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闽台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研究

来源:哗拓教育
第1I卷第2期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 V0I.1l NO.2 2009年4月 Apr. 2009 闽台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研究 郑艳升 (厦I'-JI商旅游学校,福建厦门361001) 摘要: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良好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等关系。福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约一千 四百万台胞的祖籍在福建,台湾因此也成为福建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旅游交往日趋活跃,闽 台旅游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闽台旅游资源有着明显的优势互补特征,根据闽台旅游合作的现状,在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 的基础上,在旅游合作规划、产品开发、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合作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福建省;台湾省;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一I417(2009)02—0063.03 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地域单元,区域旅游就是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发生的旅游活动及其所产 生的经济联系。区域旅游活动在区域范围内的开展使旅游要素发生流动与重组,形成一个有内聚力的旅游区域 闽台旅游 作为区域旅游,是指福建与台湾之间以协作、互动和旅游者的双向流动方式形成的有着相对紧密联系的旅游集合体。福建 与台湾一海之隔,两岸同胞同祖同根,有割不断的血肉亲情,福建是80%的台湾同胞的祖籍地,闽南语是台湾同胞使用的 主要方言之一;两岸同胞更有着许多相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民风民俗,如莆田湄州妈祖庙是台湾15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 庙,台湾共有妈祖信众1600多万人,约占台湾总人I=l的71-8%。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文化传承、经济贸易联系,福建省都 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最密切的省份,这种联系既是闽台旅游合作的基础,也客观上促进了闽台两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 游集合体的发展。 一、闽台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加强两岸合作,发展闽台区域旅游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大提高福建、台湾 旅游景点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促进闽台两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闽台在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两地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发展闽台区域旅游还可推进闽台优势效益互补,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形成一个两岸经济繁荣 带,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繁荣带的建设。闽台旅游合作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还可以增加两岸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两岸 架起友谊的桥梁,同时也可推动全面“三通”。 二、闽台区域旅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闽台区域旅游的现状 1996年8月,中国交通部宣布,福州、厦门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城市,1997年开通台北.澳门一厦门、福州“一票一 机”航线。这条两岸空中准直航航线已向南京、北京、武汉等城市延伸。从1997年8月1日起,厦门口岸享有对台胞实行 落地签证的政策,湄洲岛也享有对台胞实行落地签证的特殊政策。闽台两地的旅游有着长期的合作基础,但以往的旅游形 式没有突破,内容也较为单一,主要是探亲旅游。2005年5月16日至5月l8日,在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暨第八届武夷国际 旅游投资洽谈会上,闽台两地首次实现旅游品牌的对接,武夷山市和台湾嘉义市的旅游资源将进行对接,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在此次武夷山旅游节上两地的旅游对接是闽台两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品牌对接,将进一步推动闽台旅游合作。 