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来源:哗拓教育
综上所述,对穿心莲的成分的研究很多,集中在寻找新的活性成分上;对穿心莲及其相关制剂的分析方法上,目前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寻找合理稳定的指标性成分,建立准确简便的分析方法,是药学丁二作者今后的重要任务。2004.27(10):780—781【12】莫善列.等.薄层扫描法测定莲芝消炎片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f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54—55.[13瞎文杰,江昌铭。等.薄层扫描法测定妇科干金片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J】.中阂药品标准。2005,1.『14I_-E泽芳,傅小英,赵英,等.溥层扫描法测定消炎利胆片中穿心莲内醋的含餐【J1中成药,1997,19(7):15一16.参考文献:【1]王金兰.等.穿心莲地上部分生理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结构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7,(2):50.f15l李玲玲,陈继翠.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炎得平胶囊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JJ.中成药,1994,16(3):18—19.『16]-f海龙,赵庆华,赵玉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消炎利胆片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J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0.16(4):217.【17】王剑波,郭萍,黄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炎痢净片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1):60-62.【2朦春越.等.穿心莲总黄酮提取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叨.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35(8):7[3]KesavaReddyM?//ChemPharmBull.一2003.5l(2):191-193.[417:林丽.等.穿心莲及其制刺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咖.中国药业.2003.12(10):72.【18】谭建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火栀麦胶囊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22(9):38i一382.【191曾嵘,阎敏,刘建存.HPLC测定复方红根草胶囊中穿心莲内酯和[5】陈丽霞.等.穿心莲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m.中国中药杂志.2006,5(31):391.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4):693—694.[201朱卫泉,苏静.HPLC法测定如科千金片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明.药物分析杂志.2006,26(6):855—856.【617:国才.等.穿心莲的化学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5):405.【7】颜玉贞,谢培山.穿心莲质镑控制的冉评价|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8。9(4):204—206f211沈德凤。张启兴,计莹,等.HPLC法测定止泻片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J1-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1):38-39.f221徐莉.HPLC法测定炎琥宁的原料及其制剂的含量m.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11:83—85.『231陈海滨,刘洪旭.吴春敏.RIP-HPLC法测定清火栀麦胶囊中穿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fJ】.药物分析杂志.200r7,27(3):434--436.『241郑玉光,郭文敏,刘翠艳,等.梯度洗脱测定清火栀麦片中穿心莲f8】黄诺嘉,彭继烽,张幼扬,等.消炎利胆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J】.广东药学,2000。10(2):33.【91曾秋初.周德义,黄江雁,等。消炎利胆片质量控制方法的考察与分析fJ】.中国药事,1999.13(1):70.【10】冯映冰.薄层扫描法测定穿心莲片中脱氧穿心莲内酯的含量【J】.中成药,1992,14(5):17一18.【ll】谢强.薄层扫描法测定清火栀麦片中两组份含量叨.中药材,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毒.2007,27(8):1068-1070.编辑,任鸿兰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李玉霞,李丽萍(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1203)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1临床应用现状灸、毫针刺法、中药熏洗疗法、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换药等方法和西医操作技术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如拔火罐、耳穴压豆、艾条收稿H期:2009—02—20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优青项目1.1辨证施护理论的临床应用护士运用中医的评估技巧(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以判断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从饮食起居、情志调节、辨证施护、病情观察等方面落实相应措施,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中医的辨证施护不仅包涵了护理个体化的内通讯作者:李丽萍,职称:副教授。单位:卜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地址:上海市浦东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11号楼412室。邮编:201203万方数据 1970容,而且可以更全面的把握患者的综合情况,做到更加人性化闭。徐中芹指出要密切观察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性格动向和情绪变化,做好情志调护冈;李月娣在糖尿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一文中提出糖尿病患者饮食原贝[J141;目前社区中医护理干预项日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慨;李玮等通过调查发现饮食、生活起居、情志、中药用药护理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社区居民主要需求项目t61。1.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来源于民间,融合于医疗之中,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的特点。它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对人体损伤小,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些技术如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罐术、热敷法深受病人的欢迎川。目前在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81。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如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灭活HbsAg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l;用中药灌肠法治疗慢性2.1.3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化,从护理病历书写发现,同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千篇一律M。2.1.4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2.2中医护理操作I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如陈晓蓉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护士极少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仅部分护士能对病人进行辨证下的饮食指导、药膳指导,但病人具体实施者甚少。