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老赖的定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产生和影响以及失信行为的后果。老赖是指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由法院根据失信行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纳入的。失信行为的后果包括禁止高消费、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禁止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等。失信名单的消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一至三年才能消除。
法律分析
针对老赖的执行期限通常为六个月,接着是受理期,一般限制为七个工作日。在执行之前,需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老赖通常被视为失信人员,为了高效治理老赖,国家会将他们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些失信行为包括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和抗拒执行,以及虚假诉讼、虚假仲裁和隐匿或转移财产等行为规避执行。
一、欠款多少可以定为老赖
定为老赖,跟欠款的具体数额没有关系。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会被纳入失信人: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2、通过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手段妨碍、抗拒执行的;
3、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隐匿、转移财产等手段规避执行;
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
5、违反限制消费令;
6、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
一、失信被执行人的后果如下:
1、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
2、实施其他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
3、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4、还可以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其高消费。
二、失信名单多久能消除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
1、失信名单一般需要一至三年才能消除。法律规定,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
2、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3、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总而言之,在理论上只要欠款不还就可以成为老赖,因为成为老赖与欠款多少没有必然关系,而是要经过法定的程序后,被纳入失信人员登记系统,认定为老赖。
二、什么情况会上失信名单
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一)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三)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结语
成为老赖并不只与欠款数额有关,而是要经过法定程序被纳入失信人员登记系统。失信被执行人可能会受到禁止高消费、信用惩戒等后果。如果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是在立案之日开始算起的6个月内执行完毕。如果有特殊情况的案件可视实际情况延长执行期限,同时报送本法院院长或者副院长批准。如果有需要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该在期限到之前5日内提出申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