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8)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 ②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① C.①②
B.②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等方面,所以C项正确。
2、[2018·湖南衡阳期末]某多肽有20个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如图所示);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20肽含有的肽键至少为22个
B.该20肽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至少各为1个和8个 C.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19个
D.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多了4个
答案:C 解析:根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知,该20肽含有的肽键应是20-1=19(个),A错误;形成肽键时,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的氨基和羧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1个肽键并失去1分子水,在此过程中R基(每个天冬氨酸的R基中含1个羧基)不参与反应,故该20肽中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的氨基或羧基数,则游离的氨基数目至少为1个,而游离的羧基数目至少为4+1=5(个),B错误;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6位氨基酸脱离该多肽链,产生3个较短多肽,共含有19个氨基酸,C正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共断开4个肽键,第5位和第20位氨基酸脱离该多肽链,每断开1个肽键增加1个氧原子,故增加4个氧原子,又因为第5位和第20位氨基酸脱离,共脱去8个氧原子(1个天冬氨酸含有 4个氧原子),所以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少了4个,D错误。
3、[2018·山东滨州一模]下图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d B.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 C.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D.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酶
答案:A 解析: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c+d,A错误;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B正确;b的分解速率及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C正确;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是反应的底物,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D正确。
4、下图中Ⅰ、Ⅱ代表生理过程,①②③④⑤代表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中的氧原子来自①和②
B.Ⅰ过程完成的能量变化是将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C.玉米根尖细胞中不能进行Ⅰ过程 D.③用于暗反应还原C3化合物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Ⅰ、Ⅱ代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水、二氧化碳、[H]、氧气和葡萄糖。葡萄糖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二氧化碳。
5、[2018·山西太原模拟]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答案:A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Ⅰ为精原细胞;Ⅱ为初级精母细胞,在减Ⅰ后期可发生基因自由组合,A正确;Ⅲ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Ⅳ为精细胞,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染色单体,③表示DNA,C错误;Ⅰ~Ⅳ中,③(DNA)的数量比是2∶4∶2∶1,D错误。
6、[2018·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期末]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粘性(由基因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粘性(由基因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色。W对w完全显性。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花粉和籽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花粉1/2变蓝、籽粒3/4变蓝 B.花粉、籽粒各3/4变蓝 C.花粉1/2变蓝、籽粒1/4变蓝 D.花粉、籽粒全部变蓝
答案:C 解析: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即F1(Ww)播种下去,获取的花粉的基因型为W、w,比例是1∶1,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蓝色占1/2;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即F1(Ww)播种下去,获取的籽粒即F2的基因型为WW、Ww、ww,其比例是1∶2∶1,滴加碘液观察统计,蓝色占1/4。
7、某观赏植物的白花对紫花为显性,花瓣一直为单瓣,但经人工诱变后培育出一株白花重瓣植株,研究发现重瓣对单瓣为显性,且含重瓣基因的花粉致死。以新培育出的白花重瓣植株作母本与紫花单瓣植株杂交,F1中出现1/2白花重瓣,1/2白花单瓣,让F1中的白花重瓣自交,所得F2中各表现型之间的比例为( )
A.9∶3∶3∶1 C.6∶3∶2∶1
B.3∶3∶1∶1 D.4∶2∶1∶1
答案:B 解析:设决定白花和紫花的基因分别为A、a,控制重瓣和单瓣的基因分别为B、b,亲代中白花重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单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1中白花重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单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白花重瓣植株(AaBb)产生的花粉只有Ab和ab两种,产生的雌配子有四种:AB、Ab、aB、ab,随机结合后,会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3∶1∶1。
8、[2018·湖北调研]某隐性遗传病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一对夫妇中女性为该病患者,男性正常。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父母双方均为该患病女性提供了致病基因 B.这对夫妇的子代中女儿均正常,儿子均患病 C.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患者均为男性 D.儿子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中不会出现患者
答案:D 解析:由“交叉遗传”特点可推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用b表示,
bbbbB
则女患者基因型为XX,女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A正确;XX和XY子代中女儿均
BbbBbB
正常(XX),儿子均患病(XY),B正确;女儿(XX)与正常男性婚配(XY),后代中患者均为
bbBb
男性(XY),C正确;儿子(XY)与正常女性婚配,若正常女性为携带者(XX),则后代中会出现患者,D错误。
9、[2018·江西第三次联考]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S标记的细菌; ③用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15
35
35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④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 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标记元素的主要部位是( ) A.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D.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
答案:D 解析: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因为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
3535
故标记元素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中。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S标记的细菌,搅拌、离心后S
15
还在大肠杆菌中,故标记元素主要在沉淀物中。用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
32
于核酸和蛋白质都含氮,故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标记元素。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由于DNA被注入到大肠杆菌中,故标记元素主要在沉淀物中。综上分析,D正确。
10、下表描述一个控制A酶合成的基因的相关情况,当其碱基序列中的某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取代后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产物(以甲、乙、丙、丁表示)的特性发生了变化,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项目 甲 乙 丙 丁 相对于A酶的催化活性 100% 50% 0% 150% 相对于A酶的氨基酸数目 不变 不变 减少 不变 35
32
A.无法判断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有改变 B.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变 C.单一碱基取代现象可以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 D.蛋白质甲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
答案:A 解析:基因碱基序列中的某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取代,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蛋白质丁的催化活性提高了,所以其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变,故A错误;由于蛋白质乙的催化活性降低,所以其氨基酸序列也一定有改变,故B正确;单一碱基取代也可能导致对应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因此可以解释蛋白质丙的出现,故C正确;由于蛋白质甲的催化活性没有改变,可能发生了中性突变,因此无法推断蛋白质甲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改变,故D正确。
11、[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月考]医生发现,某患者在过去几年中,经常使用各种抗生素,而且档次越来越高,致使体内出现“超级病菌”。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超级病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 )
①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②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③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④病菌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抗药性弱的个体
A.①③ C.②④
B.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起了选择作用,①错误;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②正确,③错误;病菌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
某二倍体植物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其中部分性状受相关基因控制的情况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两植株杂交,子代中窄叶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__,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__。
(2)若某植株体细胞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部分四分体中相邻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基因D与d所在片段发生过交叉互换,则该植株可形成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该植株自交产生的红花窄叶子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1/2 1/8 (2)8 1/9
解析:(1)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两植株杂交,只考虑叶型,则亲本为Bb与bb测交,子代中窄叶植株占的比例为1/2;若同时考虑花色、叶型和茎秆三对性状,亲本为三对杂合子基因型的测交,则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AaBbdd)占的比例为1/2×1/2×1/2=1/8。(2)如图所示,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形成配子时若部分四分体中相邻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基因D与d所在片段发生过交叉互换,则该植株可形成2×2×2=8种基因型的配子;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由于A与d连锁,a与D连锁,所以只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配子,则该植株自交产生的红花窄叶(A_B_)子代占3/4×3/4=9/16,而纯合的红花窄叶(AABB)占1/4×1/4=1/16,所以该植株自交产生的红花窄叶子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9。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