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后归还,刑事处罚需根据具体情况。若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息,可从轻处罚;情节轻微者可免除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构成罪,不受挪用时间和归还限制,可从轻处罚;情节轻微者可免除处罚。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构成罪,不受金额和时间限制。
法律分析
挪用公款后归还挪用的公款,能不能免除刑事处罚,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果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结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挪用公款后归还的情况,是否能免除刑事处罚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息,可以从轻处罚;如果情节轻微,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但如果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可以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而国家和集体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也构成挪用公款罪,部分或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免除处罚。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不受金额和时间限制,而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时,如果不知道对方用于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且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则构成挪用公款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第一百六十四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