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未选择的路》优秀教案

来源:哗拓教育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发挥小组与对子的合作力量欣赏诗歌;在品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著追求理想的信念。

  4、学具准备:笔记本、字典

  Ⅰ.自学自研部分(时段:自习时间:20分钟)

  旧知链接:背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新知自研:1)找出本文的生字词,熟读本诗,根据语感划分诗句的停顿;2)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赏析诗歌。3)主题归纳。

  Ⅱ.交流展示部分(时段:正课时间:35分钟)

  【学习目标】

  培养欣赏诗歌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诗歌的主题;理解象征手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导学案、朗读录音

  内容模块

  “导学·合作·探究”流程模块

  操作流程

  自主学习环节

  交流合作环节

  展示质评环节

  探究总结环节、巩固延伸环节

  设计重点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形式·过程·时间)

  展示方案

  (方案、建议、时间)

  随堂笔记

  (规律总结·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A品读诗歌

  B欣赏诗歌

  C探讨写法

  D开拓思维

  A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扫清文字障碍。

  2、第二遍读,划分好停顿,读出诗的韵味。

  3、第三遍读,听朗读录音,再次品味诗歌韵味。

  感知课文:

  1、划分诗歌层次,并能用四个概括四节诗的内容。

  2、你认为诗歌在传达着什么。

  B品析鉴赏:潜心会文,自选角度(章法结构,名句品析,分析意象,领悟意境,鉴赏写法……)自由赏析。

  C1、请说说这里的“路”有什么其它的含义吗,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哲理。

  2、你觉得作者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效果吗?

  D1、诗中诗人为什么重点写哪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2、你遇到过人生的.十字路口吗?你怎样选择的,结果呢?

  1对子互学:相互检查导学内容的完成书写情况并用红笔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时:5分钟

  2组内群学:小组长主持互助组内的互动,明确重点交流内容和交流规则。

  ①交流:小组长带领下交流、明确互助成果,解决本人未解决的问题。

  ②抽签:明确展示主题,商讨并确定展示方案,做好人员分工及组内预演,确保人人有事做。

  ③预演:围绕表现任务,参照表现方案,优化表现形式,分派表现任务,进行组内表现预演。

  ④展示:互查互检组内成员演练成果及自行修正;

  ⑤记录:观察大黑板展演成果,快速查找问题,组长记录问题;

  预时:5分钟

  3、跨组研学

  交流新思路、新解法、新拓展。解决本组未解决的问题

  预时:5分钟

  A1、小组推荐组内朗读优秀的学生,全班展示。

  2、全班评价示范生朗读情况。

  3、听录音朗读,学生掌握好断句。

  4、选一名学生范读。

  5、全班齐读。

  6、小组内讨论,派代表黑板前展示诗歌的结构层次及诗歌的主题,暂不做讨论,在赏析诗歌之后,在确定。

  B1、选择本组最佳品析成果在全班展示;

  2、鼓励个性化的解读和独到的见解;

  3、讨论黑板前的层次划分与主题归纳。

  C组内探讨,组长归纳并记录讨论结果,向全班及教师汇报。

  1、选本组内最佳优秀成果或者自荐在全班展示。

  2、各组积极评价,同时可对他组展示进行挑战。

  D1、加分鼓励学生回答,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敢想、敢说。

  2、此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教师举例提示,协助学生理解此问题。

  预时:15分钟

  等级评定:

  【质疑问题】

  提示:预习时未找到的问题

  【重点识记】

  【病题诊所】

  提示:自我赏析时理解错误的地方。

  【精题入库】

  本文的写作特色?

  同类演练(时段:课下,时间:2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

  基础题: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加点的词。

  (1)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发展题:

  3.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题:

  4.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复习辅导部分:

  回头看:基础知识再现与梳理.

  精品阁:充实完善课堂笔记.(纠正自己预习时出现的错误)

  字词

  片段

  结构层次

  主题

  诗歌赏析

  资料库: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他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背景资料: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象征手法介绍: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为了是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

  秀身手:预习《黄河颂》

  【教师寄语】

  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