结果表明在45份一级加病危的单病种病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护理的仅占4.4%,有辨证施护措施的占6.7%,在176份单病种病历中,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占15.34%,有辨证施护其他措施的应用及落实记录的仅占2.8%vS。上海市闸北区宝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穴位按摩等中医技术主要是中医医生或技师操作,护士极少应用。中医外敷、中药熏洗治疗、中成药静脉注射由护士按医嘱实施嘲。究其原因有:2.2.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多。2.2.2护理T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上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2.3盆腔炎110l;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分别注射地塞米松、肌苷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社区的应用也比较普遍,比如上海市闸北区宝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06年l一6月份122份病历中有针灸、拔罐、穴位按摩3项中医技术治疗遗嘱的占31.14%,中成药静脉注射治疗占86.06%1目。护理记录缺陷临床护士往往注重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旧。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1.3中医护理文书书写中医护理病历书写反映了中医护理T作的质量,也是指导护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书写中除掌握文件书写的规范要求外,还要有中医特色的规范要求,要着重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在护理病历书写中要反映的节气、四诊、辨证分析,以及根据辨证分析拟定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均是突出了中医辨证施护的特点旧。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再加上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流于形式。3对策与建议3.1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护士执业管理办法和相关行政管理法规中,应明确规定2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2.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㈣。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2.1.1中医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1.2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西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权利与义务,也可采取考核、颁发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资格证的形式来规范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行为闱。3.2加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改进及理论的研究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把循证护理中的整体观思想运用到中医护理中,可使中医护理的万方数据 1971整体观更为深化、更为全面,辨证施护更为完善旧,并形成规范化、客观化、量化的研究方法和科学评价体系。3.3加强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3.3.1建立中医护理教育体系。对在职人员建它中医护理教育培训大纲,采取多途径、多渠道培养。3.3.2制定完整的中医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3.3.3充分发挥健康宣教在中医辨证施护的主导作用。加强有关饮食搭配、体制辨证、膳食调护、四季养生、起居保健及相关调畅疏理情志等方面的理论的学习,宣传疾病保健知识和【5】徐筱莉,陈继根,王丽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6—18.f6】李玮,郝玉芳,王琦等.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认知和需求的调查研究【J1.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81—283.【7】J‘富平.当前中医护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J】护理学报,2006,13(5):60—61.【8】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J婢-[.11.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89—291.【9】赵红梅,李小敏,关丽婵.爱婴病房艾条熏蒸对HbsAg灭活效果的研究Ⅲ.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l1.【lO】叶促芽.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灌肠治疗及中医护理Ⅲ.河南中医药学,2002,17(2):69.[1】】杨莉、李晚轻,肿瘤放化疗后向细胞减少症的穴位注射治疗及中医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51):14-15.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3.4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文书书写是病人救治情况的真实记录,已做过的治疗、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记录,中医技术操作应记录病人症型、治疗目的、取穴、治疗效果观察及局部皮肤状况等【16】。制定完整的中医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中医护理人员应在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护理理论的基础七,加大中医护理科研力度,以中西医结合护理为主要形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181;积极走出国门,及时了解国际护理学科的进展使一些先进的经验和信息为我所用【191。f121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13】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J1.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14】郑平,曾家丽.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1.吉林中医药,2008,28(1):42.【15】陈晓蓉.我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2.8(5):363—364.参考文献:[161沈桐.浅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3):111.【l】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00一120.【17】杨玉娟.循证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1.护理研究,2003,17(7):759.【2】何燕萍,宋阳.中医护理国际化探讨【J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f7):70-71.【3】徐中芹.变异性心绞痛的中医护N[J1.江苏中医,1998,19(3):40.【18】黄文莉.走出国门的中医护理思考一芬兰的短期教学经历【J1.现代护理,2007,13(3):293—294.【19】姚菊峰,付菊芳,孙静等.中医护理优势及前景【J1.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47—48.【4】李月娣.糖尿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54.编辑,樊延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概述程纬民(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广西南宁53002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的血证、发斑等范畴,认为其以热证、虚证、瘀证为主。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现状综述如下。1.1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或由伤寒、或由时气、或由温病引起。朱震亨最先提出内伤发斑的概念。《血证论》将血证的治法精辟地概括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等四纲。目前中医1中医治疗收稿H期:2009—02—20认为”热”、”虚”、”瘀”为本病主要致病因素,”热“、”虚“、”瘀”可单独为患,亦可合邪为患。病因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病机万方数据 19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