继福建武夷山与台湾阿里山签署旅游资源对接协议之后,2005年9月6日,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福建著名旅游品牌泰 收稿日期:2009--02一lO 作者简介:郑艳升(1971一),女,福建仙游县人,教师. 64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 宁大金湖将与台湾著名旅游景点日月潭签署资源对接合作协议,这是闽台两地的又一对接合作举措。今后,闽台两地的旅 游形式也将逐渐从单一的探亲旅游,不断向观光、商务、求学、交流等多方向发展。 2.闽台区域旅游开发存在的不足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旅游业在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取得了蓬勃发展,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现代旅游市场需求来看,福建旅游产业结构比较陈旧,缺少体育健身、宗教文化、生态体验、文化体验、游憩度假、 民俗休闲、科考修学等。台湾旅游产业结构也还不尽人意。 从现代旅游六要素分析,福建旅游产业结构明显不完整。与酒店业相比,游览业有较大的滞后,即景区开发停滞后, 制约酒店业的发展与效益。与餐饮业相比,旅游交通专业化程度很低,效益不好。旅游商品、旅游娱乐千篇一律,没有地 方色彩。从产业人才结构来看,景区开发、规划与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福建特色的旅游专门人才, 旅游行业管理人员等都不足。 (2)宏观旅游产业布局劣势 从宏观产业布局来看,目前福建旅游产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旅游带与山区旅游带。这种按海陆位置布局缺乏实用性,少 有游客会全程游沿海或山区。沿海或山区两带的旅游产业布局确实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开发。闽南沿海多处开发旅游度假区, 造成大量别墅式饭店空关或半空关(淡季空关)。海滨沙滩、水岛、风动石、海蚀景观等重复开发也只能是分散客源。沿海地 带的妈祖文化、畲族文化等内容相似的景点并列开发,游客不可能参加同质同构的观光。山区地带,丹霞和岩溶景点很多, 如果都同样布局和开发,则也只能分散客源。在这种区划和布局下,要与台湾合作发展旅游不容易,可能要仅沿海地带与 台湾合作,二者问同质项目也多。宏观产业布局的第二种形式是按地理区位,分成闽东、闽南、闽西南、闽西北等旅游区。 这种区划的好处在于范围比沿海与内陆两带小。布设项目重复建设会有所减少,且每个区内的旅游功能相对有特色。缺点 在于不便区域合作,反而区域分割,长假期的游客可能不愿只游某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区域。另一个缺点是区划覆盖所有的 区域范围,布设建设项目的重点不够突出,短假期的游客可能只选区中某一重要景区景点,而不想面面惧到。这种布局形 式区域内外联系不够密切。在这种区划和建设布局下,与台湾的旅游合作也有困难,除去每个区与台湾之间的同构项目, 也就没有多少项目和路线可以闽台合作。 (3)旅游产品开发劣势 产品开发历来是海峡两岸旅游产业发展的弱项,除了少数精品设计较好外,许多一流的旅游资源只开发成为二流的旅 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是海峡两岸最重要的旅游产品之一,目前主要停留在游览观光的低层次开发阶段,没有形成产品链, 没有能让游客震撼的生态体验产品。即使是武夷山,游客主要只是登天游、乘竹筏,一天完成精品游,难以体验世界自然 遗产对身心的深刻影响。福建森林虽茂盛,但景观单调,限于经费,多未具备较强的旅游吸引力。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不理 想,使福建旅游产业结构中生态旅游难唱主角,产业布局上也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和垂直差异。 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产品是海峡两岸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也是闽台可以合作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但目前无 论是妈祖信仰、保生大帝信仰、临水夫人信仰等,基本上还停留在进香朝圣的初级开发阶段,受众即信众,市场拓宽受到 限制,这种文化旅游产业还不能适应境内外广大游客,尤其是非信众的国内游客和缺乏基本认识的外国游客。 目前,这种旅游还不能成为福建旅游产业结构中的主流构成 从产业布局看,难以区分湄洲妈祖与温陵妈祖的区别, 也难与台湾妈祖庙区别,不利于闽台合作开发有深层海洋文化与科学文化内涵的妈祖文化旅游产品,以适应现代游客的审 美需求。其他各类旅游产品设计也存在类似问题,导致福建旅游产品“满天星星,不见月亮”。产业结构重心偏低,产业布 局旅游容量有限。 三、构筑闽台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1.加快编制闽台旅游合作专项规划 目前,福建正在编制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福建滨海旅游发展规划。应该在规划中突出发展闽台旅游业,建议霞 浦、连江、平潭、石狮、崇武、围头、漳浦、东山等地抓紧建设完善海滨旅游度假设施,建设成为主要面向台湾游客的闽 东南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带。同时,厦门市编制的‘厦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也突出了对台区位优势在厦门旅游业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建设“台海之窗”主题旅游产品作为厦门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主题旅游产品之一,强调厦门旅游业与台湾 旅游业的互补关系和向海内外推出厦金旅游产品,并逐步组合包装厦台旅游产品。建议厦门市在‘厦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 划》的指导下,可以委托大陆和台湾专业机构和专家进行厦金、厦台旅游合作的细化课题研究,并制订相应的厦金、厦台 旅游合作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厦金、厦台旅游合作的战略目标、合作重点、发展阶段、战略措施等。 