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鉴赏类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夸大 (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
(1)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2)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的结尾: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前文;④照应文章标题;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
5.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①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②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深层含义理解类
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
①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 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
信 任
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最后一门课终于考完了,同学们都有说有笑地回去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想到刚才考场上发生的事情,心里堵堵的。唉!我该不该向老师说清楚呢?
“时间不多了,请抓紧时间,作好交卷的准备。”监考老师一面巡视着全班,一面提醒我们。在剩下最后五分钟时,我正抓紧时间检查考卷上有没有错误,忽然,右边传来一个很轻的声音:
“喂,第二张卷子的最后一题怎么做?”
我扭着一看,右边并排的一位男生正缩着脑袋在问我。“这……”我不知如何是好。给他看吧,被老师发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给他看吧,他肯定对我有意见。
看到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有些急了:“快点呀,拜托了,拜托了!”
望着他焦急的神情,我不由地想:算了,还是给他吧,就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把卷向他那边挪了挪。蓦地,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就叫帮助同学吗?这是作弊啊!想到这里,我又迅速把卷挪了回来,朝他摇了摇头。他显得又失望又生气,朝我狠狠地翻了个白眼。我没有理会他,抬起了头,正巧和老师的目光碰在一起,我不安起来,老师一定看见了我刚才的动作,以为我在作弊呢!
铃声响了,我和同学们都交了卷。交完卷后,我总觉得老师还在用严厉的目光不信任地盯着我,心里总觉得别别扭扭的。我想去办公室向老师说明,可又怕老师不相信我说的话。
对,不管怎样,我要去向老师说明。我把眼光从窗外迷蒙的雨景中收了回来,定了定神,离开教室,来到老师办公室门前。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稳地喊了声:“报告!”
“进来。”监考老师正坐在办公桌前翻阅刚才收上来的考卷。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她身边。
“有事吗?”老师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清楚可见。“是不是考卷上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一边说,一边放下手中的考卷。
“不,不是,我……”我支支吾吾,不知该怎么开口。“没关系,说吧。”老师和蔼地说。 “是这样的,我刚才没有作弊。”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心里轻松多了,于是鼓起了勇气说。 “噢。”老师放好了考卷,还是微笑地看着我。“刚才在考场上,我确实看见你做了些别的动作,但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你做得对,我相信你是遵守考场纪律的。”
听了这些话,我顿时惊住了。怎么?是我多虑了,原来,不是老师不信任我,而是我不信任老师。我觉得自己开始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多么愚蠢。我欣喜地望着老师,感到这位以前一直让我觉得十分古板的老师一下子变得那么和蔼可亲。我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了。
“好了,回去吃饭吧。你看,雨又下大了。”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轻轻地说。 我这才回过神儿来,向老师微微地鞠了个躬,转身退出了办公室。
雨越下越大,我撑着伞,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被雨水冲得格外明净的石子路上。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因为我今天有两个巨大的收获:其一,我战胜了自己,没有帮人作弊;其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师生之间的信任是相到的。
雨啊,真好!
1、选文记叙的顺序是 插叙 。
2、选文开头写“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结局写“雨啊,真好”,这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开头的“雨烦人”和结局的“雨真好”是什么原因?
情绪不好;我的心情格外愉快。 4、短文中加横线的“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在文中指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
没有帮人作弊。 5、文中结尾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写出了“我”心理上的进一步 6、结尾一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对表现全文思想内容起什么作用? 抒情、议论、点明中心(突出中心)
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个?”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没什么,我随便拿的。”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个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个?”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这一个,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大小都是30元一个,这一个,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个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过正午的沙漠,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1.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
原指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卖水果所积累的经验。
3. 买水果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小见大,易于引发读者共鸣,耐人寻味。
4.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作者不计较生活琐事,却看重生命、事业等人生大事。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