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持续改进活动控制程序

来源:哗拓教育


持续改进活动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公司的持续活动提供准则,使公司的持续改进活动有序地进行,以达到有效、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运行质量,持续地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持续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本公司覆盖产品所涉及的持续改进活动的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办是持续改进活动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贯彻实施持续改进思想体系,通过计划管理、目标管理、统计技术及合理化建议等推动和促进持续改进活动。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策划。

3.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持续改进项目的实施和跟踪。

4 工作流程

4.1 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4.1.1 建立并贯彻持续改进的思想体系。

4.1.1.1 公司承诺开展持续改进活动,把持续改进作为公司努力使各受益方特别是使顾客满意的

一项重要管理过程。

4.1.1.2 公司倡导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活动,公司将创造良好的心态环境、客观环境,以鼓励持续改进和创新,公司将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员工掌握持续改进的方式和方法。

4.1.1.3 公司的持续改进活动坚持以下原则:

a)顾客的满意高于一切;

b)改进是永无止境的;

c)改进的机会时刻存在;

d)质量、服务价格、成本、生产率、效益是主要的改进方面;

e)持续改进可以是重大的改进项目,也可以是包括小改小革在内的日常的改进活动。

f)持续改进应延伸至具有最优先数的特殊性的产品特性方面。

4.1.2 持续改进项目的识别

4.1.2.1 以下资料/信息将得到定期的测量和评估,从中可获得持续改进的机会:

a)产品质量和/或服务质量;

b)过程能力;

c)顾客满意/不满意;

d)成本(包括质量成本);

e)顾客的期望;

f)竞争对手的情况;

g)市场的实施动态等。

4.1.2.2 对上述资料/信息的测量和评估按相应的程序执行,改进项目的确定原则如下:

a)顾客提高要求的期望应确定为改进项目;

b)质量目标的调整和优化应确定为改进项目;

c)生产工艺的优化应确定为改进项目;

d)具有最优先数的产品的特性的改进项目;

e)成本控制和优化应作为持续性的改进项目;

f)过程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应作为改进项目;

g)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应作为改进项目;

h)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用后,应确定为改进项目。

4.1.3 持续改进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4.1.3.1 公司根据改进项目的性质和需要成立横向改进小组,横向改进小组负责实施确定的改进项目。

4.1.3.2 多方论证小组对改进项目的要求制定改进方案。改进方案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a)项目目的;

b)项目目标;

c)项目组织;

d)措施;

e)日程安排;

f)效果评价准则等。

4.1.3.3 多方论证小组按改进方案实施,当需要修改方案时,由小组讨论并认可改进方案。

4.1.4 改进效果的评价与巩固

4.1.4.1 对所有改进项目的效果都须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由公司组成的改进项目评价组进行。

4.1.4.2 对改进项目效果的评价方法可以是:

a)测量;

b)对比分析;

c)统计分析;

d)观察分析等。

4.1.4.3 对改进项目的效果评价应形成改进评价报告,经评价认为需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将被确定为新的改进项目。

4.2 持续改进项目的具体实施

4.2.1 年度改进

每年12月,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总结上一年的实际工作情况,针对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服务、价格和产品交付信誉等诸方面存在的可优化、可改进的过程,寻找改进的项目,形成“年度持续改进计划”。

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持续改进建议书”,申请临时增加持续改进项目,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4.2.2 评审/项目确定

4.2.2.1 改进项目的确定,优先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

a)设备安装、模具更换及机器调整时间;

b)非增值使用场地空间;

c)节约和保护能源;

d)没有集中于目标值的过程均值(双侧误差);

e)优化生产节拍时间;

f)人力和材料的浪费;

g)不良质量的成本;

h)过多的搬运和贮存;

i)临界测量系统能力;

j)顾客的忧虑、新的要求、售后质量保证等;

k)延长产品的寿命;

l)延长设备的寿命和周期时间;

m)生产安全;

n)其他。

4.2.2.2 总经理组织会议对提案进行评审,充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根据公司的资源状况、顾客

的期望、改进项目对公司的影响等,优先选择、安排,然后批准“年度持续改进计划”或“持续改进建议书”。

4.2.2.3 项目确定后,管理者代表组成项目小组,任命项目组长。项目小组领导持续改进项目的展开。

4.2.3 现状调查分析

项目组长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对持续改进项目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并记录在“持续改进项目计划”。调查分析可采用以下方法:

a)控制图(计量、计数、累积和图)/能力调查;

b)试验设计(DOE);

c)体系/过程/产品审核及供应商评价;

d)设备总效率;

e)PPM分析;

f)价值分析;

g)基准确定;

h)防错技术;

i)质量功能展开;

j)FMEA;

k)CAD/CAE;

l)解决问题的8D技术;

m)检验/测量技术。

4.2.4 提出改进目标/制定方案

现状调查分析完成后,项目小组根据项目目前的状况和顾客的期望,确定并量化持续改进项目的目标,形成“持续改进项目计划”,由管理者代表代表组织与计划涉及的部门负责人会签。

4.2.5 审核

“持续改进项目计划”由总经理审批,如果总经理认为该计划存在问题,相关部门需要重新制订计划,直至总经理批准为止。通过审批的方案计划,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推进计划执行。

4.2.6 执行

4.2.6.1 项目组长组织改进方案执行的实施中,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根据进度进行跟踪和监控,对于需要作出更改的措施和方针要求要及时地通报管理者代表以获得认可。

4.2.6.2 实施记录应记录在“持续改进项目计划”中。

4.2.7 阶段性评价

4.2.7.1 项目组长根据“持续改进项目计划”的阶段性目标,组织对该项目的持续改进进行阶段性评估,如果阶段性评估通过,则继续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改进方案的实施,否则必须重新制定或修改方案,针对更改进行新的评审和评估。

4.2.7.2 阶段性评价记录应记录在“持续改进项目计划”中。

4.2.8 结果评价/发布

4.2.8.1 “持续改进项目计划”全面完成后,项目组长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多方论证小组及相关人员对持续改进项目进行验证和评价,验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a)用事实、数据说话。即,定量化改进目标值,比较改进前后的结果,确定持续改进项目的有效性。

b)转换为质量成本比较。即,对于可转化到质量成本的目标值,通过比较改进前后的成本,确定持续改进项目的有效性。

c)对于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分析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制定措施及可达到的修正目标,经总经理批准后重新实施改进活动。

d)对于达到目标的情况,应作为下一年进行持续改进策划的基础。

e)持续改进计划实施一个循环后,要及时总结、分析改进效果,作下一个循环的投入准备。

4.2.8.2 相关的验证记录应记录在“持续改进项目计划”中,在项目的后续工作落实完毕,交管

理者代表审阅后转由总经办归档。

5 相关/支持性文件

5.1 Q/SX•G2—01—2009《质量文件控制程序》;

5.2 Q/SX•G2—02—2009《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Q/SX•G4•28—01“年度持续改进计划”;

6.2 Q/SX•G4•28—02“持续改进建议书”;

6.3 Q/SX•G4•28—03“持续改进项目计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