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生望庐山瀑布教案

来源:哗拓教育

  活动目标

  欣赏古诗并乐于诵读,感受诗人笔下庐山瀑布的美丽壮观景象。

  理解古诗的含义,并尝试用动作来表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见过瀑布。

  课件准备:《瀑布》视频;《望庐山瀑布》古诗视频;《望庐山瀑布》古诗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播放视频《瀑布》,与幼儿分享观赏瀑布的经历。

  你见过瀑布吗?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看了瀑布的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巨大的瀑布从高山上落到潭里,飞溅的水珠既像夏天的雨,又像一颗颗珍珠,非常漂亮壮观。

  播放古诗视频《望庐山瀑布》,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古诗里描述的景物。

  唐代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之后,写下了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我们来听一听。

  认真听听,诗里都写了什么。

  播放古诗音频及图片《望庐山瀑布》第一遍,引导幼儿理解“香炉”、“紫烟”、“遥看”等词语的意思。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初步理解古诗意思。

  你有听不懂的地方(词语)吗?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香炉”是什么意思?

  “紫烟”是什么意思?

  “遥看”是什么意思?

  2、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小结:“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烟”不是我们平时燃烧的烟,而是云雾,它被阳

  光照射着,看起来有点淡淡的紫色;“遥看”就是从远处看。

  播放古诗音频及图片《望庐山瀑布》第二遍,引导幼儿理解诗中夸张的修辞手法。

  诗里是怎么描述瀑布从高处落下来的样子?

  你觉得山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吗?

  水流真的是从“九天”落下来的吗?

  小结:这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三千尺”是形容山很高,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这么多。“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这里也是夸张的手法。

  播放古诗音频《望庐山瀑布》,鼓励幼儿有韵律地朗读古诗并创编动作。

  瀑布飞泻,水气蒸腾。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像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下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

  读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动作呢?(如遥看)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语言区,提供长衫、古代诗人的帽子,并投放古诗伴奏、插图等,鼓励幼儿有韵律地熟读《望庐山瀑布》。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诗歌意境,绘画“庐山瀑布”。

  附【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