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1文化资源学复习资料

来源:哗拓教育
2011年第二学期文化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它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体现为有形的 物质载体 和无形的 精神资产 。

2. 文化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形成不同的分类体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文化资源可划分为可再生文化资源和不可再生文化资源。从统计评价 的角度,文化资源可划分为可度量文化资源和不可度量文化资源。

3.文化历史资源主要是指前人创造的物的凝聚,其典型代表是文化遗产。

4.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文化生产力理论、文化资本理论、二重价值规律理论以及文化艺术品的价值决定和供求机理。

5. 古道是古时地区之间物质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和纽带,我国著名的古道有:茶马古道 、玉石之路、丝绸之路。

6. 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镇古村落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西递宏村、云南建水、浙江西塘等。 7. 我国的四大名楼有:湖南的岳阳楼 、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 、山西的鹳雀楼。

8. 我国文房四宝的著名品牌及产地是:湖笔——浙江湖州;徽墨——安徽歙县;宣纸——安徽泾县;端砚——广东肇庆。

9. 泥塑和面塑是我国独有的民间工艺,以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人最著名,“大阿福”是惠山泥人中最有特色的作品。面塑则以山东菏泽最为有名。

10. 中国素有“瓷国”之称,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江苏宜兴因盛产紫砂陶制品而享誉世界。

11. 我国古代碑林石刻数量相当浩大,最有名的碑林有: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镇江焦山碑林,以及大量帝王陵园中的碑刻等。

12. 我国宗教雕塑的主要遗存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敦煌莫高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

13.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有:抑景、添景 、夹景、对景、框景 、漏景、借景等。

14. 民俗简单说就是民间风俗,一般把因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风”,把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社会习尚称为“俗”。早在汉代就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

15. 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 天地之中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重点保护名册》,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

16.文化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形成不同的分类体系,从 可持续发展 的角度,文化资源可划分为可再生文化资源和不可再生文化资源。从 统计评价 的角度,文化资源可划分为可度量文化资源和不可度量文化资源。

17. 文化遗产按物质形态也可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前者指已经出土的和尚埋藏地下的各种 文特别声明:此资料仅供借鉴,希望不要大范围传阅。——原野狂草 1

2011年第二学期文化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物,后者指以人为 载体 ,依赖人的声音、形体动作、表演等人的行为而表现的文化形式。

18. 文化历史遗迹资源包括:古人活动遗址、 古城遗址 、古战场遗址、名人活动遗址和 古道遗址 。 19. 我国古代建筑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留存下来的建筑类型有: 宫殿 、亭台、楼阁、坛庙、陵墓、 城防工程 、古城镇古村落、民居等,是一个建筑科学的宝库。

20. 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园林。

21. 我国四大玉石产地有:新疆的和田玉、河南的 独山 、湖北的 绿松石 和辽宁的岫岩玉。

22. 我国特种工艺品的品种及产地:北京 景泰蓝 、福建的脱胎漆器、浙江青田的石雕 、苏州的檀香扇等。 23. 中国素有”东方丝国“之称,丝绸工艺以刺绣和织锦最为著名,中国四大名绣是指: 苏绣 、湘绣、蜀绣、 粤绣 。中国当代三大名锦:南京的云锦、苏州的 宋锦 、成都的蜀锦。

24.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包括: 筑山 、理池、植物、动物、 建筑 、书画、匾额、 楹联 、刻石等。 25. 我国古代碑林石刻数量相当浩大,最有名的碑林有: 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镇江焦山碑林,以及大量帝王陵园中的碑刻等。

26. 文化资源的形态包括: 文献 形态、 器物 形态、艺术表演形态、 技能技巧 形态、节庆活动形态等。 27. 民俗简单说就是民间风俗,一般把因 自然环境 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风”,把由 社会环境 不同而形成的社会习尚称为“俗”。早在汉代就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

28. 中国于 1985 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1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至今,中国共有40项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 世界遗产 》,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29.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 文化生产力理论、 文化资本 理论、二重价值规律理论以及文化艺术品的价值决定和供求机理。 二、名词解释: 1、文化资源

答: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的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大量地体现了文化的痕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比较,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特征。 2、文化产品

答:文化产品是具有文化属性的产品的总称,既包括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的精神产品,又包括用于文化事业的各种文化资源、文化设施等物质产品。 3、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

