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学设计

来源:哗拓教育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和观察顺序。

  2、学习作者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

  把握本文的观察顺序和情感线索

  难点:

  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

  教具:

  有关青海湖的图片

  教程:

  一、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向往的地方,导入课文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和憧憬过的地方,你们心目中向往的地方是哪里呢?那个地方为什么令你神往?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说自己想去的地方。

  3,师:女作家冯君莉的梦想是去青海湖。青海湖是怎样一个地方呢?展示图片青海湖,是……(见参考资料)冯君莉的梦想实现了,她去了青海湖,感受了青海湖梦幻般的美景,并且用她的笔,同样为我们制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二、解题

  1.师:本文题目的关键词是"梦幻",行文紧紧围绕它展开,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题目。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3、小结,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青海湖是作者梦想过的地方,所以用"梦幻"来命题,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第二,青海湖确实有着梦幻般的美,用"梦幻"来形容,名副其实;

  第三,作者用丰富的修饰性语言为读者制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与所描写的`对象和作者的意匣不饵塑会-

  1.要学生朗读课文,理出作者的观光顺序。

  2.抽学生回答。

  3.师:顺着这个观光顺序,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和可爱,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发言。

  5,总结。(见板书设计1)

  四、字词训练

  1.准确认读以下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见板书设计2-1),并用它们组成一段话,看看谁组得既通顺,又符合情理。

  2.仿照下面的词再组一些类似的词,并体会这些词的表达效果。(见板书设计:2-2)

  板书设计:

  1.课文分析

  相关语句观赏顺序情感线索

  (1)"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瞬间,我惊住了……"

  (2)"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看乌云……

  (3)"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望晴空……''

  (4)"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远观鸟岛……

  8)"我们……继续赶路了"离开青海湖……

  2.字词训练

  绿茵茵水灵灵甜丝丝沧桑娓娓动听得天独厚潸然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1.师:这篇课文自始至终都有一个明确的观察顺序,如到达青海湖,观草滩、赏湖水、看乌云、望晴空、远观山峦、遥望鸟岛,离开青海湖。有首有尾,有章有法。这是一种什么表达方式?2.师:围绕着作者的观察顺序,文中又有一条明确的情感线索,由惊奇到陶醉,从肯定到矛盾。具体的体现是分布在文中的大量的感叹句和反问句,请在文中找出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师:作者利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和可爱,一是词汇的丰富;二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三是对景物进行色彩描绘。请在文中找出相应部分,体会其作用。

  点拨:课文中有许多与色彩相关的词语,作者运用这样词汇来描写青海湖的美丽景色,将自然的美十分感性,十分生动地转换为画面般的意境之美,这也是此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师:在这篇游记中,作者还运用了"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请在文中找出相应部分并加以分析。

  点拨:在游记中插入这样的说明性文字增强了自然之美的可信度,事实证明,这种在游记中大胆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尝试是成功的。

  二、课堂讨论:文章整体的梦幻氛围及作者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

  1.师:梦幻是神奇、美丽的,但也是虚幻!'的。青海湖拥有醉人的美,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实实在在的美却又美得;有如同梦境般奇妙。本文紧紧围绕;:"梦幻"二宇展开从文章的题目到内:容,"梦幻"般的美、"梦幻"般的感觉总;是和青海湖诱人的魅力紧紧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用这样一种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用优美的笔触带领大家去领略青海湖的美好,享受一场梦幻之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

  三、完成课后习题三

  导人课后习题三,让学生谈谈怎样才能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学生谈论分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