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第10期 兰,kl1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月 V01.3O No.10 JOURNAL OF LANZHOU INS1fITUTE OF EDUCATION 0et.2014 创设支持性幼儿游戏环境的策略探究 苏云晶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本文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以促进高质量游戏的发生。物理 环境主要从户内和户外两方面入手,从空间密度、游戏区设置及空间安排的角度对户内环境进行分析;户外环境主要针 对材料投放与重要游戏类型进行分析。心理环境主要是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促进幼儿游戏中 的创造性行为发生,心理环境的创设主要由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多重关系构成。 [关键词】游戏环境;支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4)10-0155-02[收稿日期]2014—05—2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 经验的积累。幼儿园的游戏区可包括积木区、角色游 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 戏和表演游戏区、美工区、阅读区、音乐舞蹈区等。受 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活 幼儿园空间条件等因素限制,这些区域并不能全部同 动形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可以促进幼儿游 时在幼儿园呈现,可以设置一些关注到幼儿发展及课 戏开展的深度和范围,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 程主要方面的“永久游戏区”,可包括如角色游戏和表 其身体、认知、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演游戏区、积木区、阅读区、美工区等。此外可以建立 一、物理环境支持 几个“主题轮换区”,随时改动创设新的主题单元,让 针对幼儿游戏开展的空间,从户内和户外游戏环 幼儿在各种主题中开展游戏。一次只介绍一个主题 境两方面来分析。 区,每个主题区持续几周,这些主题区都很靠近扮家 (一)户内游戏环境支持 家区,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将扮家家区的游戏主题和主 由于户内游戏具有材料丰富、可以随时展开且不 题区的游戏主题进行综合。_2 如果“主题轮换区”的主 易受时间空间的影响等特点,因此较之户外游戏活动 题是幼儿较陌生的内容,教师应通过播放视频、实地 更容易开展。充分了解户内环境创设是如何影响幼 观察、阅读绘本等多种形式为幼儿提供预先经验。 儿游戏行为的,进而可以创设支持性幼儿游戏环境, 3.游戏区空间安排 扩大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正面影响。 在游戏区创设中,采用开放空间还是分隔成多个 1.空间密度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小区域也会对幼儿能否开展高质量的游戏产生影响。 空间密度通常指每位幼儿所占的游戏空间,是室 开放空间较少存在间隔物,幼儿很容易从一个游戏活 内游戏环境拥挤程度的指标,数值越低表示环境越拥 动转向其他游戏活动,因此出现幼儿注意力转移、大 挤。史密斯和科纳利的研究表明,在每个幼儿的活动 肌肉跑跳行为增多及粗野嬉戏游戏等。相关研究指 空间大于或等于25平方英尺时,空间密度对儿童的 出,在小型分隔区域中幼儿更容易出现高质量的游 社会性行为几乎没有影响;当每个儿童的活动空间从 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交流与合作。 25平方英尺降为l5平方英尺时,攻击性行为明显增 在分隔多个游戏区域过程中,应将活动量大或噪 加。¨ 由于空间缩小,幼儿大肌肉动作游戏的频率也 声较大的区域安排在教室的一边:角色表演区、娃娃 会随之降低。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应控制幼儿活动的 家等;将较安静的区域安置在教室的另一边:图书阅 空间密度,保证幼儿游戏正常进行。教师应根据游戏 读区、美工区、积木区等。在分隔物的选择上,应选择 的类型控制活动区的人数。在某幼儿园的“走班游 适合幼儿的空间尺寸,过高的分隔物会给幼儿带来环 戏”中,教师依据园内活动区数量及空间密度统筹规 境压力,影响高质量游戏的进行。半透明材料、木制 划,设置名牌系统,限定每个区域内可进入的人数。 置物架等多样素材均可运用到分隔物的选择中,也可 2.游戏区的设置 运用一些象征提示参与分隔。 幼儿园通常会根据材料引发的活动类型设置多 (二)户外游戏环境支持 个游戏区。在不同的区域,幼儿可以通过游戏与材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 料、同伴及教师发生互动,促进其知识、能力的建构和 间不能低于两个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能低于三个小 [作者筒介]苏云晶(1990一),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156 兰州I教育学院学报 第3O卷 时,高寒地区在冬季可酌情减少。户外游戏让幼儿置 包括教师之间、师幼之间及幼儿同伴之间形成的关 身于新鲜空气之中,户外环境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 系。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使幼儿以一种开放的、轻松 抑制细菌传播、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适当地暴露在 的心态投入到游戏中,增加其探索性、创造性行为出 现。