答: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可以表述为: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发展以其要素、结构、属性和功能对社会的存在、发展和完善的积极意义。

特别声明:此资料仅供借鉴,希望不要大范围传阅。——原野狂草 2

2011年第二学期文化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4、文化资源开发的二重规律

答:文化资源开发的二重规律包括商品价值规律和社会价值规律。首先,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商品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凡是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他都毫无例外地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而发挥作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受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作用于文化产业的基本形式是市场取向,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主导方式是市场调节。

其次,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社会价值规律。文化社会价值体现在:消费者对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认知、审美、历史、科研等精神文化蕴涵的劳动成果的确认。文化社会价值规律是文化产业运作的基本规律,它揭示文化艺术的内在本质联系,制约文化存在样式的运动方向、程度和构造,也规定文化产业的特质和构造。 5、文化资源的品相要素

答:文化资源的品相要素集中地浓缩了资源的特征和基本属性。文化资源的品相应包括下列基本属性,即文化特色、保存状态、知名度、独特性、稀缺性及分布范围。 6、 文化资源的价值要素

答:一是资源的文化价值。这是文化类资源最为显著的价值本体。表明这种资源的社会性和人类活动赋予资源的深厚的价值取向。

二是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 。主要考虑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久远性、文化资源生成年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三是文化资源的消费价值。文化消费具有物质消费不可替代的功能取向,包括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习俗、家族、风尚等方面的功能。

四是文化资源的保护等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内的有关机构,经常性地对相关文化资源的保护做出等级评审。这些评定的依据主要考虑了资源生成、传承与现状,充分考虑了这些资源的未来发展。 7、 文化生产力(略)

答:即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能力。文化生产力是生产力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精神活动通过特定的过程也能够转化成创造经济价值,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力。 8、 文化资源的再生性

答:文化资源不同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文化资源是具有再生性的,它是一个民族、地区、国家长期积累和沉淀的成果,主要指精神产物,这些精神的东西都可以进行加工和创造的,文化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相反,文化资源的使用次数越多越有价值。 9、文化资源传承性

答: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种历史的积累,是这个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的。 10、文化资源的异地开发性 三、简答题:

1、简述文化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特别声明:此资料仅供借鉴,希望不要大范围传阅。——原野狂草 3

2011年第二学期文化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答:文化生产力具有意识形态的精神性特征和非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特征。

一方面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关系等精神层面的文明发展的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

另一方面文化生产力除了具有明显的精神性特征,还具有非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特征。以文化实物产品为例,文化实物产品的生产同其它实物产品的生产一样,也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特征,即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材料加工改造成新的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 2、简述资本的三种基本类型。

答:布迪厄认为,资本的基本类型有三种:一是经济资本。这类资本包含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等,可以直接转换成金钱。二是文化资本。这类资本又分三种:具体的形式,即精神或肉体持久“性情”的形式存在;客观存在,即以文化化产品的形式如图片、书、辞典、乐器、机器等存在;体制的形式,即以一种客观的、必须加以区别对待的形式存在。三是社会资本。它由社会义务(“联系”)所构成,在某种高贵身份被制度化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成经济资本。 3、简述文化资源的三个层次。

答:1、社会心理和精神的层次,即观念层次,主要体现为哲学、宗教和道德层面,比较抽象,通常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认识(包括知识、道德和宗教)传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精神风貌等。

2、文化生产的层次,体现为各类文化活动,大致包括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技术的生产两大类,主要强调主体的文化生产能量。文化不是单纯的既有存在,表现在现实层面上,他同时是一种生产活动,与物质生产相应。 3、文化品的层次,文化品既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器物,如文化古迹,也包括新生产的成品,如书籍,音像等制造品,这是比较低的文化层次,却是最具确定性和可量化的特点。 4、简述马克思文化生产力理论的重要意义。

答:首先,马克思肯定了生产力中包括物质和文化两种生产力,既否定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论,又否定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精神决定论。

其次,文化生产力理论表明,文化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生产。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生产,它就天然地具有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具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运作的全过程,而不只是个别艺术家的精神活动。文化活动本来就不是单纯的精神活动,马克思文化生产力论合理的含有市场经济时代生产的全部特征。

最后,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必然内含着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它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发展史、有形成本体的历史过程,有对精神生产者的精神创造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有对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同时,它还受到生产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水平的限制。 5、简述文化资本的经济学内涵。

