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小学 一年级数学 邱丽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每个星期一课间操时间,咱们学校会干什么呢? 生:升国旗!
师:你在哪见到过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呢? 生:学校升旗、运动会上等等。 出示中国五星红旗五种场合的图片。 提问:这五面红旗大小一样吗?形状一样吗? 生:大小不一样。形状看起来差不多,都是长方形。
师:国旗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给你机会,满足你的好奇心!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的升国旗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观念并与实际生活接轨。
(二)探究感悟,理解概念
1.生自主探究,完成表格。 出示自主探究要求:
(1)选择合适的长和宽的关系,将表格补充完整; (2)列出算式,细心计算,得出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
1
2.生小组合作,研究表格。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对比各自表格内容与小组成员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2)完善自己的表格;
(3)仔细分析数据,说说各自的发现。 长 宽 40米 大阅兵时的国旗 60米 天安门前的国旗 288厘米 192厘米 奥运会中国国旗 240厘米 160厘米 学校国旗 小国旗 师巡视指导。
192厘米 128厘米 30厘米 20厘米 3.小组展示成果。并分别说说每个数据表示的意思。 4.师简单总结。
师:接下来,咱们一起去水果摊上转转,顺便买点水果回来。 5.出示水果摊位图片。 师:想一想,你买哪一家的?
出示表格二:总价、数量及单价的关系图。 摊位一 摊位二 摊位三 总价(元) 9 15 12 数量(千克) 2 3 3 单价(元) 6.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要求同上。
7.学生小组上台展示成果。并说说每一个数据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采用先自主探究后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的概念的理解。这里的理解并不是比的数学定义,而是指生活中的比。 (三)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1.对比你手中的两个表格。
思考:国旗的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水果单价是几?这些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出的。(意思对即可)
2
2.教师引入并出示比的概念。
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040写作60:40,读作60比40。生齐读两次。 介绍比号、前项、后项、比值。 求比值:
60:406040601.5 40设计意图:在前两个过程的铺垫下,引入数学中比的准确概念,让学生在对比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后再进行数学认识。结合实际,形成概念。 (四)内化提升,应用概念
1.回顾上面两个情境,说说其中的比。
2.数一数,教室里男生与女生的个数比是( ),比值是( )。你的小组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比值是( )。
3.找找生活中的比?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比?
学生自由说一说。如果有提到比赛计分时,进行解释。 4.想一想: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5.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和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情境,让学生再次感受比,同时练习比值的计算。从学生身边入手,回到身边。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0:40
前项 比号 后项 读作:60比40
60:406040601.5 40 比值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