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州大学2008年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试题

来源:哗拓教育
苏州大学2008年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编辑方针

2.黑幕揭发运动

3.格伯纳

4.媒介控制

二、简答题(5选4 10*4=40分)

1.在世界上新闻法的有多少种分类?

2.试着写出你读过的5本新闻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名字。

3.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涵。

4.文化研究学派。

5.电子媒介的“空间偏向”。

三、论述题 (15×2=30分)

1.结合今年新闻报道的有关内容,试论述新闻媒介和政府的关系。

2.某电视台提出“用事实说话”,用新闻学的有关理论去论述。

四、实践题 (60分)

给一篇新闻稿,

1.写出你对它的评价(300字)

2.改写成简讯,并加标题。(300字)

3.写一个编者按。(150字)

4.以此为线索,如果要你进一步去报道,你打算怎么做? 说说你的想法。

五、评论写作

给出一篇评论《谁篡夺了毛主席手书“为人民服务”》

“戒烟广告竟然将毛主席手书‘为人民服务’,篡改成了‘为烟民服务’,这也太不严肃了。”日前,南京有市民对该市8路公交车内广告牌上的戒烟广告,提出了质疑,并表示难以理解。(6月22日《现代快报》)

的确,毛主席题写的“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即使在今天,“为人民服务”也经常出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或机关部门的宣传牌上。南京的这条另类戒烟广告,之所以自以为妙地想到了“为烟民服务”的措词,其对毛主席原词的掠美之意,可谓显而易见。

戒烟广告用上“为烟民服务”的字眼,真如一些市民说的那样感到无法理解么?我看未必。类似的例子,公众已是屡见不鲜。譬如同样在某个时代妇孺皆知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不是早就“派生”出了“将爱情进行到底”、“将炒作进行到底”等的诸多版本么。如果我们承认和相信“与时俱进”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也就应该既记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意义,又能容忍“为烟民服务”、“为网民服务”、“为股民服务”的“取巧”创新和使用。

不过,从报道的内容来看,南京公交车上的那个戒烟广告,的确有着明显的不妥之处。把毛主席手书的“为人民服务”字样,原原本本地套用到广告画面,且只是将其中的“人”字换成了宋体“烟”字,分明是种极不严肃的做法。这样的广告创意,根本就是一种“广告疮意”。联想到稍早有人把雷锋形象印在避孕套的铁盒包装外,借此隐喻其产品“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无疑是对真正雷锋精神的污辱与亵渎了。

每个时代,总有一些普遍遵循的认知惯例和道德底线。而故意与毛主席手书相混淆的“为烟民服务”戒烟广告也好,印上雷锋头像的避孕套外包装也罢,其实并非是在“投机取巧”,恰恰是在“投机取骂”、“投机取丑”了。广告宣传,也是企业形象和商家素质的一个参照物。连广告都做得那么“缺乏好感”,公众对其产品,是会喜欢多,还是厌恶多呢?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07年6月23日

1、你认为标题合适否?说明理由,如不合适请你给拟一个

2、你统一作者的观点否?如同意写一篇呼应性评论。如不同意写一篇驳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