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1 关键词 „„„„„„„„„„„„„„„„„„„„„„„„„„„„„„„„1 前 言 „„„„„„„„„„„„„„„„„„„„„„„„„„„„„„„„1 一、临夏市农民思想状况评估 „„„„„„„„„„„„„„„1 (一)普通农民的思想特征 „„„„„„„„„„„„„„ 2 (二)精英农民的思想特征 „„„„„„„„„„„„„„„2 (三)普通农民和精英农民的宗族意识比较严重 „„„„„„„„3 (四) 现阶段农民思想状况的原因分析 „„„„„„„„4 二、 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4
(一)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繁荣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 „„„„„„„„5 (二)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6
三、 关于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7 (一)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思考 „„„„„„„„9 (二)结合临夏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 „„„„„„„„„„„„„„„„„„„„„„„„„„„„„„„„9 小 结 „„„„„„„„„„„„„„„„„„„„„„„„„„„„„„„10 注释或参考文献
Abstract „„„„„„„„„„„„„„„„„„„„„„„„9 Keywords „„„„„„„„„„„„„„„„„„„„„„„„10 后 记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以临夏市为例
师 学 兵 指导老师:许 信 胜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标志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从农村基础建设、基本制度等方面着手,同时又不能忽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殊任务。因此,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临夏市为例,探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
200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发展和全局的负面影响作出的重大决策。《意见》的公布,标志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的思想状况如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把农民和思想政治教育应然的结合在一起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农民的潜能,开阔农民的视野,由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临夏市农民思想状况评估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三十年来甘肃省经济大发展。来自甘肃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五五”期间的1978年,GDP为64.73亿元;
“六五”期间为466亿元,年均增长8.1%;“七五”为952亿元,年均增长9.6%;“八五”为1966亿元,年均增长9.6%;“九五”为4281亿元,年均增长9.2%;“2001—2004年”为4912亿元,年均增长9.5%;到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699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41倍,人均GDP突破一千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8.96元。在甘肃省经济蓬勃发展同时,临夏市的经济也欣欣向荣。
表一: 各地县生产(2006)
(10,000 元)
地区 临夏市
表一为《甘肃年鉴》统计的临夏市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据统计,2007年,临夏市经济再上新高,地区生产总值稳固提高,第一产业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5.2%,第二产业增加13.7%,第三产业增加14.5%。随着临夏市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社会发生转型与变迁的同时,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开始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农民内部也开始分化为不同的阶层,但由于农村现实社会条件及农民的素质水平限制,不同阶层的农民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阶层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这种分化也显得相对模糊和不稳定,所以广大农民整体上看并没有明显不同的阶层色彩。但是按照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的影响力来看,农民事实上形成了两种较大差异的行为主体:一种是掌握一定的优势资源,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力相对较大的农民,可以称之为“精英农民”群体;一种是与之相反,影响力相对较小的“普通农民”群体。
地区生产总值 168600 第一产业 20518 (一)普通农民的思想特征
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09年的第一号文件,表明“三农”问题是全国的重中之重。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新农村建设的一步一步推进,尤其是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通过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绝大多数农民增强了社会主义信念,对中国的国情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农民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涉农政策积极响应,对政府的信任度也逐渐加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临夏市普通农民当前的思想状况。
1、从集体主义层面看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近乎个体经营,无形地产生了与集体主义观念相排斥的观念,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抬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夏市逐渐以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效率性的负面效应,使得主体自我意识凸显,并得到了张扬,致使有些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中,个人利益明显高于国家和集体利益。
2、从道德观念层面看
总的来看,农村积极、向上、健康的思想道德风尚是主流。但是,随着农村深入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民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中,存在着科学与迷信、开放与保守、文明与丑陋、求新与守旧、繁荣与无序、奉献与贪欲等种种激烈的矛盾冲突与斗争,形成了先进与落后并存、封建与现代共在的复杂心态和道德心理。临夏市的部分农村干部作风不纯,严重地挫伤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使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信心开始动摇。一部分青年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在临夏市城郊的一些农村,年轻人聚众打架斗殴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些农村社会风气不好,打牌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宗族纠纷等现象时常发生。
3、从民主法制层面看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力的意识,但总体看,农民的法律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兰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马一铭在其论文《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中总结了临夏市少数民族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第一,当地少数民族的法律知识欠缺,表现为法律知识匾乏、结构单调、层次低、陈旧而不成体系且无法满足相关的基本的法律需要。第二,当地少数民族的法律情感低迷,对执法和司法的公正性的认同度很低,对执法、司法机关心存芥蒂,对法的实现缺乏信心,既想寻求法律的援助又害怕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第三,当地少数民族的法律意志脆弱,维权护法的精神较为欠缺,普遍存在担心麻烦、恐惧报复、权利麻木等情况。第四,在当地少数民族中,法律意识还较大程度地受到宗教,尤其是《古兰经》的影响。当面对相关的法律问题时,他们更习惯用宗教信仰而非法律规范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五,出当地少数民族法律思维方式的感性化,即对自身的行为调整倾向于自律或者是私了,法律因素还难以成为他们思维或决策中的主导因素”。法律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精英农民的思想特征
1、具有较高的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能力
总体上来看,精英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由于长期担任村庄领导人,有更多的参与政治的机会,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较为熟悉,具有较高的政治认知能力和水平,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熟悉村民自治的相关法规和运作程序,民主意识较强,具有明确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意识,而且政治参与效能感较高。因而具有了较高的政治参与能力,并往往成了村庄选举中的动员力量,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现代意识和传统观念并存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年轻一代精英农民更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更有活力和知识水平,在村中迅速崛起并占有重要地位。相对而言,他们在思想上更为现代化,具有加强的现代意识,主要包括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信息观念、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成就取向等。同时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包括自主性、自信心等等。但是与此同时,某些传统观念依然在精英尤其是年长的农民中存在,例如宗族观念、“权大于法”、保守自私、“清官思想”等。有些治理精英还存在一定的“人治”思想,认为农民懂得越少越好治理,对农民不能讲太多道理,手段越是强硬,治理效果越是明显。
(三)普通农民和精英农民的宗族意识比较严重
随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在新的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平等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取代了封建的宗法关系。但在长期封建宗法制度下形成的宗族意识并没有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而烟消云散。在临夏市一些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农村,宗族意识和宗族习惯势力依然比较明显。在一些村落,宗族矛盾突出,不同家族之间明争暗斗,一些精英农民掌权后,先替自己的兄弟子侄打算,胳膊肘往自己家族拐。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惠农政策也常常因此而不能很好的落实。