第2期 郑艳升:闽台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研究 65 2.大力建设海峡西岸旅游繁荣带 要精心培育对台旅游特色名牌旅游产品,特别是对武夷山、湄洲岛两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进行深度开发建设;积极实施 项目带动战略,加快福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精心筛选推出一批对台湾同胞有吸引力的旅游重点项目, 特别是度假、休闲、生态、文化等专项产品;加大对台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吸引台商投资或合资开发有较大影响的旅游 项目,以提高福建旅游业的品位,吸引更多的台湾游客到福建观光游览;努力突出区域特色,加快培育富有对台特色的旅游 项目和旅游线路,如宗教朝圣寻根问祖、民俗风情、福州船政文化旅游等,重点抓好妈祖朝圣旅游产品深度开发,鼓励相 关市县开发在台湾有较多分灵庙与信徒的朝圣旅游项目,提高旅游文化内涵,延长逗留时间,扩人客源总量;大力巩固台胞 探亲旅游名牌产品,主要抓闽籍台胞寻根、客家台胞认祖、回归土楼、南音大会唱、寻亲团圆、滨海休闲度假等专项旅游 项目的深度开发,如开漳圣王陈元光史迹寻踪、郑成功故里游、客家祖籍地寻根等,吸引更多的台胞来闽旅游。 3.建立闽台旅游合作长效、高效协调机制 随着闽台旅游交往的增多,需要双方协商解决的问题越米越多,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福建对台旅游工作协调机制。 由省政府及福、厦、泉三市和湄洲岛成立对台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协调解决对台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办理对 台旅游厂作具体事宜,加强省市对台旅游研究和信息收集等对台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建立起对台旅游快速反应和跟踪工 作研究机制;二是成立闽台旅游界联谊会,闽台双方行业组织在对方互设办事处,建立民间稳定的联系渠道,加强旅游合作 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技术性、事务性商谈,推进台胞游客通过“两门”“两马”航线到人陆探亲、旅游、观光的总量人幅度增加; 三是组织福建旅游行业与金门、马祖、台湾旅游行业的交流。邀请台湾旅游业同行来闽及到周边省市考察旅游资源,参加 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进行旅游项目投资洽谈;四是组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区点的管理人员和市场促销人员赴台考察学 习,互相交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行业管理的经验。 4.加强两岸在闽台区域旅游产品的合作开发 闽台之间不仅拥有一水之隔的地理区位优势,而且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两地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十分突出,这 是加强闽台旅游合作发展的深厚基础。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使闽台两地形成了资源、市场、劳动力、旅游等第三产业诸生产 要素高度互补的结构性关系。其中,旅游业互补、关联、带动功能作用特别明显。因此旅游部门要积极推出闽台旅游合作 产品,以联手共推闽台旅游线路组合,与台湾旅游界联合推出闽台风光十日游、闽台民间宗教寻根游等专项旅游线路,开 辟金厦海峡旅游观光、湄洲岛海上直航旅游朝圣、福州马尾船政旅游文化和“肉眼望马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交通上以 海上客运或空运为主,内容上以闽台渊源文化为主题。同时,要进一步抓好厦门对台旅游活动周及台胞回乡旅游购物节、 台湾消费品博览会、厦门美食节,配合搞好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州招商月等活动,进~步吸引台胞来闽旅游、经贸、 投资,促进闽台旅游合作关系达到更高水平。 临近台湾的地理优势和闽台周根是福建对台旅游的最大优势。闽台地域相近、血缘相亲、文脉相承、神缘相通,有着 悠久的历史渊源,福建发展对台旅游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加入世贸组织后,闽台两岸之间的交流与交往 日益增长,这是实现闽台旅游合作大踏步发展的十分有利的良机,也是带动闽台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新形势下,闽台旅 游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建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大突破,必须从大旅游的发展角度出发,打好“海峡旅游”牌,积极开发对 台旅游产品,实施闽台旅游合作战略,既有利于发展两岸的旅游业,促进两岸之问的民间交往,又有利于实现两岸的和平 统一、直接带动双方经济的互动与发展。 参考文献: I1l唐俊雅.建立多元化的闽台区域旅游协作体系….世界地理研究,2002, (3):54--55. I2l林建华.从台湾地名看闽台五缘….政协天地,2006, (3):54—56. 13I袁书琪,王晓文,郑丽鑫等.闽台旅游区海峡西岸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台港澳经济,2005, (5):59—6O. f4 J余美珠.闽台民间信仰文化的特征及开发对策lJI.亚太经济,2003, (3):33--35. 1517=开明.发挥对台优势做好“特殊福建”大文章IJ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 (5):22--25. (责任编辑:马圳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