特别声明:此资料仅供借鉴,希望不要大范围传阅。——原野狂草 4

2011年第二学期文化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答:文化资本的经济学内涵大体包含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文化资本是一种经济现象,文化价值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有形文化资本如一幢古建筑就可能具有经济价值,从表面上看,其经济价值源于它作为一幢建筑的物质存在,与它本身的文化价值无关。但是财富被赋予经济价值的主要原因恰恰在于它本身的文化价值,及文化价值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无形文化资本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相对复杂。无形文化资本一旦通过产业开发形成某种产品或服务并进入市场,其文化价值就会转化为经济价值并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无形文化资本产业开发、市场交易的经济价值,常常附着于现实物品的外观或构造上从而增大被附着品的价值,被附着品价值的增大,从根本上说,来源于所开发利用的无形资本的价值。

其次,文化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文化资本和其他形式的资本在一起,在生产和流通过程共同发挥作用;为了增加文化资本的积累,新投入的资源与其它发生那个面使用的资源相互竞争、协同发展。

再次,文化资本有利于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文化生态系统支撑着经济的运转,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及其选择。让文化遗产自行衰落,未能进行必要的投资以维持和增加这种无形文化资本,这些忽视文化资本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文化体系的崩溃,其结果也必然导致福利和经济产出的丧失。

最后,文化资本的成本——收益分析。文化资本或文化资源具有资本的共性特征,可以运用投资分析技术进行量化研究。文化资源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从统计评价的角度看,文化资源价值的评价和度量也是具有双重意义,并可以将文化资源划分可度量和不可度量两类。 6、简述文化资源的特点。

答:1、无形性。文化资源大多是以精神、理念等观念形态存在。具象的文化遗存内涵着丰富的、无形的精神、观念。人们在享用文化资源的时候,感觉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

2、传承性。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种历史的积累,是这个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的。

3、稳定性。文化作为客观存在,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是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发展历程的观念形态,深深地刻印在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一旦形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特别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是超稳定性的

4、共享性。与自然资源有显著区别的是,文化资源虽然有产权归属,但产权拥有者并不一定对这一资源完全独占独享。

5、持久性。一种文化资源,只要人们认为它对人类有用,便可以永久地使用,它不会因为使用它的对象多少,使用的频率高低而枯竭、而灭绝。相反,一种文化资源使用的人越多、频率越高,不但不会导致它的量的减少,而且还可能促使这种文化资源量上的增长,甚至产生新的文化特质。

6、效能的最大性。文化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效能,而且使用的人愈多,范围愈广,其效能就越大。 7.递增性。文化资源就是经过人类一代一代人的努力,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生长、不断递进的。只要人类思维和创造活动不停止,人类文化就会不断丰富、发展、创新,并不断产生新的特质。 7、文化资源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1、文化资源品相要素 。文化资源的品相要素集中地浓缩了资源的特征和基本属性。文化资源的品相应包括下列基本属性,即文化特色、保存状态、知名度、独特性、稀缺性及分布范围。

2、文化资源价值要素 。一是资源的文化价值。这是文化类资源最为显著的价值本体。表明这种资源的社会性和人类活动赋予资源的深厚的价值取向。二是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 。主要考虑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久远性、文化

特别声明:此资料仅供借鉴,希望不要大范围传阅。——原野狂草 5

2011年第二学期文化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资源生成年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三是文化资源的消费价值。文化消费具有物质消费不可替代的功能取向,包括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习俗、家族、风尚等方面的功能。 四是文化资源的保护等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内的有关机构,经常性地对相关文化资源的保护做出等级评审。这些评定的依据主要考虑了资源生成、传承与现状,充分考虑了这些资源的未来发。

3、文化资源效用要素 。文化资源的效用大致包括社会效用、经济效用、民间风俗礼仪、公众道德、资源消费人群以及资源市场规模等方面。

4、文化资源的发展预期 。文化资源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产业化的发展是其重中之重。这种发展关系到资源属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便利度、生活服务能力、商务服务能力等。 8、简述文化资源的分类。

答:从时间角度:可分为文化历史资源和文化现实资源;从物质形态角度:可分为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从性质的角度: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性文化资源和不可再生性文化资源;从统计评价的角度:可分为可度量文化资源和不可度量文化资源;