(四)现阶段农民思想状况的原因分析
1、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
儒家学说对中华民族有着很深的影响。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等贵贱,均贫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在广大农民心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传统思想意识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期间,绝对均富、宁“均”愿“寡”的狭隘思想加剧了意识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这种反差阻碍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尽管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以提高效率为基础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的市场经济公平观念没有在广大农民中树立起来,最终使一些
农民对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曲解。部分农民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狭隘心理,容易把先富起来的人和贫困农户看成是“两极分化”,产生了“仇富”心理,以至于一些农民抱怨社会风气不公正等等。
2、权大于法的观念的影响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敬畏权力、漠视法律的历史现象。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工作一度得到重视,但“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法律、法学被视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予以鄙弃,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现象突出,造成广大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尽管我国不断在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问题仍然存在。临夏市的一些农民蔑视法律的现象仍较普遍,对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旦私欲膨胀或遇到危及自己利益的事情,便容易置法律于不顾,做出违法的事情。
3、不同时期国家政策倾向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由于过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都围绕经济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忽视和放松了教育、科技、文化、农村等方面的建设。比如说,社会保障建设方面国家对城市居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等一些优惠政策。而在农村,广大农民的生老病死几乎没有任何保障。不过,随着我国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这一现象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总之,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使得部分农民对某些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策漠不关心。
4、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和家庭承包责任制缺陷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带来了新的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比如说,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讲究平等和公平,对于增加农民的民主意识,防止和反对特权思想有积极作用。同时,如果不注意,这一原则会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中,使一些农民机械地对任何事情都讲究按价付劳、讨价还价而忽视责任和义务,一些农民原有的淳朴的爱心和助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来与农民利益直接关系的村组经济随之解体,农民失去了与集体联系的存在方式,自然而然对集体的观念也发生了淡化。因此,一些农民只顾自家,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集体;只要个人,不要他人的思想比较普遍。
5、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对外开放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乘机而入。近年来,随着我们加入了
世贸组织,西方国家借助我国扩大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通过影视、音乐、快餐等诱人的形式,大力宣传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农民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造成一定冲击。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农民产生严重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而中国的传统美德在这些人眼里却失去了光彩。
6、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
宗教极端势力是一股在宗教名义掩盖下的、传播极端主义思想主张、从事恐怖活动或分裂活动的社会政治势力。冷战结束后,宗教问题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持续上升,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等极端势力也在争夺宗教这面旗帜,国家安全和稳定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临夏地区作为伊斯兰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地区,其中全市人口21.18万,信仰伊斯兰教有10.26万,所占比例48.44%。最近几年,伊斯兰宗教极端势力在中亚的活动日益猖獗,连续制造多起爆炸、暗杀等恐怖事件,严重影响了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部分信仰伊斯兰的农民受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做出了一些不利于社会的行为,危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农村治理的基本手段和塑造新型农民的基本方式。列宁说过,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正确的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教育和灌输的。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教训时也说:十年来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因此,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繁荣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实现广大农村的经济繁荣,不仅是实现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保障。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通过向农民宣传和灌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民主法制和科技文化知识,坚定农民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调动其变革生产关系和掌握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而且保证了我国农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同
时还营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二)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农村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一是精神文明。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从国家层次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坚定农民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公众政治舆论方向,净化农民的精神领域,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个人层次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消除农民的一些落后意识和错误思想,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和道德观念,保证科学健康的思想占领农民的思想领域,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 关于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思考
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发展生产、富裕农民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逐步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中心,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必须从其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力戒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因此,在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把努力发展农村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只有经济先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优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就越突出。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关键是充分发挥文化,特别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灵魂和代表人类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教育功能。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续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保证其正确的前进方向。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在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教育农民摒弃传统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理念。把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渗透到农民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精神文化生产的全过程,从而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环境氛围。
3、以“管理民主”为起点,确保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保证
