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哗拓教育
2015年 第7期 第37卷总第253期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物流工程与管理 物流论坛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5.07.005 我国 口 艮日n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口胡成琳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在分析发展食品冷链物流迫切性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从产业发展、人才和设备现状,以及运作和管理方面 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我国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食品冷链;冷链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993(2015)07—0012—03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Food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 口HU Cheng—lin (Tianjin Sino—Germ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Based on analyzing the urgency of developing food cold chain logistics,this study further reviews its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view poin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personnel and equipment status,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nsequently,we prescribe relevant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ing China’S food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food cold chain;cold chain logistics;srategy 1 我国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的迫切性 识提升,以美食化、便利化取向的冷链食品,愈来愈受到大众 的青睐。冷链食品普及与多样性引发人们对冷链物流的关 心,也促使相关企业开始对冷链物流服务更为注重,主动追求 目前,以欧美及日本为代表的全球冷链市场发展较为完 善,冷链食品占总体食品比率约为35%,且已有90%的运送 符合冷链要求。至于中国大陆,低温食品占总体食品比率不 冷链物流服务技术的强化,并针对各类冷链食品的管理、使 用、销售、递送,开展各式各样不同的眼务与运作模式,让消费 者享受到具有高选择性、新鲜度与高营养价值的冷链食品。 1.3加快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是改善企业实质 获利的具体体现 高(约20%),采用冷链运输的比率亦仅近20%。随着经济的 迅速发展,冷链需求契机成熟,但冷链服务与技术却严重不 足。整体而言,我国冷链体系尚不健全,冷链经常断链,产品 质量难以保证;商贸服务模式尚未建立,民众未能享受最便利 的优质商品;运作规范不健全,业者无规可循,成长受到限制; 农业园区较少,农超对接机制尚不成熟;资源整合度低,车流 阻塞、排碳量高。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属起步阶段。面对日渐增 长的对冷链食品和冷链服务的需求,发展食品冷链物流显得 尤为重要。 冷链在现代物流服务方面的占比小,特别是新技术运用 不高,导致物流成本高居不下。据统计,2013年,我国物流费 用占GDP比为18%,世界各国平均值只有l1.6%,美国、日 本、新加坡、香港只占8.5%,台湾、韩国与加拿大占9%,德国 占8.8%。引进国外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论,对降低 冷链物流成本,提升冷链物流效率,改善企业营利具有重要 作用。 1.1 加快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 食品安全是近年全球持续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保质期较 短的冷链食品,更成为民生消费安全最受重视的一环。食品 1.4加快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是促进食品产业升级的必要 途径 安全对冷链的作业效能与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 建立不断链的物流体系,促进冷链食品于生产、储存、运输、流 通阶段皆能控制在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建立食品安全产销履 冷链物流涵盖从农村至餐桌一体化建设,冷链物流的发 展将带动整体食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农业、制造加工业、 物流业、技术装备业、商贸业。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让农 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农超对接、农户契作、农业现代 化的发展促进三农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有助于制造加 工业者创造优质特色产品,有助于规模化的物流仓储业的发 展,有助于技术设备业者进行科技创新发展,有助于商贸企业 历,追踪追溯冷链食品来源与流向,保障消费安全。加强冷链 物流发展已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 1.2加快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是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关键 要素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在外用餐人口增加及消费者意 【收稿日期】2015~05—11 【作者简介】胡成琳(1982一),湖北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运营管理硕士毕业,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第7期 胡成琳: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3 集结各式商品创造各式销售渠道,加速促进产业升级。 