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

来源:哗拓教育
《比尾巴》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比尾巴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1)班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 . 一、教材分析 这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各有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第二、四节,回答了第一、三节的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目标分析 1.能够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会写“比”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能够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4.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自己设计尾巴并完整的表达出来。 5.学会运用同桌间互学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6.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是不同的,并学会接纳他人的想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能认读12个生字并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展开想象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1.学习朗读问句。 2.学会运用同学之间互学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路径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设计 (一) 1. 与老师做“我说你摸”的游1. 游戏导入,引出课导学: 戏。 题。 游戏2. 知道“尾巴”里的巴字要轻2. 对比读“尾巴”,导入,读。 教学“巴”字轻读。 揭示3. 通过联想的方式,识记“比”3. 运用联想识字的课题 字并和老师共写“比”字。 方法,识记“比”字 并渗透识字方法。 4. 教学“比”字书写。 设计意图 1.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随机引出课题。 2. 通过对比读“尾巴”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巴”字要轻读。 3. 通过联想“比”字像什么,向学生渗透联想的识字方法,并让学生记住“比”字,会写“比”字。 (二)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自学: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 初读2.汇报学习结果,通过小老师带课文,读的方式学会认读小动物名字。 随文 识字 (三)1. 同桌互学“伞、谁、最、短”互学:等9个生字。(方式:左边同学生生读给右边同学,右边同学当小老互学,师进行评价,随后右边同学再读独立给左边同学,左边同学进行评思考 价,时间:1分钟) 2. 开小火车读进行检验。 3. 认识“?”,并能把问句读出 上扬的语调。 1. 独立思考,完成连线题。 2. 展示交流,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是不同的,学会接纳他人的想法。 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参加比赛小动物们的名字并用横线画出来。 2.让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并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动物的名字。 1. 通过同桌互学的方式让学生会认读“伞、谁、最、短”等9个生字。 2. 通过开小火车的形式,对自学情况进行检验。 3. 教学“?”,指导学生朗读问句。 1. 通过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课。。 2. 通过小老师带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认读动物的名字。 1. 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完成连线题。 2. 指名上台前进行展示交流,并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学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是不同的,并学会接纳他人的想法。 (四) 通过与老师问答、男女生问答、通过师生问答、男女查学: 带动作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生问答、带动作读等多种文。 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方式,变换读文 (五) 1.师生共读绘本《如果我们有尾1.师生共读绘本《如展学: 巴》。 果我们有尾巴》。 展开2.展开想象,为自己设计一条尾2.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想象,巴。说说自己设计的尾巴长什么翅膀,为自己设计一自由样?都哪些用途? 条尾巴。并说说自己表达 设计的尾巴长什么 样?都哪些用途? 六、板书设计 1. 通过同桌互学的方式让学生会认读“伞、谁、最、短”等9个生字。 2.通过开小火车这种有趣并有时效性的方式检查学生互学的情况。 3.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并随机教学“?”及指导朗读。 1.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来完成动物尾巴与评比结果的连线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通过学生间的展示交流,让学生学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是不同的,并学会接纳他人的想法。 通过师生问答、男女生问答、带动作读等,让学生变幻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让学生在趣味中读熟课文。 1. 以绘本《如果我们有尾巴》为导入,通过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条尾巴的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培养它们的表达能力。 比尾巴 猴子(图片) 长 公鸡(图片) 弯 兔子(图片) 短 鸭子(图片) 扁 松鼠(图片) 一把伞 孔雀(图片) 最好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