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完美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妖娆(ráo) 嘶哑(sī) 坟墓(mù) 岩穴(xuè) ....B.分外(fèn) 宠辱偕忘(jié) 摇曳(yè) 枉然(wǎng) ....C.谪守(zhé) 伛偻(yǔlǚ) 拏舟(ná) 绮户(qǐ) .....D.歧路(qí) 投箸(zhù) 怒号(háo) 宫阙(qü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禁锢 缥缈 诚惶诚恐 神彩奕奕 B.摇曳 掂量 殚精竭虑 走投无路 C.狡辩 烦燥 相辅相成 漫不经心 D.粗糙 狼籍 为富不仁 自出新裁 3、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李爷爷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B.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替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 ....C.这条广告拍得实在太好了,让人看了莫名其妙,久久难以忘怀。 ....
D.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5、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
1 / 10
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他们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不仅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是社会道德的践行者。
②更是我们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草根大众。
③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物典型,不同时代的人物典型有着属于特定时代的鲜明特征。
④他们成为了我们前进路上的榜样和明灯。
⑤近两年各大媒体推出的人物典型,完全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老典型”。 A.③⑤②①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⑤①②④
D.⑤①④②③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②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④__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⑤________________?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⑥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 / 10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街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觥筹交错 觥:酒杯 .B.树林阴翳 翳:遮盖 .C.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遗:遗留 .
D.荫长松,藉丰草 藉:枕、垫或踩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顾力不可得而止者 ..B.颓然乎其间者 其如土石何 ..
3 / 10
C.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 先天下之忧而忧 ..D.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宴酣之乐”与作者的“与民同乐”,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山林之乐”。
B.因为李侯实地考察,发现浮槎山泉;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感受山林的乐趣;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所以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 C.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做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的贤达。
D.甲文“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文学作品阅读。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
4 / 10
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
5 / 10
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1.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
(2)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结合加点词揣摩人物心理。)
3.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户外运动,当遵守法纪敬畏自然
盛玉雷
①如今,户外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运动方式。其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让人能够在拥抱自然的同时挑战自我,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②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户外项目越来越刺激,安全之弦却没有越绷越紧;..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足迹越来越广,安全印记却没有越来越清晰。有人为了逃..
6 / 10
避景点门票,在未开发的区域追求刺激;有人拒绝大众化的旅游路线,追求不顾风险的自然体验;有人在经验和装备都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开启“说走就走”的户外探险……每一起户外运动爱好者被困、失联、遇难的事故,都打破了敬畏自然、爱护生命、遵守法规的出行原则,都耗费了救援力量和公共资源高速运转的巨额成本,不仅严重威胁自身安全,而且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③参与户外运动,需要我们懂得,再罕见的风景也不及生命的珍贵。近日,一则“90后小伙在羌塘无人区失联50天被找到,却拒绝接受行政处罚”的新闻,最终以“穿越者认罚,交齐了5000元罚款”而落下帷幕。该事件一连串的波折引发的公众讨论,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在此次穿越无人区的三人小团队中,有人曾成功纵穿羌塘,有人曾攀登过雪山高峰,堪称户外运动的资深玩家。正是那些极限挑战与奇特经历,推涨了他们自我挑战的勇气和底气。但勇敢不是逞强,冒险不是弄险。尽管那位失联的穿越者创造了“断粮7天,只能吃草根、苔藓”的生命奇迹,这样的户外运动却不值得提倡,更何况一行人穿越羌塘无人区的活动属于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