四、案例分析题:(共12分)

1、当前,许多国外影片中都植入了中国元素,有的直接利用中国文学作品加以改编,如《花木兰》,有的借用中国元素重新创意,如《功夫熊猫》,《2012世界末日》将拯救人类未来的诺亚方舟建在中国的青藏高原,《社交网络》开头主人公与其女友的对话中则提到“中国的天才甚至比美国的人口总数还要多”。请结合实际,从文化资源学角度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2、 杨丽萍主创的《云南映象》是一部成功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目前已经在国内巡演300场,其上座率和购票率高达100%,创造了中国舞台阵容最大、巡演时间最长、所到城市最广、演出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票房收入最好的6个第一。《云南映象》还在2004年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第四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的比赛中赢得十项大奖中之五项奖项:舞蹈诗金奖、最佳编导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服装设计奖、优秀表演(打鼓设计)。《云南映象》在艺术上和市场上的突出表现来源于作品创作的匠心独运和成功市场运作,发掘其中的技巧有助于提高中国艺术产业化的进程,试分析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的成功因素。

答: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的美学价值:1、充分运用舞蹈元素、演员、歌声、服装、道具等原生态概念打造作品的差异化优势;

2、使用灯光烘托立体感和层次感、舞台升降转换装置为演员的出场和表演提供更多方式。使这些现代科技手段为“产品”打上时尚标签 ;

3、多彩的民族特色、深厚的人文内涵、强劲的生命激情、使心灵得到回归与升腾。诗意盎然的审美意境更给人以生命的启迪;

《云南映象》的市场化策略:

1、不同歌舞集的版本面向不同受众,建造永久性的专用剧场等使文化产品定位更加市场化:

特别声明:此资料仅供借鉴,希望不要大范围传阅。——原野狂草 6

2011年第二学期文化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2、通过成立云南映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股份制市场运作以及与专业公司合作等手段,具体包括演出策划与组织、广告的发布、制作、代理及配套产品的销售等,使得外部营销更加专业化:

3、实行演员签约制,采取严格细致的考核指标,使内部管理趋于科学化; 《云南映像》的品牌化战略:

1、在作品编导、后期制作、广告宣传等方面积极创新。使得明星效应成功突破市场屏障的限制。

2、通过商业化运作程序生产出《云南映像》手册、明信片、邮票珍藏版、以及以此为品牌的烟、酒、茶、服饰、旅游工艺品。继续进行全国巡演和国外巡演,注重《香巴拉映像》、《藏谜》等作为《云南映像》品牌的延伸效应,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所带来后续产品开发的积极作用。

3、舞剧《长恨歌》是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投资九千多万元,历经一年多创作排演而推出的一部以唐•华清宫遗址为表演地,以盛唐文化为主题,以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为主要内容,集历史文化之韵、山水自然之美与现代科技之奇为一体的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在创作理念、项目运作、产品推介等方面的思路和做法,使旅游经济、文化创意、历史传承与和谐发展之间形成了切合与互动,为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请以舞剧《长恨歌》实景演出为例,从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略) 五、论述题:(共20分)

1、请结合实例分析,论述文化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其收入一方面是票房,一方面有贴片广告的收入;再比如杂技、魔术、话剧、歌舞等的商业性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参展第5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当天就签订了10项原创图书的版权输出合同,金额达到100万美元);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如三辰集团在制作发行《蓝猫淘气3000问》的基础上,弘扬“蓝猫”品牌,开展衍生品生产,每年盈利数千万元),等等。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日益进入家庭,相关的服务项目开发与生产也日益跟进,就使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权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各国、各地区都在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来弘扬本国文化。例如,美国通过把多

特别声明:此资料仅供借鉴,希望不要大范围传阅。——原野狂草 7

2011年第二学期文化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部“大片”输入到中国,我们就了解到好莱坞电影的运作,了解到美国人那种前瞻未来、探索创新的文化特点,日本的《聪明的一休》、《樱桃小丸子》等动画片在中国的放映,也是我们了解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风情。