1.5加快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是打造绿色环境的最要拳措 绿色物流最重要就是节能和降耗。一是创造节能低碳物 流环境,全球能耗的30%来源于食品冷藏冷冻,冷链物流为高 能源需求的行业;二是创造不浪费的消费,冷链食品断链状况 频繁,报废损失每年高达1000亿元以上,绿色冷链物流重点 包括绿色仓储与绿色运输,冷链物流低碳发展迫在眉睫,高能 效冷链储运建设亟待完备,借助先进技术,建立节能低碳的冷 链物流成为打造绿色环境的重要举措。 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1 产业方面 全球物流发展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要求全球不同区域 共同协调和运作。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方向 转化,而物流行业还处在低端化、同质化和新技术运用不足阶 段。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占物流业增加 值的比重超过70%,国际化、高端化和多样化的物流服务还比 较小。 2.2人才方面 我国缺乏专业冷链的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欠缺完整服 务的知识与经验,制约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冷链物流技术 含量高,作业难度大,冷链专业人才的缺乏,将给冷链物流运 作带来高风险。 2.3设备方面 我国多数冷库老旧且运作多属传统,管理方法粗放,运营 过程中的单位能耗相对较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专业化物流 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冷藏车与冷藏箱严重短缺,不能保证全 程冷链运输。 2.4运作方面 冷链运作无效率,存在诸多不必要的流转环节,成本居高 不下。冷链食品履历信息不完整,食品安全追踪与追溯环境 待强化。口岸集运体系未完善,通道运输不畅、运能不足,不 能适应港口发展需求。 2.5 管理方面 缺乏行业指导规范,一是冷链市场规划以及管理,没有专 业部门宏观调控,使冷藏业盲目发展。二是行业企业管理和 技术标准亟待统一完善和制订。 3我国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的具体措施 3.1 完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 ①建立高效冷链物流网络与集散点。 按照冷链行业分布建立针对水果蔬菜类、冷冻产品类、水 产生鲜类对应的进口节点物流中心、区域分拔物流中心、城市 配送物流中心等三层式冷链物流指定合作机构,对整个冷链 分布进行标准化管理。鼓励企业以策略联盟方式整合各区物 流资源,发展多式联运,突破交通限制与通行瓶颈。建设信息 网络,开发信息系统,实现跨区信息的互通互联和数据共享。 完善硬件操作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和配套服务系统,加强物流 体系建设,并以科技化打造各个转运及发货据点与便捷路网, 加速高效供应链形成与无缝衔接。 ②建立冷链公用设施与服务系统。 为提供民众优质生活,支持企业达到全程保鲜服务,考虑 重点物流据点——中继站、陆地港、园区、港区,导入保鲜服务 方案,建置冷链公用设施与服务系统,包括蓄冷充电站、冷链 恒温容器租用站、冷链快递保鲜暂存区等,保障消费质量与食 品安全。 ③建立国际食品安全流通供应链体系。 建立从产地到销地的全程食品安全标准交流,交流检测 相关新技术和新标准,保障消费质量与食品安全。 ④建立供应商诚信绿色通道制度。 建立食品业者相关诚信认证体系,包括:供应商企业认 证、产品质量认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认证,针对认证合格企 业提供绿色通道,以简化程序,提高物流效率。 3.2推进冷链物流营运模式创新 鼓励企业发展具有创新特色之物流服务于营运模式,强 化竞争力。 一是发展高质、高效冷链物流服务模式,例如,因电子商 务需求发展冷链宅配物流模式,针对国际快递货物发展海运 快船运输模式,整合不同客户保鲜需求供应蓄冷设备,以不断 链监管系统追踪全程货物状态,及整合资源打造国际联运物 流服务网等。 二是建立弹性、多元的冷链营运模式,例如,依据渠道特 性精准配置库存,以复合式运输建立覆盖区域的物流供货模 式,及针对产业链角色需求运作不同样态之物流金融业务等, 以多模式物流营运活络商贸,同时,推进和扩散“物流外包服 务项目”,以全方位物流服务创造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营运 商机。 3.3 加强食品冷链物流全产业链管理 针对产业链各阶层不同营运需求,设计供应链整合模式, 规划具质量保障与食品安全生产供应、储存等作业。 一是建立协同作业机制,整合上游农业生产与下游商业 市场消费,以高端物流支持多元商贸发展,实现从农田到餐桌 全供应链管理。 二是强化现代化冷库,建立冷链保鲜运输解决方案,应用 科技技术协助管理、调度与检测各个冷链食品产储运销活动, 全程控管商品及物流质量,确保冷链品流通、营销有优质性, 巩固优质城市基盘。 3.4 实施食品冷链物流科技化与信息化工程 科技化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与升级的手段,物流属劳动 密集型行业,货物之进出、存取、搬运、分类等,皆需要投入人 力;且冷链作业环境较一般物流更为严格,例如需在零度以下 环境长时间进行货品存取作业,须额外搭配搬运、装卸保险设 备以随时因冷链品保险规定等,因此,包括机械化、自动化、系 统化的创新科技应用,在冷链推动中非常重要。加快冷链物 流科技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建立,应用科技技术协助运作、管 理、调度与监测各个冷链食品的产储运销活动,全程控管商品 及物流质量,确保低温品流通、营销的优质性。 (下转第11页) 第7期 张梦雅等:组织网络下的协同物流联盟模式研究 业文化、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等的差异都有可能影响协同物流 的正常运行。因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优化标准 和制度,使协同物流机制走向成熟。 4结语 理,各物流企业可在信息平台上随时了解该企业物流活动状 态,把控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及时作出响应。同时,由于各 物流企业责任归属明确,形成了一条贯穿整个物流活动的监 督流,即后序物流企业会对前序物流企业的活动进行监督,客 户又会对总体的物流服务进行评价。主企业根据每项物流活 动反馈信息进行指导和支持。 ③适时调整。