④追求挑战乐趣,需要我们牢记,再遥远的眺望也要留意脚下的土地。有生态人士指出,一个易拉罐被大自然完全分解需要200年,塑料制品需要1000年,一个玻璃瓶需要长达200万年。对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而言,宁静才是最大的守护。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羌塘荒原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探险者在无人区的一举一动,比如留下一张包装纸、扔掉一个干粮袋、点燃一堆柴火,都会变成高寒地区的一道疤痕,造成难以修复的生态损失。可以说,以亲近自然之名行破坏自然之举,既不是户外运动的风向标,也绝不会成为极限运动的功勋章。
⑤每个人都有探索远方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众利益、浪费公共资源为代价。我们乐于见到失联小伙最终得救的暖心,也欣慰于非法穿越无人区的行为受到处罚,但不接受“拒不认错”的任性。事实上,违规犯险穿越等越轨行为,不会被真正成熟自律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所认同,也不会被日臻完善的法律法规所容忍。当户外运动爱好者以身犯险,及时进行援助不是“迁就”,而是尊重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当户外运动爱好者被救脱险,严厉进行处罚不是“伤口撒盐”,而是划出清晰的法律红线。
⑥截至目前,已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数百人进入过太空。矢志探索的魅力,
7 / 10
就表现在永不言弃的心志、突破极限的精彩。这些活动都突破了人生的边界,却绝不碰触道德法律的底线。而这,也应该成为每一项极限运动的自我修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7日)
1.为什么作者认为“冒险户外运动是碰触道德底线的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户外项目越来越刺激,安全之弦却没有越绷越紧;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足迹越来越广,安全印记却没有越来越清晰。 3.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你喜欢户外运动吗?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四、写作题(40分)
春天的一个下午,毛毛雨下个不停。这时,张老师推门进来,大家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
“某某”张老师忽然叫到了我的名字,我心里怦怦直跳,站了起来。 ……
我回到教室,雨停了。窗外小树上的叶子泛着宁静的绿意。 要求。
(1)依照给出的情景展开联想,想象,进行合情合理的续写
(2)文中如需出现校名,人名,班级,请用“某校”“某班”“某某”代替 (3)150字左右。
8 / 10
参考答案:
一 C B C A A C
(1)必能裨补阙漏 瀚海阑干百丈冰 也无风雨也无晴 杏花疏影里 当时奢侈今何处 半竿斜日旧关城 (2)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略无慕艳意 二 1.C 2.C 3.D
4.(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三
1.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渴望亲情、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间老艺人。
2.(1):“蚕食”形象地写出了现代化进程中挖掘机一步步摧毁村庄院落的过程,传达出鹞爷对农村美好家园渐渐消逝的痛心与无奈。(2):写出鹞爷此刻复杂的内心:对儿孙的想念,对美好往事的眷恋,对儿孙不在身边的失落,对风筝技艺后继无人的痛心。
3.这一情节照应了“飘逝的风筝”这一题目;表现鹞爷复杂的内心,丰富人物形象;促人思考“根”是什么,深化小说主题。
4.答案示例一:“飘逝的是风筝”:鹞爷给男孩放的风筝不小心飞走了。答案示例二:“飘逝的不仅仅是风筝”;飘逝的是乡村文明的生机和活力。由于城市
9 / 10
化的进程,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不愿学习如扎风筝一般费事的传统技艺,他们纷纷进城。美丽乡村日渐荒芜,老人孤单留守,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答案示例三:“飘逝的不仅仅是风筝”;飘逝的是乡村文明的生机和治力.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美丽乡村日渐荒芜,老人孤单留守。小说旨在促使人们对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乡村文明的保护之间的矛盾进行思考,呼吁全社会都要关注优秀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美丽家园的守护和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
1.冒险户外运动漠视了生命的珍贵,有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众利益、浪费公共资源等危害
2.不能。“一些”和“一部分”表明只是一部分户外运动者追求刺激、足迹广泛但安全意识却很淡薄,使得论证语言更准确、严密;若删去范围就会扩大为全部的户外运动项目和全部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不符合客观实际
3.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生态人士的观点以及几种难以自然分解的废弃物的事例,揭示了一些废弃物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现实,具体详细地论证了我们在追求挑战乐趣的同时,也应该留意脚下的土地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喜欢。户外运动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让人能够在拥抱自然的同时不断挑战自我,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但大多数的户外运动者只是一味地追求冒险、刺激的自身感受,却忽略了其违法、冒险的户外行为给自身、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作为一个真正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我们应该遵纪守法敬畏自然,在享受户外运动带来的快乐时,也要珍爱生命和尊重自然。 四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