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阅读中学会观察

来源:哗拓教育
在阅读中学会观察

平凤乡中心小学 王晓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而小语教材中很多课文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无不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阅读教学与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引导学生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

借助课文,不断提高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观察的兴趣,以提高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持久性。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生动和激动人心的事物发生,而许多同学对生活的感受不深,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感知,没有用心观察,因而,他们面对生活的许多新鲜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即使看到了也无动于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我们要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事物,并养成习惯。这样,我们在表达时也能像作者那样下笔如有神了。”

听了这番话,同学们情绪高涨,个个信心满满,兴趣倍增。课后,我有意识地出了一道观察日记,题目叫《我的观察新发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小兔子等,写下自己的新观察和新发现。第二天,再对学生的观

察日记进行评析。学生都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我及时肯定和鼓励了这个孩子在观察中的新发现。第一次观察活动,在老师的点评下,同学们很有成就感,他们尝到了观察的甜头,对观察事物的兴趣渐渐浓了。 二、教给观察的方法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他们不善于观察,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而没有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教师应事先教给观察的方法和顺序。 1.有顺序地观察。学生观察有顺序,不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性,还能使表达有条理。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作者有顺序观察的结果,包括: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从景到人或从人到景;由因及果或由果到因;从静到动或从动到静;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等。

2.有重点地观察。学习对中心部分有重点地观察,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又可以使学生表达时突出重点,具体生动。

3.持续多次地观察。一种事物,有时经过一次观察,不能把握事物的全部特点,必须经过多次观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才会发现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才能达到全面认识事物,发现存于事物外表之中的本质特点。

三、建立评价机制

卡耐基曾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学生每次观察之后,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在班级设立表扬栏,提供展示的平台,有“小小观察家”、“小小哥伦布”等,同时,每周举行一次“我的新发现”发布会。这样,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天性得到满足,他们的观察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阅读教学入手,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不断地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表达,并引导他们养成习惯。这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必将在教学中水到渠成。 课堂,也因观察而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