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网络化发展和协同合 作,现代物流网络化运作的核心是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 服务 ],其中,信息共享是资源整合的基础,网络节点间的协 物流协作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及合作伙伴自身都处在不断 地变化当中,因而物流协作关系必须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成员企业无法按要求完成任务、企业退出或成员企业之间 发生冲突等意外情况时,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同服务是资源整合的成果。因此,研究组织网络下物流企业 间的协同物流联盟,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对物 流管理理论的研究和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都具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计划、协调冲突,以保持整个网络的平稳运行。 3.4联盟解散 [1]丁俊发.中国流通业的变革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 2011,25,(6):2O一24. 联盟解散是协同物流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联盟发展到 最后就要进行解散或者重组,还要进行总结和反馈。 ①联盟解散或重组。 [2]李静.我国现代物流服务模式及其最新发展前景浅 析——物流网络服务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33,(4):52—54. 当任务完成后进行企业利益分配,同时,主企业对成员企 [3]Bockhoh,F.,W.Raabe and M.Toth.Logistic Assistance Systems for 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 Plan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mul ̄ion and Process Modelling, 业进行评价、网络中的各成员企业进行相互评价、客户对物流 服务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信息平台上。 随后,联盟解散,或者新一轮的联盟重组。 2011,6,(4):P.297—307. ②总结反馈。 协同物流服务还处在发展初期,在物流组织协同运行的 过程中仍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经过不断地总结反馈才能使 [4]张梦雅.基于组织网络化的物流企业协同服务模式研究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5]袁雪妃.现代物流产业组织形态变化规律与变革机制研 究[J].兰州学刊,2012,(1O):123—128. 协同物流机制更加完善,同时,成员企业问存在诸多差异,企 (上接第13页) 与市场秩序。 ①引入与扩散自动化系统技术。 3.5 实施培育食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工程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厂商对自动化需求逐渐增加,企 业对自动化能力与系统整合能力需求增强,包括农业自动化 建立冷链人才培训体系。设立人才培训基地,为冷链行 业业者提供高质量的冷链专业人才培训。结合学校与企业用 技术、食品加工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冷库、自动化分拣技术、自 动化转运分拨系统、急速冷冻与制冷温控设备等,以实体设施 设备强化作业效能,并保障商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冷链为较 耗能产业之一,设施的建造成本约为常温设施的2倍,运输成 本约是常温运输的2—3倍,对于冷链设施的自动化建设,亦 朝节能减碳目标进行。因此,将引入优质设备厂商,导人机械 人标准,补充强化冷链物流专业知识,设计培训型态、规划培 训类别与项目。以课程培育搭配实务训练,朝强化供应链物 流知识、物流作业软硬件、商贸物流系统整合能力等方向着 手,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加快冷链企业的审计,并落 实社会服务。重点培训包括冷链物流作业规划与管理、冷链 食品仓储管理及保鲜技术、冷链食品运输管理及保鲜技术、冷 化、自动化作业,有效降低员工作业负荷;并能争取更多物流 创新应用商机,且能避免未来人口紧缩时的障碍。 ②建立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 链食品检疫标准、冷链物流温湿度管理追踪系统、冷链物流成 本与计费模式、冷链物流设备选择与评估等。 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 冷链物流职业技能教育,协调相关部门与行业组织开展培训 工作。开展冷链物流试点工作,引介高等学校与行业组织成 立“冷链物流人才培训小组”,以师资培训、学科培训、就职培 训等多方面,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育体系,加速引入专业人 才进入市场,持续创造就业、升级产业。 一冷链是整个链条的运作,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系统化 知识、经验与服务,强化实时性与统合性管理,并辅以附加值 分析决策能力,减少人工判断作业,才能同步掌握时效,质量、 成本等关键因素,顺利创造差异化优势,以落实信息无国界的 目标,聚焦在各项冷链物流服务机能,结合需求面、知识面设 计相应的系统技术,一是信息管理平台,包括产品来源流向履 历、供应链整合信息、储运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检核执行重点 包括,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健全信息工作机制,加强信息采集 点,建立信息通道、建设网络中心相关基础设施,支持企业用 信息引导生产与各项物流作业,统筹规划产储运销,维护城市 是出台冷链物流培训计划,规划冷链专才培训活动,政 府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培训人员颁发证书,并视需求引导至 试点企业试用乃至就业;二是推动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大专 院校学生至企业实习实践;三是针对企业需求规划短期密集 受训课程,缩短投入职场的学习曲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