中美关于恢复中国世贸组织缔约国地位的谈判中,美国就要求中国承诺,允许每年以分账形式进口20部电影,此外还要求中国对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的批发、零售业务等逐步开放市场。据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国内票房前十名中,美国片和国产片数量各为五个,就在前不久,美国还向世贸组织投诉中国限制其音像光盘等文化制品进口,这几年韩剧和韩国的歌星、演员也纷纷抢滩中国大陆。这都反映出各国注重拓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他们的文化产品输出过程中,也就有效地弘扬了他们本国的文化。我国也不例外,今年4月份,河北省在首都国际机场举办的“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动期间,外国公众对中国尤其是河北的剪纸、芦苇工艺画等民俗艺术品就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收藏、购买的意愿强烈,这也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所在,我国近年来大量原创图书版权的输出、民俗艺术品的出口等,也都发挥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

四是提升文化凝聚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产品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还融合着不同形态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是影响和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在应对外国文化产业的挑战中,我们的文化产业既担负着增强综合国力的职责,同时又承载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历史重任。一定的社会价值观、精神理想和既成的制度文化,必然对现存的社会经济、政治产生影响,并引导社会向其规指的基本取向发展。无论社会的统治集团情愿与否,文化的渗透力和化成力量不是人们可以随意主观地改变的。因此,文化的首要功能就是引导约定社会的发展方向。我国正处在一种多元文化共生的状态,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功能潜伏在娱乐的表象之下,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面多群众消费需求的多样化、选择的多样化,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资源对社会的引导作用。

现在有一个名词出现的概率非常高,那就是文化安全,文化安全的内部表现是建立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和统治地位,并通过现代传媒手段来实现;其外部表现是通过增强文化要素的竞争力来抵制西方有害文化的入侵,维持一个较高的文化安全系数,而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借助文化产业的具体载体来实现。西方不仅把中国文化市场看做是贸易机会,也看作是开辟思想战场,加紧文化渗透、传承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占领文化阵地的绝好机会。当前,严重的贸易逆差带来了较大的政治和文化的不安全,因此,改变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的“文化赤字”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因此,如何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维护民族文化独立的文化身份,对外发挥民族文化的竞争优势,保持文化多样性的生态平衡,成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我们要致力于保护和发扬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在文化竞争中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请结合实例分析,论述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参考答案:文化资源是人类除自然资源外最重要的资源,它既存在于人类的物质领域,又存在于人类的精神领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没有文化资源,就如同没有自然资源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可想象的。从当代社会发展来看,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意义主要表现为:

第一,它是人类思想资源的重要来源。从历史上看,思想资源属于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传统文

特别声明:此资料仅供借鉴,希望不要大范围传阅。——原野狂草 8

2011年第二学期文化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化中产生的,文化资源为人类思想观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思想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不同于其它生物群体的重要特征,也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显著标志。人是文化的动物,这里所说的文化,指的就是通过某种思想观念形态体现出的人对世界和自然的看法,其中就包括了自然观、社会观、伦理观等。思想观念是通过人类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是长期以来文化所建构的,离不开文化对思维的塑造作用。事实上,人类思维的发展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它通过特有的方式表达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二,文化资源是人类价值观念形成的依据。价值观念是一个民族群体或成员所共同遵守的一套价值规范,这些价值规范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行动的指南。价值观念是通过文化的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它具体体现在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精神境界等不同层面。价值观念是文化的一种内在规定,它构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也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生活方式。每一种价值观念实际上都与特定的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是特定文化所赋予的一种内在精神属性。这些内在的精神属性为一个民族所共同遵守和践行,形成具有凝聚力和整合作用的某种东西,这正是文化所起到的一种特殊作用。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的创造离不开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同时,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又会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形成一种双向的互动。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是长期以来在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塑造完成的,反映出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第三,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代社会,资本已经成为资源的一种转化形式。文化资源的资本化,也体现了这一特点,这说明资本的内涵已由过去的经济范畴向社会范畴和文化范畴延伸转化。在当代社会,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文化向经济渗透的必然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文化经济的兴起,与文化资本的出现具有密切关系,它使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范畴,而是可以通过资本的形式为社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和价值增值,产生某种实际的效用。

第四,文化资源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文化生产力实际上是对文化资源加以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的结果,它对推动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财富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与一般生产力不同就在于,它是一种通过“软力量”来显现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直接的方面,也有间接的方面;既有经济的层面,也有政治的层面,还有其它层面等等。文化的“软力量”与文化产品有关,而文化产品又是靠文化资源来打造的,它与文化资源密切相关。

特别声明:此资料仅供借鉴,希望不要大范围传阅。——原野狂草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