建设“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特征和组织保障,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体现。没有农村的民主政治,就没有全社会的政治发展。“管理民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机制,从而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和法制化,最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各项利益。在农村,精英农民比普通农民有更大的参与农村政治和管理的机会,只有农村真正做到管理民主,才能打通广大农民参政的渠道,从制度上确保农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序化,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民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之,新时期农民思想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必然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不利影响,但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弘扬积极因素,消除不利因素,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结合临夏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
1、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性和实效性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路人。新形势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和村支部的领导作用,乡(镇)、村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三农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它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把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基层党组织要加大领导力度, 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理想、道德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养,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性。基层可以建立健全乡村干部激励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把是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有无成效,作为对农村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任用奖惩的必备条件之一。与此同时,要把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多做些符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的民心工程。
2、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实际的教育工作,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将各具特色,不能千篇一律”,这是国务院发展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张玉台在第21届全国各省、区市及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联席会议上发表的观点。临夏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地方。境内有22个民族共196万人口,回族总共约为61万。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占总人口的56.4%。土族、藏族和部分汉族信仰佛教和天主教。保安族、东乡族市临夏独有的两个民族。对于这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农村开展思想工作不能“一刀切”,除坚持贯彻党在民族地区的政策外,还要针对各族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才能有效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3、探索教育新方法和新载体,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消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
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载体,能够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新形势下,面对农村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改变单一的传统教育方法,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就教育方法而言,要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变;要由传统的单纯说教法向多种教育方法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仅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趋于多样化,而且也要引入了许多新的教育载体,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性。近些年来,临夏市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如表二所示)
表二 :临夏市教育情况
单位:所
指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临夏市现有电大分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8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农民工纷纷返乡。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是解决农民工再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依托这些机构对农民工培训的同时,可以进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另外,一些农村可以建
1995年 10 2000年 9 2005年 12 2008年 15 立自己的文化娱乐广场、阅览室、村办电视台网络等等。
4、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政策,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还是在人才。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更需要人才和智力的支持。当代大学生不仅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而且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优秀大学生走进农村,一方面,传播了新知识,带来了新思想;另一面,推广了新技术,带来了新方法。同时,改进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总之,大学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是年轻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但目前不太乐观的情况是,农村留不住大学生。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上扎根农村。只有思想上扎根农村,事业上才能扎根农村。
5、尊重民族宗教信仰,重视宗教信仰中德育资源的整理和开发
临夏为回族的发祥地,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影响最深的地区。在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整理和开发宗教中优秀的东西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宗教教育也是德育的教育,是提升人性向善的教育;宗教教育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倡导爱与和平,和谐。伊斯兰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马志丽在《伊斯兰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值》的文章中提到,伊斯兰文化和《古兰经》蕴含丰富的和谐思想:第一,服从主事者爱国政治观;第二,积极进取谋求两世吉庆的人生;第三,宽容、仁爱、平等、中道以及与人为的道德观;第四,孝敬父母、夫妻和睦的家庭;第五,尊重自然、合理开发的自然观;第六,鼓励学习、追求知识的文化观。伊兰文化所提倡的这些和谐理念,可以作为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契机和结合点,让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编委会编著:《2007年甘肃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2、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刘强主编:《思想政治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本书编写组编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本书编写组编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7、檀传宝主编:《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马志丽:《伊斯兰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中国穆斯林》2008年第6期。 10、Wilson ,John :A New Introduction to Moral Education 1992.
11、2009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2009lh/content_1239663.htm (访问时间 :2009-03-10)
Abstract: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a great project.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published \"in 2009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on promoting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ntinue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farmers views\" (on the 1st 2009 the central file), China's new rural development towards a new stage.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from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such as the basic system aspects, but also can not ignore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peasants.\" Farmers responsible for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with special tasks. Therefore, the strengthe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armers in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Linxia City, for example, farmers to explore way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armers
后 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