幼儿园的心理环境是相对物质环境的隐性环境, 阳光下对幼儿是有益的。 1.提供低结构化和低逼真度的丰富材料及更大 可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规则,学习人际关系的建立 的空间感 及维护,学习与他人合作。 (一)创设平等互助的师幼关系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应明确自己作为观察者、 高结构化的游戏材料能促使幼儿出现更多的模 仿行为;在低结构化和低逼真度的材料中,幼儿则会 更多地在游戏中发散思维,发展创造性。在户外游戏 支持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定位,与幼儿平等相处,给幼 环境的创设中,可取材于大自然,设置小型山坡、种植 饲养区、草坪、攀登架、沙水池等,让幼儿在与大自然 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探索自然,发展多样化经验。户外 游戏活动可摆脱室内空间的束缚,让幼儿在奔跑、跳 跃、攀爬中接受挑战,感受自我成长。 在户外游戏空间的安排上,应将活动量较小的沙 水区、种植养殖区等安排在临近位置;将活动量较大 的攀登架、滑梯、车道等区域安排在临近区域。在两 类区域之间设置过渡区,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在过渡 区开展建构游戏等活动。 2.重视户外玩沙游戏的价值 在建构的过程中,幼儿会面临诸如分享、妥协、折 中、谈判等问题。¨4 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过程中,幼 儿的词汇量及其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扩展,例如 “潮湿的、粗糙的、筛、灌”等词的使用,同时还要在与 他人沟通的过程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同时理解他 人言语的内涵。 室外沙池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大肌肉,还可 以促进其精细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教师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玩沙辅助工具,例如不同大小的 桶、铲子等,在运用这些工具时,幼儿常会出现用铲子 挖沙子、将沙子盛装到小桶中并进行搬运的行为,这 些行为都会促进幼儿的大肌肉发展。在游戏中,幼儿 伴随灌、筛、捏、磨平等动作,在精细的肌肉知觉动作 中,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同样得到了发展。 3.提供多样化的游戏经验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应让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基 础上,通过充满变化、探索性、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活 动,丰富幼儿游戏经验。在户外游戏区中的材料尽可 能是多功能的,区域活动的设置也应是半结构式、半 开放式的。Richard Dattner认为,游戏场应该是一个 微缩型世界,应让幼儿在其中体验世界上存在的各种 感官经验。通过触摸去体验干湿、软硬,通过敲击、拍 打、拉拽去感受,用鼻子辨别各种气味等等。 二、心理环境支持 幼儿游戏的心理环境是指幼儿游戏的心理氛围, 儿创建一个宽松、安全的游戏氛围。在游戏过程中, 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及表现,当幼儿出现困难、 想要放弃或试图寻求帮助的时候,教师应及时予以指 导和帮助。幼儿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中才能 不断探索,教师还应鼓励、支持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自 信地促进自我发展。 (二)形成帮助、合作、关心的同伴交往 学前儿童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自我中心取向, 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关心他人, 体会分享、合作的快乐。游戏时要玩具共享,不能抢 夺;不小心碰倒别人时,应赶紧把他(她)扶起来,并帮 着掸掸土,说“对不起”;而当自己被人撞时,也别得理 不饶人,更不能因此又去打别人;相互间交往时应习 惯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用语。 (三)建立榜样性的师师关系 教师间的社会性交往能够促进幼儿间社会性行 为的产生及行为表现。当幼儿观察到教师愉快的社 会性交往行为,榜样的作用就能激发幼儿产生更多的 同伴交往。如果教师间彼此帮助、合作、分享,在班级 内、幼儿园内形成了一种友好的气氛,那么幼儿在这 样的环境中开展游戏,自然也会将看到的优秀品质应 用到自己的社会性交往中,通过与他人交往,不断提 高自己的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604. [2]约翰逊,等.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6:268. [3]乔・L.弗罗斯特,苏・c.沃瑟姆,斯图尔特・赖费尔.游戏 和儿童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15. [4]刘丹,王成刚.“沙戏”活动蕴含的价值探析[J].早期教育, 2005,(4). [5]颜洁,庞丽娟.论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J]. 学前教育研究,1997,(4).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