。)

  生:周恩来想到了一定要好好读书,把这些洋人赶出租界。

  生:周恩来想到了一定要振兴中华。

  生:周恩来想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让我们一起用同样清晰而坚定的声音朗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句话吧。

  〖教学反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道结合,对学生进行有机的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幼小的心灵里,少年周恩来听到了,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给民族带来的屈辱。 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应与文本互通心灵的灵动世界,他们也在一次感受主人公的身临其境中,心灵一次又一次受触动,他们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终于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呼声,这种感情是不请自到的。因此,相机激励学生满怀激情而又情不自禁地呼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水到渠成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